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9 分享:
- 2018/06/05
時序入夏,容易流行各種傳染疾病,古人於是懸掛艾草驅除邪氣,或是外掛菖蒲相傳斬妖邪;在此之日也以划龍舟紀念愛國志士屈原,農曆五月五月端午對於華人來說,有著民俗與人文極為特殊的意義。
16580 分享:
- 2018/04/05
三月迎媽祖,既瘋狂又熱鬧,為臺灣宗教展現不可思議的信仰力。不過從民俗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的觀點都可以找出較為深度的解讀。媽祖是航海神,也是臺灣的守護神,透過遶境、進香活動,展現寺廟的組織動員能力,此其一;在漫長的香路歷程, 既是對香客的信仰考驗,也是人際無差別的交流。
14431 分享:
車行蜿蜒,緩緩駛上小坡,在一片芭樂果園後的,是紅磚紅瓦砌成的三合院古厝,古厝前擺上一張大圓桌,鋪著喜氣的紅桌巾,碗盤筷匙一應俱全,翔龍筵席的第三代接班人阿輝正掀起大蒸籠檢視散出香味的菜餚,氤氳蒸氣昇然而起,一旁大灶上的大鍋油溫緩升,蓄勢待發。
3657 分享:
- 2018/02/09
「新南向政策」近年幾乎成為臺灣的全民運動,但是國人不了解東南亞伊斯蘭宗教與社會習俗,如何制訂管理外籍勞工政策?不了解東南亞文化藝術,如何建構臺灣多元文化思維?如何建立對移工、新住民與新臺灣之子的文化尊重?
6442 分享:
據說古代的私塾放寒假是從春節前到元宵節。開學日,每個學生都攜帶一盞精美手工燈籠到私塾,請老師替他點燃,這個「傳道」儀式稱為「點燈」,象徵點亮智慧的心燈,帶來光明的前程,因此又稱為「開學燈」;學生提著燈籠返家,懸掛門口,提醒自己,結束「小過年」,努力向學。
- 2017/10/05
- 2015/11/05
- 2016/09/05
- 2016/10/05
- 2016/02/05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