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牽水(車藏)與解除儀式 從悲憫求安到慎終追遠

  • 次標題:第138期-2021/10
  • 文:李豐楙
  • 圖:林毓如Mandy
  • 點擊數:1686
雲林口湖牽水(車藏)為全臺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其使用高達數萬支的車藏,場面十分壯觀。
簡介

雲林縣口湖鄉(金湖)的「牽水(車藏)」,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也是因歷史事件流傳至今的民俗祭典;其特有的車藏更與紙糊、彩繪等工藝相結合,極具藝術性與歷史紀念意涵。

金湖「牽水(車藏)」被認定為國家文化資產重要民俗,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水難的悲慘故事,歷史學界公認為開臺以來最大的死難事件,故被文化單位一再紀錄;二為水(車藏)屬於紙糊紮作,在國家藝師的薪傳獎原未被重視,近年來紙藝也被承認;三則是道教儀式原被劃歸內政部,而道士行科前後場使用的音樂、戲劇式演法漸受關注,致使有名道長漸被文化局登錄,如臺南陳榮盛、新北黃清榮、雲林張澤丕曾受邀主持「牽水(車藏)」。

牽水(車藏)的「車藏」字為道教專用,在拔度儀(喪葬過程中所舉行的道教齋儀)中象徵牽引苦魂出離水獄。早期各家自行使用白紙糊製,後來則專由道壇負責,使用的為花紙。這種紙糊紮作原屬泉州習俗,私儀式通常一支數目較少;公儀式較多也不過數十支,如彰化鹿港、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慶讚中元;但雲林蚶仔寮、金湖兩處,數目多達上萬支,排在廟埕或道路兩旁的場面壯觀,才會形成獨特的拔度氣氛。在器物上的符號則有水王與污穢神、大鬼與兩名小鬼、城隍與牛頭馬面、觀音與善才龍女等圖像,象徵著水獄。儀式動作並非一般的旋轉,而是集體列隊牽動、打破,協助苦魂破(車藏)而出。這種慈悲功德使「牽水(車藏)」成為地方文化的標誌,不過,時間會變、心境會變,顏色也會變,不變的則是當地人對萬善爺的集體記憶。

冤結與神話

道光二十五年(1845)六月初七、八的水難,就像雲林本地人說的「湖內洗港」,肇因外海有砂汕圍成瀉湖港灣,稱為象鼻澳、樹苓湖:樹苓就是橡膠,比喻常因水勢而會彈性變化。平常港內風平浪靜,船隻停泊有避風之利,商船、漁船聚居成為北港外港,漁貨進出經濟發達。遭遇六月颱而裡外水漲,港內大水衝擊有如洗港,並溢向四周而導致死亡慘重,有些聚落滅村、一家俱亡;而少數孑遺則面對一場浩劫,既感無助,且心理負擔尤重。這種死亡觀激發了兩種動力:一是創造神話洗清集體死亡的罪孽感,二是集體奉祀,既安亡者也化解生者之憂。

關於神話方面,傳聞當時天公降下詔令重懲「蚵仔寮」,該地因魚獲豐富而繁榮,卻陷於縱慾且不敬神。但降雨行罰的聾龍誤聽為「蚶仔寮(口湖)」,致使居民被誤殺。災後剛好海邊擱淺了一隻巨鯨(傳為聾龍違天意遭罰而變),居民為了充饑就紛紛割取魚肉烹煮,也激發大家創造神話的動力,並可減輕集體的心理負擔。水難後流屍既多,各家無法自行收埋,只得挖坑掩埋或裝罐埋葬。在當時一次天災死了數千人乃是大數字,民間習稱「萬人塚」;而朝廷頒下「萬善同歸」碑,日後則建了祠堂供後人祭拜,即萬善祠、萬善爺廟。前一階段亟須「萬善爺」統領、象徵眾多水難者,全部歸屬唯一的神像下,也方便祖先神格的轉化。

後一階段則傳出新靈驗故事:一是戰水英雄,事蹟是「以其背及雙肩兩手援溺八童」,出現九頭十八手的救難形象。在蚶仔寮萬善祠另外出現萬善夫人,象徵受難的女性:林氏出身當地,從童養媳而後成為陳夫人,陳家在下湖港經商致富,但在水災中丈夫遇難,她則背負小孩及鄰童逃生,最後也被洪水吞噬。村民將陳氏夫婦葬於萬人塚附近,咸豐八年(1858)萬善祠擴建後供奉於祠內。大萬人(戰水英雄)與萬善媽事跡,既補充了地方民眾的聲音,也使性別均衡,都成為地方史的一部分。

罪的赦免:道教儀式的選擇問題

在舉行牽水(車藏)之前先有道教儀式,除了少數頭人(舊時鄰里長一類的地方基層幹部)代表隨拜,一般民眾並未參與。而解除亡魂之罪的關鍵,是先赦免而後解除。故召請亡魂懺悔所已犯、所未犯之罪,在活動中成為關鍵的儀節。

儀式開始先到廟內請爐、請神,而後到水邊放水燈召請水面孤幽,接引至壇前聽經聞懺。而乞求赦罪的儀節,則是到東極青宮請頒九龍符命,赦免生前所犯之罪,乃仰賴救苦天尊不可思議的功德力,請地獄十王拔除罪愆,以求懺悔赦罪,這一部分通常不變。而地方民眾必須參加、印象較深的,先是到港邊「放水燈」,沿途插香召請而回;其次就是「放赦」,道士請得赦書後,手持騎赦馬的赦官,急著趕回頒示赦令;道長帶領道眾穿花走馬,配合後場音樂,民間通稱「走赦馬」。最後的仍是「普度」,廟方備辦孤筵,道士變身救苦天尊,對召請而來的孤幽,既化食施食,也會說戒期使孤幽懺悔,聽經悟解而得救度。

道壇儀式屬內,行內人才會關注,壇內法事完滿後,才會轉移到廟埕、道路兩旁,舉行連串的動作:從起(車藏)、破(車藏)到倒(車藏)。凡在場的都要動手,先牽引動起來,而後邊走邊打破,幫助孤幽出離水獄。從儀式傳統而言,這一部分既是公開,也就具有時宜性,而可因應時代、地域彈性調整。故壇內與壇外相互配合,從地方頭人到民眾以及外人,參加的眾多,才會形成嘉年華般的熱鬧氛圍。這種文化資產結合多方:地方音樂、戲劇及民俗技藝,也就形成地方祭典的文化標誌。

對於口湖當地居民而言,萬善爺的昔日悲情,目前也盡化為護佑鄉土之情,就像車藏從白色變成花色,象徵感情變淡卻仍未改變,在時間流逝中仍然反映著關懷。在濱海村落間這個信仰能夠跨村落,也獲得官方的肯定,讓地方民眾及祖先足堪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