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建造臺灣最繽紛的布袋戲布景王國 李有明夫婦

第12期-2016/07

文:郭耿甫
圖:郭耿甫、李有明
分享:

夫婦倆堅持這個其實重複單調的事業,二十多年下來,專注布袋戲戲棚布景彩繪的工作室,已然是台灣最大的規模,李有明自己估算應該有一半的布袋戲團布景都是從他的工廠走到全國各地,大概叫得出名號的知名團體,都向他下過訂單。

從北港的媽祖大道轉進田間小徑,在田中間找到李師傅的工作室,門口堆滿了鮮豔斑斕的彩版,地板猶如抽象彩繪。

夫妻攜手二十多年的布袋戲布景王國

李有明,1967年生,退伍回來結了婚,原本出外去找師傅學習畫布景,師傅卻因故營運不下去,因緣際會他自己開創戲班的布景工廠事業,聘請了一位資深的布景師傅,夫妻一邊接單,一邊跟著師傅習藝。

剛剛完成打底的布袋戲棚色彩斑斕。剛剛完成打底的布袋戲棚色彩斑斕。

師傅走後,夫婦倆堅持這個其實重複單調的小事業,二十多年下來,專注布袋戲戲棚布景彩繪的工作室,堪稱臺灣最大的規模,李有明自己估算應該有一半的布袋戲團布景都是從他的工廠走到全國各地,大概叫得出名號的知名團體,都向他下過訂單。

出身布袋戲世家  深知業者需求

全臺灣目前算得上專業繪戲班佈景的公司屈指可數,當中李有明不僅是業務量最大,也是極少數只接布袋戲班訂單的業者。專注是他勝出的第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李有明出生在由祖父創立的南雲閣布袋戲團,因此對於布袋戲團的一切十分熟悉,他與哥哥是第三代,但他在課業上似乎比較順利,完成了五專的學習,然後當兵。

出生布袋戲家族的背景,使得李有朋更懂布袋戲團的需要。出生布袋戲家族的背景,使得李有明更懂布袋戲團的需要。

退伍下來,找工作之際,家裡布袋戲班的景片要修補,通常送修都曠日廢時,佈景工廠的姿態都很高,業界的需求迫切。李有明本來只是將等不及送修的布景片拿來自己動手畫畫看,卻覺得越畫越有興趣,同時心想,怎會有這樣的一行生意,需求遠遠超過供給?於是他就決定嘗試看看,竟讓他走出一條大路來。

一開始投入這行,生意就還不錯,使得太太吳秀香必須也「下海」一起學習、動手,所有環節她也可以獨當一面,一直忙到現在,「當初結婚說只要帶小孩就好…」她開玩笑說。

工作室地面經年累月滴下的油彩,彷彿一幅渾然天成的抽象畫。工作室地面經年累月滴下的油彩,彷彿一幅渾然天成的抽象畫。

 研究探討  照料布袋戲團需求

大家喜歡來找李有明,除了他專注、懂布袋戲的生態,另外就是他能夠傾聽戲班的特別需求,並且特別在時間的掌握上讓大家安心。此外他也願意跟客戶討論,給予建議,比方說有些客戶可能會希望景片的細節更多更細膩,李有明自己在執業的過程中,也追尋過對細節的講究,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觀察,他發現過度的細節,在戶外演出的觀眾距離看來,反而呈現不出效果,失去了立體感。

此外,李有明的景片,在螢光色劑上他特別加料,自己調製,使得他的景片在飽和度與彩度上勝出許多。十多年前市場上開始出現卡車電動舞台,現在大家常用的折疊開展的電動布袋戲舞台,李有明也算得上是研發創造者。

太太吳秀香女士是生命與事業的最佳伴侶。 太太吳秀香女士是生命與事業的最佳伴侶 。

不怕人學  希望產業環境更好

夫婦倆堅持這個事業,長期的蹲低坐,讓太太的膝蓋已經有明顯的職業傷害。李有明其實從來都不怕年輕人來學,甚至鼓勵之後自立門戶接單。雖然收入不錯,但是能夠堅持周而復始繪景工作的年輕人少之又少。

因為長期跟布袋戲團合作,為人謙和的李有明工廠泡茶區成了大家聚會的好地方,也因此深知各自單打獨鬥的布袋戲行業,有一些共同的困難與需求,作為一個「下游」廠商,他的認真實在深獲業者們信賴肯定,不但一同成立了「南北傳統戲劇協會」,還擔任首屆理事長,首要為布袋戲業者解決音樂版權的困擾,一步步推動整個行業能夠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