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慶節令 不忘初衷 從心啟行

  • 次標題:第151期-2024/12
  • 文:張慧玲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19
第三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冠軍──青年指揮家廖元鈺,將節慶的熱鬧與思念化為指尖音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簡介

2025年臺灣國樂團《慶節令》,表現形式突顯民族音樂之國際性及時代性,帶給大家全新的節令體驗。

承載著夢想,迸發所有可能,國樂奏響過去和未來,激盪出音樂文化的動人時刻。臺灣國樂團承載著滿滿祝福,用《慶節令》迎接新的一年,體現對於新旅程的期待,踏上光輝新征途;而觀眾也有了不一樣的選擇,歡喜的在臺灣國樂團得到全新體驗與滿足。


青年的聲音迎接新時代

由青年指揮家廖元鈺帶領青年演奏家廖亨碩、張哲瑋與吳如晴帶來新世代《慶節令》。


廖亨碩 剛中帶柔

嗩吶演奏家廖亨碩試圖將傳統音樂,精雕細琢成更適合舞臺的曲目,並展開國樂新旅程。廖亨碩說,站在傳統文化之前,他很謙虛;但他以個人對音樂的熱愛,加入些許嶄新的驚喜,使作品透過他的展演更加生動鮮活,且能夠把音樂分享給更多人。


張哲瑋 細膩狂想

歷經二十幾年揚琴之洗煉,揚琴演奏家張哲瑋全心投入民族樂器技藝專研、樂曲結構的分析與生動感人的音樂形象研究,更加領略古典與當代音樂之堂奧並樂在其中,表演當下常藉由樂曲的意境,賦予情感的投入,傳達自己豐饒的感受。


吳如晴 扣人心弦

一個演奏家最難能可貴的是,能夠自由自在且無所畏懼地去演奏與詮釋出心中所想的樂曲。演奏家吳如晴表示,唯有用心對待生活、忠於音樂初心,才能使音樂深具感染力。


廖元鈺 翻轉想像

一邊是傳統民族音樂,一邊是西方交響樂團,看似平行宇宙,卻又讓廖元鈺不這麼認為,他經常自問,「身為一位國樂指揮家,到底能為國樂做什麼?」


近年越來越多作曲家結合傳統古曲編寫新作,無論是近代經典復刻或全新委託創作,都加速國樂在臺灣逐漸從民間音樂走向精緻音樂,不僅具有豐富的表現性,且兼容演奏傳統與前瞻思維。這樣的環境給了新銳指揮家更自由的創作空間,廖元鈺以善於分析作品曲式結構的特色,在音樂與藝術等諸多領域發揮所長;承載著內心最樸實的信仰,帶領國樂團藝術家們,一次又一次完成中西音樂的深度辯證與思索。

從小接受西方音樂教育的啟發與影響的廖元鈺,精通各項樂器,鋼琴、小提琴、笛子與二胡,在音樂路上尋尋覓覓,也參加了臺灣國樂團指揮研習營,於2018年獲得專業獎項肯定,開啟他的指揮人生。年紀輕輕的他,熟稔樂器性能及律制的特性,通透音樂語彙的詮釋,搭起文化鴻溝的橋樑,將傳統音樂轉化成當代全球跨文化藝術的和諧新聲。


慶節令迎新年

2025年臺灣國樂團《慶節令》,表現形式突顯民族音樂之國際性及時代性,帶給大家全新的節令體驗。


指揮啟行

《慶節令》作曲家王寧在歡慶農曆年的題材中,運用了「浙東鑼鼓」、「河南曲子」、「廣西侗族嗩吶曲」、「東北二人轉」等素材,象徵東西南北齊歡樂的盛大合奏,全曲使用不斷重複、此起彼落的聲部接續演奏營造絢爛情境,透過國樂樂章傳達傳統民俗與當代生活對話,以及對過年的期待、熱烈的討論,捲動觀眾投入共同展演慶典文化魅力的行列;此外,新編音樂風格伴有獨奏及特殊樂器配置,產生奇異音響,曲式結構對比強烈,營造濃厚年節氣氛。而廖元鈺此次則以「啟行」之意叩問《慶節令》主題,表達對時間的尊重和對旅途的讚頌,如宋代詩人翁森「落花水面皆文章」,映入眼簾是自然生命體現,交織出動人的音樂盛宴。


