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美好的風景,花開的旅程~ 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接班人

  • 副標題: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
  • 文:楊純純、賴鈺鈞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2447
以傳統表演藝術為方向的「接班人傳習演出計畫」,在傳統工藝部份,以「打造臺灣傳統工藝生態育成發展基地」為目標,規劃「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主動積極邀請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傳習計
描述

這是目前少有能長期關注臺灣傳統工藝發展的駐園創作計畫,也幾乎是獨一無二、具有雙向互動體驗的創作空間,累積近兩年的工作經驗,提供了工藝接班人的創作養份與面對市場的能量,未來更期望能獲得更多支持與鼓勵,為這些接班人們創造更寬廣的發展機會。這是一段花開的旅程,在時間的累積中,讓傳統工藝的接班人們能不斷蓄積能量與養份,讓臺灣傳統工藝細緻的手路、溫暖的手感,等待燦放。

106 年起,在蘭陽平原深耕多年的宜蘭傳藝園區,多了一道嶄新而美麗的風景。

為了共同守護臺灣傳統藝術,延續並彰顯臺灣文化之美,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自106 年起規劃「國家級登錄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團體)接班人傳習演出計畫、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以宜蘭傳藝園區為核心實踐場域,結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藝術傳習計畫」傳統工藝與表演藝術保存者,主要提供已結業之傳習計畫藝生延續性精進技藝及增加舞臺實務經驗之機會,以結業藝生為核心、習藝中之藝生為輔,規劃長期性之駐點展演。

2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劃,邀請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傳統工藝結業.jpg
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劃,邀請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傳統工藝結業藝生長期駐園進行工藝示範創作與推廣活動。圖為傳統木雕駐園藝生施懿紋正在進行年度駐園創作-儀仗「拳槊仗」(王致圍攝影)
3-107 年在宜蘭傳藝園區打造專屬的「傳藝工坊」,內部除5 類工藝之工作室,也具備教育推廣區及作品展示區.JPG
107 年在宜蘭傳藝園區打造專屬的「傳藝工坊」,內部除5 類工藝之工作室,也具備教育推廣區及作品展示區,提供藝生專心創作的場域,也讓民眾得以親身觀視並體驗傳統工藝的工作歷程。

以傳統表演藝術為方向的「接班人傳習演出計畫」,在宜蘭傳藝園區規劃執行多元傳統表演藝術節目,106-107 年兩年下來已辦理逾700 個場次,劇種包括歌仔戲、布袋戲、北管戲曲、南管戲曲、排灣族口鼻笛以及說唱藝術等項目,參與計畫之結業藝生則超過20 位,成果斐然。而在傳統工藝部份,則以「打造臺灣傳統工藝生態育成發展基地」為目標,規劃「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邀請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傳習計畫結業藝生進駐園區,運用宜蘭傳藝園區之營運優勢與文化觀光效能,提供結業藝生工藝實踐與展售平臺,透過長期駐園進行工藝示範創作與推廣活動之方式,除提供習藝者一展長才的空間,也能透過資源整合,協助其精進藝能,建構有機的傳統藝術技藝傳習與發展育成的生態循環模式。

4-藝生進駐傳藝工坊進行示範創作,參觀民眾不僅能近距離欣賞創作過程,也能透過藝生親自解說而理解創作特色及傳統文化意涵。(左為傳統木雕駐園藝生羅又睿).jpg
藝生進駐傳藝工坊進行示範創作,參觀民眾不僅能近距離欣賞創作過程,也能透過藝生親自解說而理解創作特色及傳統文化意涵。左為傳統木雕駐園藝生羅又睿( 王致圍攝影)

歷經試辦
傳藝工坊創造傳承與推廣新平臺

「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於106年試辦狀況良好,普遍獲得民眾迴響以及藝師與藝生們的支持,在近七個月的駐園期間裡,有3 個類別(傳統木雕、錫工藝、粧佛)、共計6 位藝生駐園創作,107 年計畫不僅擴大辦理,項目上除原有傳統木雕、錫工藝、粧佛3類外,更增加漆工藝及竹編工藝等共計5 種工藝類別、11 名藝生。

5-傳藝工坊設計傳統工藝體驗活動,讓民眾透過實際的手作過程,更加認識傳統工藝特色與內涵。圖為TED 外賓參觀傳藝工坊,由錫工藝駐園藝生楊蕙如.jpg
傳藝工坊設計傳統工藝體驗活動,讓民眾透過實際的手作過程,更加認識傳統工藝特色與內涵。圖為TED 外賓參觀傳藝工坊,由錫工藝駐園藝生楊蕙如( 後排左一) 、李瑋( 後排右二) 帶領完成DIY 體驗活動(王致圍攝影)

