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分享:
- 2022/06/28
在高出海平面、以海天為背景的舞臺上,落日餘暉,海風徐徐吹起,《媽祖》能劇主人公、觀世流宗家之一第十代片山九郎右衛門帶著新作的媽祖能面,與頭戴角顰的配角所飾演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在笛、鼓、小鼓、太鼓的演奏下,隨著歌者的吆喝吟唱聲中以折足緩緩舞動,展現了能劇極致的幽玄之美。
9 分享:
歌仔戲挾著頑強的生命力,由民間鄉野的落地掃迅速進化為內臺演出,爾後藉由電影及電視媒介在20世紀後半葉成為娛樂全臺灣觀眾的強勢劇種,但在經歷幾度興衰後,它的下一個發展進程是什麼?
17 分享:
13 分享:
- 2022/06/27
俗諺「三分前場,七分後場」清楚指出後場樂師在戲曲之重要性,然「後場」為何重要?「前場」不才是觀眾的目光所在嗎?或許在討論這些問題之前,可以先從戲曲音樂的構成元素談起。所謂戲曲,其奠基於唱腔之上,以目前在臺灣常見之採茶戲、歌仔戲、京劇、豫劇、南管戲、亂彈戲等劇種而言,其之所以能夠被分類,最核心的關鍵在於唱腔的不同,而唱腔的形成則與後場樂師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4 分享:
如果你看過吳興國在《蛻變》裡飾演宛轉有致的杜麗娘曲唱《遊園驚夢》,在《李爾在此》裡一人扮十角(包括一隻狗),大概會很好奇:一個戲曲演員進入跨文化劇場,究竟有多少種可能的變化?
- 2017/10/05
- 2015/11/05
- 2016/09/05
- 2016/10/05
- 2016/02/05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