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探索臺灣當代音聲與國際交流景觀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35週年隨筆

  • 次標題:第150期-2024/09
  • 文:潘家琳
  • 圖: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潘家琳
  • 點擊數:29
2024年ISCM會員大會大合照,國際交流收穫滿滿。(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提供)
簡介

自1989年成立以來,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以下簡稱「現代音協」)在臺灣音樂界之當代音樂創作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促進了現代音樂創作與演出的多元化,更透過國際平臺向世界展示臺灣音樂的獨特風貌。隨著協會邁入35週年,除了回顧歷年來重要貢獻所帶來的影響,也展現35週年慶「2024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的意義與期待。

行動力 積極拓展音樂人視野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於1989年成立,旨在推動臺灣現代音樂的創作、發展與國際交流。協會一直致力於融合傳統音樂元素與前衛音樂風格,這種創新的取向不僅豐富了臺灣音樂的表現形式,也推動臺灣音樂在國際舞臺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多年來,現代音協為了活絡臺灣新音樂環境,主辦或承辦過眾多音樂會、演講、座談會、作曲比賽與國際音樂交流等專業活動,出版十餘張會員個人與合集作品雷射唱片專輯,並與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合作近20年,舉行「現代聲樂作品發表會」。1996至2000年,舉行對許多當年的青年世代作曲家、現在則已多為國內各高等教育機構之作曲教授們,極具指標性的「音樂臺北–國際創作大賽」。

自2012年起,協會每年定期策劃多場不同主題之「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為國內外作曲家提供展演作品的舞臺,也為持續推動會員之創作力,不斷委約協會作曲家們創作具有主題性、獨特性之各項編制作品。這些年來,「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不僅包括臺灣本土的首演和委託創作,還積極邀請國際知名之作曲家與演奏家參與,促進了國際間的音樂文化交流。

此外,協會不僅限於音樂會的舉辦,還積極地舉辦各類專業活動,如座談會、作曲比賽以及音樂交流會議,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臺灣音樂界的學術討論,且擴展臺灣音樂人的國際視野。


影響力 國際舞臺脫穎而出

現代音協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下的附屬音樂組織「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ontemporary Music,以下簡稱 ISCM)之臺灣分會,「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自1992年通過各會員國投票加入ISCM,成為國際音樂組織中的一員,開始積極參與會員大會以及世界新音樂節之徵曲活動,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

協會作品不僅在歐美等地的世界音樂節上多次演出,更在2011年時,作曲家周久渝以作品 String Quartet No.1 獲評審之青睞,脫穎而出,獲得該年之ISCM-IAMIC Young Composers, Award。而透過World New Music Days這個重要的當代音樂展演場合,讓全球觀眾能夠聆聽到來自臺灣作曲家創作之精彩作品,也能認識臺灣新音樂創作之實力和獨特魅力,使得近年來臺灣作曲家之作品,在國際舞臺上更被廣泛關注和獲得高度評價。

2023年11月在南非舉行的ISCM年度會員大會中,我很榮幸以最高票獲得與會代表支持,推選為國際現代音樂協會之核心執行委員會委員,未來在ISCM總會中,能夠更進一步維護臺灣現代音協之ISCM會員權利,直接傳遞協會之策展與營運方式,以及臺灣當代音樂圈的生態現況給國際總會之核心代表們暸解。

2024年6月,在本次法羅群島ISCM會員大會中,本協會也在間隔多年後,由秘書長陳欣蕾向全球會員國呈現本協會當前之成員組成與表現,各國反應熱烈,皆對臺灣當代音樂創作與演出的品質,印象深刻。


創新力 臺灣當代音樂的慶典

慶祝現代音協成立35週年,協會首次與臺灣音樂館合作舉辦「35週年國際音樂節」,特別製作了有別於之前音樂節的形式,包含兩場音樂會,全部曲目皆由臺灣音樂館委託創作,分別邀請國內外知名演奏家進行演出,呈現兩場全委創、高水準的世界首演音樂會。

音樂會主題圍繞臺灣,讓觀眾感受到臺灣音樂的深厚底蘊,而融合戲劇與音樂之安排,以及中西樂器混合編制的方式,體現創作樣貌風格之多元性。

旅居美加的知名打擊樂家黃皚雲與現代音樂協會的打擊樂會員張育瑛、鄭雅心合作,帶來一場充滿具臺灣元素的演出「Suitcase」。演出曲目包括林桂如、陳立立、楊祖垚、洪郁閎、潘家琳以及黃皚雲的委託創作。「Suitcase」融合戲劇元素,以「臺灣」為發想主體,特意規範使用能方便攜帶的中小型打擊樂器,期許這些作品能在未來被更多打擊樂家帶上國際舞臺,持續推廣臺灣音樂。

「Windy City」音樂會則為七位臺灣作曲家:趙立瑋、蕭慶瑜、李政蔚、梅宇軒、周久渝、林芝良和邱妍甯所創作的中西樂器混合室內樂作品,展現出多元的音樂風貌,強調臺灣音樂創作豐富多彩之面相,呈現一場融合西洋管樂和國樂器的精彩演出。

除了音樂節,協會並於12月舉行「臺灣當代音聲景觀」論壇,邀請藝文界的重要人士共同探討臺灣當代音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將是一次知識的交流與碰撞,為日後臺灣音樂的發展提供更寬廣之新思維與啟發。


慶祝、交流和展望

作為臺灣音樂界的重要一員,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將繼續致力於推動現代音樂的創新與發展,並希冀透過更多國際交流為臺灣音樂的全球化做出貢獻。未來,我們期待能通過更多的作曲家與演奏家合作,並善用目前在ISCM總會平臺內的資源與人脈,與ISCM臺灣與其他國際上的姐妹分會之合作和交流,為臺灣新音樂創作注入更多活水,期待在未來的新資訊、新時代、新科技加持下,更蓬勃開創出新的可能性,讓作曲家、演奏家,與愛樂大眾攜手迎接臺灣音樂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