此外,為了讓藝生們有更安心與完善的工作場所,傳藝中心更花費近半年的時間規劃,自107 年起在宜蘭傳藝園區打造專屬的「傳藝工坊」,內部設計除5 類工藝之工作室,也具備教育推廣區及作品展售區,期望透過工坊的設立,不僅提供藝生可專心創作的場域,也讓更多民眾得以親身觀覽並體驗傳統工藝的工作歷程,積極打造宜蘭傳藝園區成為臺灣傳統工藝人才育成與傳承之重要基地,可說是臺灣傳統工藝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6-在傳藝工坊中,駐園藝生有專屬的空間專心創作,用心琢磨作品。(圖為漆工藝駐園藝生李麗卿).jpg
在傳藝工坊中,駐園藝生有專屬的空間專心創作,用心琢磨作品。圖為漆工藝駐園藝生李麗卿進行研磨工序(王致圍攝影)

十一位藝生進駐
書寫十一個接班的故事

107 年重要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自107 3 17 日起拉開序幕,估計至12 16 日止,將累積總駐園時數超過5000 小時、參與民眾也可逾6 萬人。107 年經審查通過入選並進駐傳藝工坊的11 位藝生包括文化部登錄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王清霜(漆工藝)傳習計畫結業藝生王清源、李麗卿;黃塗山(竹編工藝)結業藝生涂素英、黃啟祥、劉興澤;陳萬能(錫工藝)結業藝生李瑋、楊蕙如;施鎮洋(傳統木雕)結業藝生施懿紋、羅又睿、吳適為;施至輝(粧佛)結業藝生陳宗蔚。這11 位亮眼的工藝新秀中,黃啟祥為國寶竹編藝師黃塗山之子、施懿紋則為木雕藝師施鎮洋之女,兩位都具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從小就浸淫在工藝的溫潤氛圍之中,手藝都頗具乃父之風;羅又睿是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的高材生,學習木雕創作逾10 年,其作品更於102 年入選「第十六屆裕隆木雕創新獎」;吳適為身為土生土長的鹿港人,退休後投身傳統木雕,於創作上專注耕耘,以發揚鹿港傳統文化為職志;而長期擔任黃塗山助教的涂素英,接觸竹編已逾50 年,作品兼具實用與藝術性,並持續在臺灣各地教學傳承竹編藝術;長期從事竹工藝工作的劉興澤,其作品則展現當代創意及紮實溫暖的風格;僅27 歲、最年輕的接班藝生是錫工藝的李瑋,結業後全心投入錫工藝創作,作品曾獲「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優選獎」;同是錫工藝大師陳萬能門生的楊蕙如,是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而30 歲的鹿港人陳宗蔚,則是粧佛藝師施至輝目前唯一的外收弟子,其精湛的技藝已經獲得多方的注目與肯定;漆工藝的兩位藝生李麗卿與王清源,都因深受天然漆內斂與溫潤的質感吸引,而長期投身在漆工藝的領域之中。

每位藝生各有故事、各具特色,他們都是值得期待的臺灣傳統工藝接班人。

7-傳藝工坊教育推廣活動的DIY體驗課程,是希望民眾透過實際的手作過程,更加認識傳統工藝的特色與內涵。(右二為竹工藝駐園藝生劉興澤).jpg
107 年度駐園藝生須完成2 件創作作品,並預計於108 年3 月起在傳藝園區規劃一系列的藝生作品聯展,呈現藝生們駐園創作成果以及經典優質作品。圖為竹工藝駐園藝生劉興澤進行年度駐園創作(王致圍攝影)
8竹編工藝駐園藝生黃啟祥為國寶竹編藝師黃塗山之子,具有深厚的家學淵.JPG
傳藝工坊為半開放的空間,參觀民眾可一覽傳統工藝工作樣貌及過程,也可直接與藝生互動,近距離了解傳統工藝內涵。圖為傳統木雕駐園藝生吳適為正在進行年度駐園創作-儀仗「龍頭柺」。
9-竹編工藝駐園藝生黃啟祥為國寶竹編藝師黃塗山之子,具有深厚的家學淵.jpg
竹編工藝駐園藝生黃啟祥為國寶竹編藝師黃塗山之子,具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從小就浸淫在工藝的溫潤氛圍之中。(王致圍攝影)

量身打造延伸辦理各項進階
與成長系列活動

除了在宜蘭傳藝園區的長期駐園創作,傳藝中心也持續為藝生們量身打造、延伸辦理各項進階與成長系列活動:辦理「傳統工藝講堂與交流活動」,邀請傳統工藝領域專家學者辦理講座、安排國內外工藝師交流活動與工藝類型博物館參訪等,如107 年安排藝生至高雄臺灣50 美術館進行參訪,也邀請郭鴻盛館長以精闢的導覽解說與主題討論,啟發藝生多元創作想法,拓展傳統工藝之發展;「國寶藝師指導活動」則陸續安排藝生們返回國寶藝師工作室,針對駐園創作作品進行國寶藝師進階指導,並邀請資深工藝研究者黃志農老師一同參與,提供寶貴建議,不僅能維繫師徒珍貴情誼,也持續傳承珍貴技藝。

