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搭起臺灣茶館味的舞台 讓相聲走入生活

  • 次標題:第132期-2020/10
  • 文:陳姿君
  • 圖:沐寧相聲說演坊、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點擊數:842
此為《相聲尋奇》的劇碼,說的是失傳已久的民間藝術「拉洋片」,亦即西洋鏡的故事。
簡介

作家老舍筆下的茶館,總令人想到相聲、評書、小品與竹板這些傳統說唱表演,三兩盞茶,曲音繞樑,自遙遠的時光隧道另一端徐徐傳來,勾勒出舊時代特有情懷。但對沐寧相聲說演坊創辦人暨團長李沐陽來說,相聲與茶館可不是歷史文物,而是一種走入生活的藝文型態。

若說大凡從事表演創作者皆有其「命定狂熱」,因為其與生俱來的認定而不計代價亦不問辛苦地付出,李沐陽說自己走上傳統曲藝表演的道路上倒是多了些貴人相助。小小年紀就跟著喜歡聽相聲的媽媽聽魏龍豪與吳兆南的「相聲集錦」錄音帶成為他的曲藝啟蒙。

貴人相助 一試成主顧

相聲聽多了,耳濡目染下李沐陽也會在班上的康樂活動或表演場合,上台說相聲,不但自己改編經典段子內容,也會從網路笑話中找題材加以改編,自娛亦娛人。時值台北曲藝團開設第一屆相聲夏令營,對外招收學生,熱心的老師於是建議李沐陽父母幫他報名參加,更讓自己的孩子也報名,順便帶李沐陽去上課,解決父母無法親送的難題。

「就這樣一試成主顧了。」李沐陽幽默地形容自己與台北曲藝團和說唱表演的這段不解之緣。在5天課程裡,會有一天由資深相聲演員朱德剛老師親授,說到這裡時李沐陽眼睛為之一亮,仍難掩興奮之情。台北曲藝團原本只計畫以夏令營形式定期舉辦,卻因小學員們欲罷不能,而有了一周一次的常態班,從小學三、四年級起,直至考上大學前,李沐陽不但學習曲藝演員應有的身段、唱功與技藝,也接觸劇場行政與表演製作等其他專業訓練,奠定完善扎實的基礎。

打造看懂曲藝的鐵粉團

今日各種表演才藝工作坊不勝枚舉,而當年台北曲藝團開招夏令營可謂一大創舉,傳統上相聲與其他曲藝的學習訓練並無學校,全採師徒相傳,學藝3年內學生不得上台演出,負責照料伺候師父,除了學習曲藝專業外,也觀摩師父台上台下待人處世之道。

當時西方藝術教育觀念漸次引進,「先讀個興趣,未必以此為業」大有人在,台北曲藝團的夏令營不以培育從業人員為目標,而是發展能欣賞體會傳統曲藝的穩定觀眾群,畢竟沒有觀眾,再優秀的演員亦無可發揮的舞台。李沐陽憶起團長葉怡均還讓他們接受歷史與數學訓練以增進邏輯開發,以今日說法就是首開跨域風氣之先。

許多當年常態班的夥伴們在實際經歷過演員訓練以及劇場實務後,更能體會演員與劇場的辛苦,成為最忠實不二的鐵粉。李沐陽則認為執行製作是箇中最挑戰的工作,而且能提早有所認知是好事,從演員跨足到導演更打開他的視野以及更多的「擔心」,演員專注於表演與創意,導演則必須去思考,在一次次製作中允許因創意不受歡迎而帶來失敗的底限與比例。

對他而言,劇場「錯過即不再」的現場感彌足珍貴,但國內環境與氛圍不同,劇場常拿來與可重覆觀賞的電視電影作性價比,並不公平。

全心逐夢 點線面重現茶館風華

台北曲藝團培訓課程成功培育了許多醉心於傳統說唱藝術的新生代,但真正讓李沐陽決定投入傳承行列,卻是當兵前去中國大陸當地茶館的一次參訪體驗。不論北京猶如海底撈火鍋般的歡樂熱鬧、天津以正統自豪的嚴謹,或陝西那近乎野蠻的豪放,李沐陽體會到曲藝須融入生活,而茶館實則為一種生活型態,他因而非常好奇「臺灣的茶館又會是何種樣貌?」

在西門紅樓劇場演出的《臺北大碗茶》曾是臺灣唯一固定茶館式相聲演出,也是李沐陽每年看完會期待來年的「年度充電劑」,他衷心希望相聲與其他說唱藝術成為臺灣人生活裡隨時可得的娛樂選擇,讓上茶館看表演成為生活習慣,加之在消防替代役那年見識生死無常,讓他毅然決定把握當下,與太太成立「沐寧相聲說演坊」。

選擇落腳桃園,李沐陽希望開拓當地說唱藝術觀眾,一如朱德剛老師的八斗喜說演班深耕花蓮,若全臺各地都有在地曲藝團體駐點,能相互串連,共同合作,就能由點線面共創影響力,構築起新的說唱藝術觀眾基礎。李沐陽也投入相聲教學,延續台北曲藝團培育觀眾的理念。他發現現在的孩子們資訊量大,反應快,但須接受訓練,協助他們從諸多跨域經驗中,找出真正想表達的事物。

以創意留下好的「大眾文化」

關於曲藝說唱的傳統與創新,李沐陽說經典作品裡觸動人心的元素不會改變,故能流傳數百年,如今只是換個當代的生活語言與節奏重新演繹,他笑言創新得經過測試談何容易,如何讓5歲到95歲都接受是一大挑戰。即將在1122日推出的新作《相聲之YA!紅白曲藝大賞》即結合傳統與現代,以早期電視綜藝節目突顯個人特色才藝秀形式,主推小品,也有傳統相聲節目,以及如今少見的竹板。期待透過這個重新演繹後的表演,得以保存這些還留存的傳統,以待未來有緣人。

疫情打亂教學與演出計畫,然而李沐陽認為危機即轉機,在娛樂形式與選擇變少後,或許能為相聲爭取更多發聲空間,畢竟長久以來這就是一門與說話相關的大眾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讓大家回復上茶館聽戲的習慣。」他說,需要的是發展出能支持這藝文習慣的表演與場地。

李沐陽同時將沐寧相聲說演坊當成文創基地,結合輕食咖啡廳、教學場地與小型展演空間做複合式經營,透過教學提供下一代正確劇場禮儀與觀念,培育能欣賞曲藝的觀眾,也打造鼓勵各式以本人面對觀眾的口說藝術展演環境,舉辦Open Mic(開放式麥克風)。「總要先把舞台搭建起來」,李沐陽真心感受傳統說唱藝術須代代相傳,如今既交付到他這一代手裡,不能就此曲終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