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創新融入AR、互動式劇場 文武戲樂全才江怡璇優質接棒

  • 文:林麗娟
  • 圖:新和興總團
  • 點擊數:44
江怡璇專攻小生的理由,竟是嫌扮小旦梳妝太麻煩。
簡介

左手乾坤圈,右手火尖槍,腰圍混天凌,披掛多彩戲服、扮相嬌憨可愛的「哪吒」一出場,自然散發生動的喜感,「她」是歌仔戲世家第四代、新和興創團第三代接班人江怡璇,結合AR、互動式劇場,兼融傳統與創新,傳承歌仔戲文化創造多贏。

爬梳發家史,第一代江接枝跟團四處搬演歌仔戲維生;第二代江清柳於1956年落腳彰化縣員林鎮,創立新和興歌劇團,個人與團隊各曾榮獲一次民族藝術薪傳獎,曾應邀率團赴美公演《白蛇傳》,還是全臺首創歌仔戲補習班的開路先鋒,鼎盛期曾開到三團,演員達一百三十人以上。

第三代江金龍於2002年接棒,2010年更名新和興總團,擔任團長迄今;目前,第四代傳人是反串小生的江怡璇,她除了公演,積極前進國中小學扎根推廣歌仔戲,不讓珍貴藝術失傳。

 

專攻小生並培養全方位技藝 

歷經一甲子歲月的新和興,不但沒讓歌仔戲沒落,反倒充滿蓬勃朝氣,江怡璇說,父母任她自由探索,不要求她上臺跑龍套、當童星,而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誘導──「妳學會唱歌仔戲,就多了一份謀生技能。」

當她從童子演起,到國中時期學唱、學身段而在粉墨豋場有所表現時,父母毫不吝惜給予讚美和肯定,「我頓時有了一種優越感,愈來愈追求進步。」小旦扮相雖美卻太費事,爽直率性的她學唱生旦淨丑後,專攻小生,比如在招牌看家戲《鼓鳴系列──擂鼓、探鼓、火燒敵營》中飾演傳奇楊家將楊文廣,展現精彩的武打戲,而在超高人氣作品《哪吒鬧東海》、《靈珠哪吒》裡則扮演神童哪吒。

小學階段,江怡璇就已習練鋼琴、電子琴、二胡,就讀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造就她民族音樂、打擊樂、音樂設計的技藝,將自己培養成文武全才。

 

淬練唱腔特別拜師國寶廖瓊枝

「長輩們總說學戲出師至少要三到六年。」為此,江怡璇不停淬鍊能力,為學得精確唱腔,向歌仔戲國寶、薪傳獎藝師廖瓊枝學藝,她說廖老師精通各種角色唱腔,古典韻味道地,但要向她拜師還得先通過聲音與唱腔試唱的考驗。面試時,江怡璇有備而來,展現了傳統都馬調、七字調的功力,過關後展開為期四年的習業,今年結業。

而後,新和興更延攬廖瓊枝、京劇大武生朱陸豪、豫劇第一小生朱海珊等堅強師資陣容,聯合製作《靈珠哪吒》經典系列,強調保留傳統老戲的原汁原味,同時注入老少咸宜的輕快節奏、詼諧橋段,能駕馭多元劇種風格的新和興因而被戲迷封為「打戲最出色的劇團」。 

匯聚多方能量,傳統歌仔戲隨著打磨與改良細節而更吸引新世代族群,江怡璇舉例,《鼓鳴系列》融會京、豫劇的武打身段與中國戰鼓擊樂,楊家將擂鼓征討西夏大軍的大陣仗場面等,就讓戲迷感受到千軍萬馬般的震撼氣勢,博得滿堂采。

在江怡璇主導下,新和興也與母校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產學合作,新編歷史愛情劇《胡漢笳音》拓增高音樂水平的大學生參演,發揚傳統曲牌之美,演、唱、音樂俱佳,形塑視覺與聽覺雙重饗宴的新面貌。

 

結合數位科技前進校園推廣

「每一位親近新和興的素人,都是歌仔戲得以傳承的子弟兵。」江怡璇指出,新和興雖是家族劇團,她身為接班人只有以身作則,付出更多,絕不高高在上,儘管是主角,但一早就須揮汗搭臺幹粗活,開演時照樣要亮麗登場,不能像其他演員在開演前半小時才到場梳妝,因為「我們要做得讓大家心服口服,才留得住人。」

新和興「以演代訓」,堅持教學團隊與良好制度並行,全力培養在地學徒,所以演員年紀輕輕就練出深厚的功底,隨著強檔好戲公演,成就感正向循環化為續航的動能,江怡璇強調:「時代巨輪不停止翻轉,新和興也注重與時俱進,隨時為傳統戲劇挹注資源,加進新元素,提升文本與演出的精緻度,發散魅力,以臺灣歌仔戲搖籃自許,維持茁壯的動力。」

以《反霸凌互動式劇場哪吒鬧東海》為例,臺上、臺下共同互動演戲,渲染力十足;《降世魔童》導入AR擴增實境、多媒體製作,帶動小朋友一起製作歌仔戲,孩子們都很喜歡畫出屬於自己的哪吒圖像,再下場演哪吒並拍成影片。從國小園地播種,其中有些竟真的發芽,長大之後付諸行動回到新和興參演,「臺灣光復後的四十五年間是歌仔戲的黃金時代,估計全臺逾五百團,現今卻有不少年輕人分不清楚歌仔戲、布袋戲,所以,我加倍努力推廣讓大眾認識歌仔戲,懂得欣賞歌仔戲。」

現年二十五歲的江怡璇承襲衣缽,繼往開來,演釋優質的「現代歌仔戲」:「寓教於樂,傳遞傳統價值,我以新和興為榮,也期望大家都能知道歌仔戲有個新和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