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分享:
- 2021/10/15
當由塑膠袋做成的鬼魂、寶特瓶做成的水母成群飄過舞台,猶如百鬼夜行;當型態宛如螞蟻般的奇形怪獸,與演員活靈活現的對戲⋯⋯這些都是今年四月首演、十月底將在淡水再度上演的《穿越真實的邊界》的場景,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歷經三年才得以孵化,結合了懸絲偶、現場音樂與影像科技的大作,引起國內外藝文媒體的驚嘆之際,同時也揭示了低科技偶戲在人才培育與藝文環境轉變的夾擊下,如何走出更順暢的當代偶戲大道。
616 分享:
- 2021/06/24
小小一個布袋戲偶,在舞台上大大地牽動著觀眾的愛恨情仇,除了操偶師靈動的雙手,最大的力量來自偶雕師對戲偶細膩而精緻的刻畫,那是一份費時耗工更耗費心神的繁瑣工作,也是偶雕師熱情與初衷的極致展現。
637 分享:
在那個沒有手機、連相片都極為稀有的年代,陳明山拿著他的畫筆畫出臺灣布景的一片天,成為臺灣唯一跨足布袋戲看板、醮壇布景、電影廣告的彩繪師,更在2015年獲得嘉義縣政府文化局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581 分享:
戲台上,天雷俠手執天雷針,引五雷對魔頭北海毒龍施展五雷轟頂;剎那間,戲偶背後電視牆頓時呈現逼真的3D「雷電」動畫;而戲台下,則傳來「轟隆隆」的大鼓聲,彷彿現場真的在打雷一般。這是《天雷針》為觀眾帶來的視覺、聽覺雙重饗宴。
543 分享:
宛然有相似、彷彿之意,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團長吳榮昌希冀將戲偶當作一個人,使其動作能合乎常理,與真人一般;以此觀點出發,弘宛然排練老戲《虹霓關》,呈現「宛然」精神。
- 2017/10/05
- 2015/11/05
- 2016/09/05
- 2016/10/05
- 2016/02/05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