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分享:
- 2021/10/15
576 分享:
- 2021/08/30
原住民文化雖無劇場概念,但隨著不少團體將原住民歌舞呈現在舞台上,使人們看見原住民表演在舞台上的無限可能;舞台設計師陳瓊珠深入研究原住民故事文本、走入部落考察,尋找任何有助於創作的元素,與表演者、製作團隊共同建構獨一無二的原住民舞台。
524 分享:
劇場本不存於原住民文化中,但透過劇場,原住民文化得以擴展。新世代的編創者邱瑋耀(Dahu)透過自身所學,反思母體文化的存在,以Padan五節芒這於布農族文化中相當重要的草本植物為本,編排出一條搖曳下的歸家路徑。
491 分享:
冉而山劇場著名的創團劇作《Misa-Lisin.彌莎禮信》,強調個人意志、共同創作、即興演出的行為藝術,這齣經典劇碼如何把每個行為藝術家的記憶碎片,組成這讓國際觀眾都為之動容的演出?
511 分享:
「吼嗨呀,嘿呦以呀歐嗨呀,哈嗚外呀⋯⋯」這是原舞者在二十五年前創作,現流行於各大學原住民社團間的原住民樂音,也是預計於原舞者三十周年策劃活動中重新被演出的一段歷史印記——不僅銘刻著原住民樂舞如何從部落搬上劇場,進而從傳統跨入新編,傳承原住民文化的限制與開創,同時也是原住民傳統歌舞藝術的變遷和縮影。
- 2017/10/05
- 2015/11/05
- 2016/09/05
- 2016/10/05
- 2016/02/05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