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歌舞劇院 企業化經營
擁抱行銷 劇院自成品牌
在中國大陸營運多年的傳統劇院,如何在21世紀生存?如何將傳統變成寶貝,介紹給一般大眾?到明年就有60年歷史的安徽省歌舞劇院,歷經「國營」到「國營企業」,既保有傳承安徽文化的責任,更努力透過各類行銷手法,在市場上找觀眾,讓傳統在國內被看見,在國際發光。
安徽省歌舞劇院創立於1956年,歷經文革、改革開放,2010年改為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改成演藝集團,集團公司下轄安徽省歌舞劇院、安徽省雜技團、安徽省話劇院、安徽大劇院等4個子公司。整個組織以創作藝術節目為主軸,面對市場機制,滿足以一般觀眾為導向的藝術創新機制,更要達到省單位賦予的文藝演出與文化交流任務。
脫離國營 朝向企業經營
過去擔任院長,現任藝術總監的宇鴻杰表示,安徽省歌舞劇院面對安徽省6千萬人口,必須創作精緻性的藝術,「院團有傳承安徽文化,進行研究發展的責任,也讓這個傳統劇院有了延續的價值。」宇鴻杰表示,政府給的藝術任務,包括公益性服務,會因不同任務提撥補助經費,「但因為有市場的考驗,院團自無論是出國或至省外巡演,都必須保證有收入,全年安徽省歌舞劇院自營收入必須達到百分之50以上,每次演出,是壓力也是責任。」
安徽省歌劇團劇院演出劇場內部。
靈活運用企業冠名贊助
過去成立之時,安徽省歌舞劇院以「求真、至善、唯美、創新」為發展理念,但現在脫離過去國營,朝向企業經營,宇鴻杰指出,藝文團體經營模式機制都在改變,歌舞劇院不斷探索、嚐試、探討,如何面對市場,擁抱觀眾,安徽省歌舞劇院非常重視行銷,宇鴻杰表示,現今安徽省歌舞劇院,經營最好的是交響樂團的會員制,會員5萬人,一場音樂會1千張票,只要會員的一半人來買票,票房就很火紅。除此之外,歌舞劇院也和銀行系統建立優惠票務系統,做窗口的網路售票,或是用企業冠名方式支持表演團隊,服務大眾。
舞劇《徽班》 運用舞蹈愛好者協助行銷
宇鴻杰舉例,像獲獎無數的舞劇《徽班》去美國巡演時,考量是小眾藝術,觀眾面向窄,在美國邀請了舞蹈愛好者團隊幫助推銷,同時也用到冠名行銷的手法。至於到省外演出音樂會,因小孩都有十幾萬人,請當地鋼琴學校、各地琴行協助,也會達成效益。
花鼓燈藝術團,不但要把前人留下的文化亮度傳承下去,同時也要有舞蹈變化的創新品牌。
宇鴻杰表示,安徽省歌舞劇院鼓勵每個演出團體打造自己的品牌,像是花鼓燈藝術團是響噹噹的徽文化品牌,因而花鼓燈不但要把前人留下的文化亮度傳承下去,同時也要有舞蹈變化,以傳統結合創新的方式符合當今需求。
而民族管弦樂團則以演奏徽省民族、民間音樂為主,除了打造民族管弦樂這個既有輝煌歷史,又有代表人物的特色品牌。交響樂團則努力打造經典名曲、室內樂、現代音樂等古典音樂藝術品牌,也要打造地域品牌,演奏安徽在地人的作品。
安徽省歌劇劇院已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要求的演出經營機制,創造了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新經驗,「當各表演團隊打造出傲人品牌後,自然也就成為安徽省歌劇團劇院的品牌。」
歌舞團不但打造舞蹈品牌,也從事安徽民間歌舞的創作、挖掘、整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