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讓傳統藝術走入你的生活

訂閱單元文章,收到我們精選內容



取消訂閱
重現餉耗再續傳承 從除耗及泛神看見的民俗意義

重現餉耗再續傳承 從除耗及泛神看見的民俗意義

臺南將軍區苓仔寮地區近年來恢復了一項過往冬至舊俗——餉耗。這項習俗因社會變遷漸漸被人淡忘,許多人也並不清楚可能的來歷,或許,我們能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並從傳說故事中看見臺灣人愛物惜物的感恩之情。

繼續閱讀...
牽水(車藏)與解除儀式 從悲憫求安到慎終追遠

牽水(車藏)與解除儀式 從悲憫求安到慎終追遠

雲林縣口湖鄉(金湖)的「牽水(車藏)」,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也是因歷史事件流傳至今的民俗祭典;其特有的車藏更與紙糊、彩繪等工藝相結合,極具藝術性與歷史紀念意涵。

繼續閱讀...
架構戲劇與行為藝術的記憶碎片   介於即興創作的排練演出

架構戲劇與行為藝術的記憶碎片 介於即興創作的排練演出

冉而山劇場著名的創團劇作《Misa-Lisin.彌莎禮信》,強調個人意志、共同創作、即興演出的行為藝術,這齣經典劇碼如何把每個行為藝術家的記憶碎片,組成這讓國際觀眾都為之動容的演出?

繼續閱讀...
節慶的服食與服佩 雄黃酒、香包與粽子、龍舟

節慶的服食與服佩 雄黃酒、香包與粽子、龍舟

在二十四節氣中「芒種」前後,有五月五日的端午節,端字表示開頭、初始,《風土記》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雄黃酒、香包與粽子、龍舟皆屬自古流傳的端午習俗,這些習俗在傳統及現代有哪些隱藏的文化意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