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 分享:
- 2021/06/23
在二十四節氣中「芒種」前後,有五月五日的端午節,端字表示開頭、初始,《風土記》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雄黃酒、香包與粽子、龍舟皆屬自古流傳的端午習俗,這些習俗在傳統及現代有哪些隱藏的文化意涵?
3885 分享:
- 2021/04/30
在鑼鼓喧囂的廟陣奏樂、鞭炮煙塵中,一群神明的駕前部將緩步移行⋯⋯,這些傳統陣頭在時代遞移下逐漸衰頹,傳承困頓。現在,嘉義的嘉邑古桃城山海鎮刑堂什家將舘試圖傳承技藝提升品質讓什家將持續發光發熱。
1487 分享:
基隆,是臺灣北部著名的北管「子弟窟」,興盛時期北管軒社超過60組以上,這曾經蔚為風潮的北管樂音,日漸式微、藝師凋零。基隆北管代表主要軒社之一,且於2019年獲得基隆市政府認定為北管音樂保存團體──聚樂社一組,正奮力扛起基隆北管之傳承。
1379 分享:
原住民文化在各式文化衝擊下,如何傳承成為最大挑戰。卑南族的大獵祭、布農族的射耳祭及當代排灣族的春射,成功凝聚族人情感並由此建立身分認同,因而成為三個族群面對各類外來的文化衝擊時,最為重要的傳統祭儀。
1367 分享:
- 2021/03/02
金門傀儡戲早期以神明誕辰、結婚酬神、賀壽祈福為主要儀式,隨著時代演進,由於年輕人對宗教信仰的淡薄,不願再「行嘉禮、搬傀儡」,而瀕臨失傳,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將金門特色融入傀儡戲碼,不但延續了傀儡的生命,更豐富了傀儡戲藝術的文化涵養。
- 2017/10/05
- 2015/11/05
- 2016/09/05
- 2016/10/05
- 2016/02/05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