嗩吶深情

嗩吶不僅極具張力、渲染力,在樂團中作為領奏樂器也能與其他樂器配合融洽,且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傳統婚喪喜慶,或是宮廟宗教儀式,嗩吶都不會缺席,不過,近年來青年演奏家們以獨特演奏方式、添加個人風格,將嗩吶的表現力增強,將高亢嘹亮的樂音創造出如人聲歌唱般的旋律線條,也能傳遞有如深情優美的夜晚氛圍。

這次臺灣國樂團《慶節令》是他第一次與指揮廖元鈺合作,《遙遠的呼喚》作品將嗩吶震撼心靈的呼喚為先導,融入G調中嗩及D調高嗩,兼具人聲般的柔美委婉及熱烈歡悅,訴說赤子之心對故土與親人的拳拳深情。廖亨碩期待在此曲演奏中與廖元鈺擦出新火花,期許保有嗩吶的生命力及藝術境界,將嗩吶的無限想像厚植於觀眾內心,改變以往對嗩吶的刻板印象,盡情享受嗩吶剛中帶柔卻又圓潤的現代樂音。


揚琴縱橫

揚琴係以傳統音樂的精神及涵養為根基,進而開創現代音樂的新風貌,演奏家以敲擊的輕重疾徐、左右全能、點線組合、曲直相映與情感交織,形成如濤聲般抑揚頓挫的節奏變化,期待觀眾透過揚琴的躍動感與攲正跌宕之勢,產生心靈的共鳴。

此次張哲瑋演出的《狂想曲》是作曲家王丹紅女士於2011年創作的揚琴協奏曲。作品融入爵士音樂元素,構築一段充滿想像力的華麗音樂之旅,將揚琴的樂音特色表露無遺。張哲瑋對作品的音樂情感從曲式、動機、旋律、節奏、樂句、樂段及發展手法,將個人詮釋注入兩支纖細的琴竹,投以絢爛狂想的音樂世界。「揚琴之藝,在於漫遊細膩的音韻。」他想透過這首知名創作家曲目,分享揚琴音樂的表情符號;除了呈現嫻熟的炫技樂段,期以旋律性樂段為主要表現段落,帶給觀眾樂音的無窮魅力。


中阮新聲

對於演奏陳奕濰所創作的《太極》,要如何透過音符將作曲家隱密鋪陳的澎湃情感一一闡發,並通過音響營造出樂曲中深邃而神秘的氛圍,在臺下的練習與用心一點也不能少。

「一開始看我演奏的是中阮又不是中阮,但最後見到的中阮還是中阮。」吳如晴表示,《太極》一開頭即打破一般對中阮演奏的既定印象,從首段〈無〉磨擦面板、刮奏開始,象徵著無意識的狀態,接著透過樂團音的堆疊,產生熱能,見到第一道「光」後,遂改以手拍奏面板,此時意識逐漸生成,體現盤古開天闢地的形象。演奏至〈后土:大地之母〉一段,中阮才回到最純粹的演奏方式,分別與八音分類法樂器對奏,象徵大母神施咒以育載萬物、恩澤大地。最後一段〈女媧〉在中阮上使用玻璃指套演奏,以指套之滑奏效果展現出女媧人首蛇身搖曳嫵媚之姿,將樂曲推向最高潮,終以熱烈歡騰之曲風表現人類誕生之喜悅作結。

新的一年,吳如晴重新詮釋《太極》一曲,以多變的音色、精湛的技巧,及她極具爆發力的舞臺魅力,在舞臺上以意行氣,以氣運「聲」,呼應太極無上境界之行雲流水,賦予中阮不設限的靈魂。


流轉的國樂 不滅的溫度

2025年臺灣國樂團音樂會《慶節令》於1月18日演出,歡慶祝福,帶領聽眾一飲國樂盛宴,臺灣國樂團藝術家們演繹從出發、夢想到未來的歷程,在交互輝映的樂音中,揉和當代思維,讓國樂的美內化於生活之中;臺灣國樂的嶄新境界,正在這多元實踐中無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