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臺灣的崑曲與日本的傳統藝能舞踊、三味線合作創作,將爆發什麼樣的創作火花?」這是2017年8月31日,聯合報資深文化記者陳宛茜發布橫濱能樂堂與國光劇團的合作簽約新聞的破題之句。乍聽要將各自擁有深厚文化內涵與豐富藝術積澱的幾個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舞踊與三味線元素共同交融呈現在一個舞臺上,...
「大稻埕戲苑」為臺北市藝文推廣處的分館之一,2011年成立「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2014年3月起更以每年一度的「營運週年慶」為基礎,進一步打造「青年戲曲藝術節」之平臺,以鼓勵優秀青年演員為核心,媒合團隊與編、導、演等人才進行創作,藉策畫、邀請跨劇種、創新實驗性的節目,展現青年新世代的戲曲創意,也讓...
已臻耄耋高齡的明華園劇團,近年來積極開發文學跨界領域:起手挑選貼近戲班生命真實的短篇小說《散戲》,以參照手法照應自身臺前人後的掙扎;而後趁勝追擊挑戰跨越步幅極大的現代詩歌《愛的波麗露》,在雜揉眾多元素的歌舞劇身影中,戲曲成了獨立的樣板。矯枉既已過正,第三部作品稍稍拉遠距離,從在地文化著手...
若無悲苦的生命情境,難以詮釋苦旦的悲涼, 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不僅是在「扮演」苦旦, 而是嘔心瀝血地唱出自己的心聲。廖瓊枝能淋漓盡致表現歌仔戲苦旦角色,完美呈現哭調的韻味,並非出自她精湛的演唱技巧與優美的音色,而是源自她的生命底蘊,坎坷的身世是造就廖瓊枝藝術生命最重要的因素。十五歲展開歌仔...
講「傳統再生」,很抽象,講「跨界」,感覺好俗濫,何時才能不為跨界而跨界,不再對「傳統」遮遮掩掩?朱宗慶打擊樂團三度修整演出的擊樂劇場《木蘭》上月遠征俄羅斯科契科夫國際劇場藝術節,完成當代打擊樂與京劇的「跨界」,又保留了傳統的元素,再扣合當代反戰、親情等社會反思,跨度與深度都令人驚豔。朱團打擊樂發展里...
位於士林區芝山捷運站旁的臺灣戲曲中心,即將於10月正式對外營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暨臺灣戲曲中心主任吳榮順指出,為了敦親睦鄰讓天母、士林、北投的社區民眾,可以更清楚了解臺灣戲曲中心,也更願意親近臺灣戲曲中心,戲曲中心員工早已默默的籌辦「今夏戲遊季」的許多精彩活動,屆時歡迎民眾參與,同時也為10月開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