10-竹編工藝駐園藝生涂素英接觸竹編已逾50 年,作品兼具實用性與藝術.JPG
竹編工藝駐園藝生涂素英接觸竹編已逾50 年,作品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且長期投身教學傳承竹編藝術。( 王致圍攝影)

此外,傳藝中心也預計108 年在宜蘭傳藝園區規劃一系列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工藝接班人藝生作品聯展,並搭配「作品展售機制」,提供展售通路,循環強化藝生工藝創作能量並建構傳統工藝產銷生態。在宜蘭傳藝園區有機循環的時空環境中,可長期關注臺灣傳統工藝發展的駐園創作計畫,具有雙向互動體驗的創作空間,累積近兩年的工作經驗,提供了工藝接班人的創作養份與面對市場的能量,未來更期望能獲得更多支持與鼓勵,為這些接班人們創造更寬廣的發展機會。這是一段花開的旅程,在時間的累積中,讓傳統工藝的接班人們能不斷蓄積能量與養份,讓臺灣傳統工藝細緻的手路、溫暖的手感,等待燦放;而傳藝工坊所打造的空間,也為參與計畫的接班人們創造了一個獨屬的美好風景。

11-107 年9 月份,安排藝生至高雄臺灣50 美術館進行參訪,並邀請郭鴻.JPG
107 年9 月份,安排藝生至高雄臺灣50 美術館進行參訪,並邀請郭鴻盛館長導覽解說,啟發藝生多元創作想法。拍攝於臺灣50 美術館,中為郭鴻盛館長。
12-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藝生經過3-4 年的習藝,與藝師培養深厚的師徒.jpg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藝生經過3-4 年的習藝,與藝師培養深厚的師徒情誼,結業後仍會帶作品向藝師請益,聽取藝師寶貴的建議。圖為國寶指導活動,左為重要傳統藝術粧佛保存者施至輝,右為駐園藝生陳宗蔚(王致圍攝影)

傳藝工坊 有溫度的臺灣傳統工藝傳承基地

「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團體)─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中最具特色與成效的,就是在宜蘭傳藝園區打造了一個展現工巧、互動、溫暖的「傳藝工坊」。

傳藝工坊藏身在宜蘭傳藝園區的展示館中,傳藝中心針對五個不同類別傳統工藝項目的屬性、特色與需求,精心設計,除了五類專屬的工作室(漆工藝、竹編工藝、傳統木雕、錫工藝、粧佛),還包括教育推廣區及作品展售區。這座工坊,不僅是靜態的展示空間,透過現場工具、工序、工法等專業解說,也介紹駐園藝生習藝的理念、師承脈絡及傳統工藝內涵,在具穿透性的半開放空間中,藝生們不僅能長期安心創作,持續精進技藝,透過在工作的過程中,提供現場民眾一覽臺灣傳統工藝創作與製程,並能與創作者即時互動與分享,讓民眾可以近距離欣賞到藝生現場創作的獨到功夫,藉由藝生們現場動態示範與細心解說,得以理解傳統工藝的歷史性、藝術性與技藝之美,感受傳統工藝與生活間密不可分的文化關聯。加上導覽人員的親切說明,讓工坊更具人情味與真實感,也更具體展現了臺灣傳統工藝有溫度感的美好過程。

進駐藝生除了每天上午9 時至下午5 30分的駐園創作時間,傳藝中心也特別規劃安排了傳統工藝教育推廣活動,各駐園藝生每日會針對他們所擅長的工藝類項設計各種課程,有時是與民眾說明傳統工藝特色,有時分享創作精神與理念,更常安排各種DIY 體驗課程,如竹編童玩及繪製小漆盤,皆充滿趣味性與生活感,也讓民眾能透過現場實際的觀覽與操作,從視覺、聽覺、嗅覺與觸覺的真實經驗,深刻感受臺灣傳統工藝之美。

有趣的是,傳藝工坊也逐漸形成小型的傳統工藝聚落,各類別工藝師因為這個計畫的機緣與環境,共同匯聚在此駐園創作,因此在同一個時空中,來自不同背景的他們有機會分享、交流彼此的精神、內涵,也得以進行技藝與創作上的相互切磋,從創作題材、技法運用到工具使用等,激盪出原不在預期中、美妙的靈感,讓不同類別的臺灣傳統工藝,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在傳藝工坊的小天地中,一個美好的工藝體驗旅程正進行,在有機的互動循環中,臺灣傳統工藝傳承基地,已悄然成型。

表格.JPG

13 透過國寶指導活動的辦理,期使藝生結業後仍能汲取藝師及專家提供的.jpg
透過國寶指導活動的辦理,期使藝生結業後仍能汲取藝師及專家提供的寶貴建議,維繫師徒珍貴情誼,也持續傳承珍貴技藝。圖為國寶指導活動,左為漆工藝駐園藝生王清源,右為漆工藝保存者王清霜(王致圍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