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龍」在一起

  • 次標題:2024鬥陣趣陣頭匯演
  • 文:洪瑩發
  • 圖:洪瑩發
  • 點擊數:25
廟宇常見各項龍的意象。(洪瑩發提供)
簡介

龍是人類文化中跨越各族群的重要文化內涵,在眾多的古老文明傳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有各自的象徵與意義。龍的意象在亞洲漢字文化圈更是有重要性,從建築、服裝、家具、器具、藝術品,到民俗、陣頭、飲食等,皆可見其象徵與形象。2024年生肖屬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傳藝中心」)所辦理的「鬥陣趣」,當然要將龍重要的文化作為呈現主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今年的主角。

祥龍聖獸、紋顯尊貴

 龍在華人世界具有多重的意義,除是傳說的祥獸,其圖騰處處可見,也是神聖的象徵與被祭祀的神明,其分身更是無所不在,讓我們先來認識這個常見的圖騰意象。

一、祥瑞與神聖

龍在亞洲文化中通常被視為吉祥、神聖和有保護力量的象徵,在寺廟、宮殿、雕刻、彩繪等建築裝飾中,作為神聖的象徵。而龍的形象更是進一步衍伸出「龍生九子」的意象,分別具有不同的形象,常見於各種建築與器具的裝飾,成為重要的傳統文化象徵。

做為神聖的象徵,龍也常作為神明祭祀,例如掌管氣候雨水及海洋的各種龍王,即是重要的龍神。而東方人所重視的風水,其最好的空間位置,常以「龍脈」稱之,而掌管與護佑地理風水之神也被稱為「土地龍神」,是亞洲對於神聖事物的重要象徵。而不管真實世界的船隻或是王爺所用之王船,其部位稱之為龍骨、龍目等,說明古代對於重視之物,皆以龍為名,以求祥瑞,也表慎重其事。

二、尊貴與權力

龍也被認為是天神的化身,代表著權力、權威,象徵至高無上、九五至尊,所以帝王服飾、器具皆以其為象徵,甚至其權力與物件也多以龍紋為象徵,例如龍位、龍袍。而延伸到民俗與民間信仰,龍也成為神明世界重要的權力象徵,例如玉皇大帝也以龍做為服飾象徵,眾多神明以龍為封號或坐騎,以顯神明之尊貴,如九龍太子等。

三、喜慶和福氣

龍因為其祥瑞與尊貴意涵,也常做為各種喜慶的象徵,如果以生肖而論,龍年是被認為最為吉慶的一年,所以當年出生率大增,希望「龍子龍女」能為人中龍鳳,有所良好發展。而各種喜慶的布置也會以龍做裝飾,例如過年間的各種龍紋裝飾,或是逢年過節的舞龍等相關陣頭,以及以龍為裝飾的各種藝閣等,彰顯龍作為喜慶的重要文化象徵,能為民眾帶來喜氣。


龍在臺灣,群龍鬥陣

龍文化在亞洲與華人世界有重要的地位,也隨著移民傳入臺灣,並且落地生根,除保有華人的傳統文化,包含神話、民俗、陣頭等,卻又與在地文化與自然環境互動,形成為新的文化脈絡。

本次龍年的鬥陣趣,傳藝中心即以臺灣在地特色的龍民俗為核心,規劃以臺灣特色的「龍陣」作為展演的主題。龍陣因為其祥瑞,在臺灣民間各村落常見其組織,其雖以舞龍技藝為核心,實際上卻是各地不同民俗的展現。臺灣各地的龍陣,除陣法與演出各有不同之外,也與民俗息息相關,例如結合臺灣元宵節各種鞭炮的活動,在苗栗演變為「龍」民俗。南部區域進香與民俗活動常見需要龍陣助威之外,在進香、請火、請王時皆需要龍陣前導或是包圍神轎保衛,例如新塭嘉應廟在衝水路請客王時,即需要由新塭嘉應廟龍鳳團的神龍先下水恭請代天巡狩。

而臺灣世界的龍王信仰,在屏東區域更是結合舞龍陣頭,形成龍王信仰與龍陣結合的「龍王陣」舞龍民俗。而舞龍除單獨展現技藝外,也有結合其他文化,成為豐富表演形式,例如玄勝龍獅團與礁溪武聖龍獅團以龍、鳳同場演藝「龍鳳呈祥」;新竹聯豐龍獅戰鼓團、台北慶和館醒獅團、臺灣培德體育等以麒麟、獅陣,多種祥獸一起獻瑞表演,皆是重要的演藝。

龍也因為作為華人的重要象徵,所以也常常被作為文化代表,在臺灣的不同時代,龍陣也扮演文化復興與民族體育等多重角色,臺灣各級學校與單位,甚至軍警也都有成立不同的龍團,代表弘揚文化與自立自強等意,顯示臺灣社會文化重要象徵。本次即邀請國立體育大學、新北市立雙溪高級中學、臺南市仁德區大甲國民小學、桃園市蘆竹區公埔國民小學、嘉義縣溪口鄉柳溝國民小學等參與演出。

臺灣龍獅技藝另一項特色,即是因為經常舉辦廟會與節慶,加上公司行號與機關的活動需求,因此臺灣有許多的專業演出團隊,另外也因為有競技比賽,所以讓團隊更加注重技藝與表演型態,而且進行各種改良與創意展現,發展出夜光龍、競技龍、荷花龍、火龍等多元表演,成為臺灣陣頭文化的重要一環。本次邀請玄勝龍獅團、基隆長興呂師父龍獅團、新竹聯豐龍獅戰鼓團、礁溪武聖龍獅團、臺灣培德體育會、台北慶和館醒獅團、龍騰藝工坊、勁騰龍獅鼓藝坊等八個專業團隊競藝演出。

除龍陣之外,也有結合龍元素所發展出的各式陣頭,以龍帶領的水族陣、海反陣,結合獅陣的龍鳳獅等陣頭,其中以流行於中南部區域的龍鳳獅最為常見,以三種靈獸:獅、龍、鳳為核心演出,搭配獅鬼、戟球等演出,目前以北港德義堂傳承良好,也積極傳承推廣。除此之外也有眾多藝閣,以龍為造型,例如俗稱的「蜈蚣陣」,其實即以「龍頭鳳尾」為造型,所以也稱為龍鳳閣、龍藝等(除曾文溪一帶因壓制水患,演化以蜈蚣為造型),而其他常見藝閣也多有龍相關造型,例如國家重要文化資產的學甲上白礁的八仙棚、封神榜、郭子儀大戰烏鳳仙等藝閣,即是以龍為主要造型。

傳藝中心龍年的「鬥陣趣」將匯聚臺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龍陣,從社區子弟陣頭到學校與專業團體,從傳統演藝到當代創新,從動態陣頭到展示,從不同的面向,讓我們一起鬥熱鬧,共同認識臺灣傳統與創新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