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與現代-古為今用展新覺

  • 次標題:第2期-2015/09
  • 文:黃光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 圖:張震洲攝
  • 點擊數:3738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
簡介

文化是一種生活現實,在開發社會的氛圍上,包括法律、倫理與價值,構成社會發展的要素。或者說人倫關係建立在生活規律的習慣,也是制定法律的開端,因為沒有人生下來就知道「人我」之間必須有一道遵守的規律,才能維持「文明」的行為,也就是形成生活憑藉,成就為人生價值的指標。

 

文化底蘊在於社會文明層次的分野,也在於知識內容的深淺。在遠古社會的傳習,成為經驗相承的規範,也就是「傳統」的統稱,繼而參透工作或生活的現實,使之在視覺所知,心緒所感而朝向習慣外的行動,其中在造型適性下,一點一滴掌握實用的便利與喜悅,我們稱這項變易為「現代」。因此,我們文化的傳承中,是否包括了時間與空間性交織性的衝擊,或說是傳統是文化風格的建立者,現代是生活適應的啟發者,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表裏相依,內外相襲的共相。

新、舊在於「知識」傳習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舊」是歷史與社會延燒的本體,它是傳統中的規範,也是理想不變的價值,而「新」的作為在根據「舊」的框架,進一步引發聯想,開發新意,以適應環境的需要。好比古人說詩鏡中「有無」想生的道理,不論老莊的想法已超凡入聖,但「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思緒,是否成為「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不同信念吧?因此,傳統有更多隱而不顯的真實,便成為現代舉而揚顯的實踐,新、舊之間在於「知識」傳習程度,也在於智慧張顯的動能。

所以,「不知不覺」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的「不知」是個模糊淺見,其知毫無所悉如濛濛行事。知古明今,即是傳統的「知」的道路,亦即知識可貫通傳統與現代的載體,也是人類行為認知的終點與動力。依此類推,傳統成為文化的本質,現代是文化的張力。

創意來自深層文化素養

參觀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可以體會到悠久的文化傳承,其中時間性與空間性的綿延性所繫牽的文明光彩,是項先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令人依持的典範,除了提供歷史智慧光彩外,在見賢思齊的心性中,有更為多元的認同對象,並且因此可造就成功的創意,使古為今用,保持族群生活風格,展開新視覺,新成品的現代生活。

傳統文化是創意的元素,創意來自深層的文化素養。我們從文學、歷史、社會到美學,其情其境在於傳統為主體的運作,成就現代實體的實踐,文化的創意便是傳統式樣的改善,使苟日新、日日新、再日新的精進。此項選擇的優劣,端看價值之於人性的覺醒,也是價值肯定的力量,我們可否以蘇詩「微風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來個心性與自然之間的起伏,來個「創意」說說究竟是風是雨,是有是無,還是極靜極遠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