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魏海敏在貴妃醉酒裡重現梅蘭方的絕代風華。

  • 文:編輯部
  • 圖:國光劇團、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 點擊數:26
魏海敏在貴妃醉酒裡重現梅蘭方的絕代風華。
簡介

從小父母離異的人生,對於一個女娃兒來說,著實艱難;但對於魏海敏來說,恬靜卻不認命的性格,讓她將這份缺口畫成美麗的彩虹,京劇之途一路走來,始終閃耀。

不管是《孟小冬》裡女主角孟小冬的孤傲及糾葛,或是《金鎖記》將女主角曹七巧幽微複雜的形象刻畫入裡,還有《埃及艷后》裡纏綿癡醉的愛戀,魏海敏逐漸樹立起自己的風格,也成功演活了京劇藝術當代角色,成為引領新京劇的一代名伶。


曾獲得世界十大傑出青年、亞洲十大傑出青年等諸多獎項,魏海敏從傳統戲曲的摹擬直到走出自我風格的新京劇,不單單是因為「祖師爺賞飯吃」,更是她不斷進取、突破自己所應得的美好成果。


入行全因戲迷老爸


從小父母離異,魏海敏兩歲起就和兩個姊姊「相依為命」。本來媽媽想帶她走,但小時候魏海敏就「很好養」,不愛哭鬧,深得父親疼愛,最後便跟了爸爸一起生活。假設,當年要是「不好養」,跟了媽媽,也許今天在京劇的舞臺上不會有「魏海敏」。因為,帶她走上戲劇之路的,正是父親。


魏海敏的父親是個戲迷,十歲那年,父親看見報上一則小海光劇校創立招生廣告,父親考慮魏海敏自幼便能歌善舞,再加上劇校管吃管住,還能練就一技之長,對於在外奔波養家的父親來說,無不是兩全之計。魏海敏就這樣進了劇校,在海光「坐科」七年、實習兩年,並依慣例在本名「魏敏」中嵌入海光的「海」字,自此展開不一樣的人生。


苦練出身


早期劇校生活非常軍事化,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整內務、鋪床疊被更不用說,「每天早起棉被都必須折成像豆腐干。」起床後不是吃早飯,而是對著操場喊嗓子、練毯子功,練完了才能吃早飯。


練習基本功不是一件簡易的事,蹲馬步、下腰、雲步、跑圓場都是一點一滴血汗積累而成的根基。魏海敏剛開始練功,先從「耗腿」開始。在地上由老師用膝蓋壓著一條腿,一隻手就著另一條腿的腳尖,拚命地朝頭的上方壓去。剛開始,每個人痛得「哭爹喊娘」的,一時間,練功房內唉聲不絕,眼淚鼻涕流得滿臉。年紀愈小、筋骨愈軟,練得愈好,但看在十歲才剛入科的魏海敏仍十分驚心。


在當時傳統的觀念裡,一個學生只有磨練成個「角兒」才算成材,還好魏海敏本是吃這行的料,不但對戲劇的領悟力強、唱腔好、背詞快、扮相也格外俊美,12歲的魏海敏已經可以唱一齣主戲,獨當了一面。


梅派藝術傳人


1982年魏海敏剛畢業,在香港看到了梅派傳人梅葆玖與童芷苓的演出,給了她非常大的震撼,在當時就立下學習梅派的願望。但那時兩岸仍處戒嚴狀態,大陸影音帶獲得不易,只能私下取得和「錄老師」反覆學習。


京劇「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開創梅派「乾旦藝術」在20世紀的風華,其子梅葆玖10歲登台,為梅派現世上唯一嫡傳人。1991年,魏海敏親赴北京拜梅葆玖為師,還被海光劇隊記了一個大過,這卻讓魏海敏戲曲境界更上了一層樓。


苦練出身


1995年後,由於時代變遷,京劇不如往日風氣盛行,魏海敏也意識到傳統戲曲在現代不是主要流行的藝術形式,「但戲曲藝術本就應該與時俱進,我後來就創立魏海敏京劇文教基金會,積極京劇藝術的推廣與薪傳,希望以不同思維讓京劇產生新生命。」


現在除了國光劇團的不定時演出外,魏海敏也時常親赴高中、大學、社區開辦講座,致力推廣京劇。魏海敏深信,戲曲不會消失,只是會以不一樣的型態呈現在觀眾面前,對於未來戲曲即將帶來的轉變,魏海敏勇敢創建,努力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