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越南立體捲紙藝術 捲、折、彎、捻的越南之美

  • 次標題:第143期-2022/12
  • 文:楊為仁
  • 圖:楊為仁
  • 點擊數:655
阮氏雪大力推動越南捲紙畫藝術進入臺灣。圖中作品名稱為《萬聖節巫婆》。
簡介

五顏六色的衍紙(或稱捲紙),或捲曲或彎捻地在紙板上作畫,不只勾勒出精緻細膩線條,並利用光影變化呈現捲紙畫的立體感,如今這股源自於十六世紀歐洲宗教裝飾工藝的浪潮,在新住民阮氏雪的大力推動下,其立體捲紙藝術之美,就此從越南進入臺灣。

技法繁多 殖民因素影響甚大

「我因為陪同姪子而接觸越南捲紙藝術。」阮氏雪的姪子從小就沈迷於越南捲紙藝術,每次回到越南就往書店鑽,四處蒐尋捲紙藝術書籍。十三年前,姪子要回越南學習這門藝術,由於他的媽媽工作繁忙,沒時間陪他,就由阮氏雪全程同行。阮氏雪陪著他一起學習捲紙藝術,學著學著,也就學出興趣來,直到現在,阮氏雪每年還是會利用暑假,陪姪子一起回越南進修。

越南捲紙畫技法繁多,光捲型就有密圓、疏圓、眼形捲、水滴捲、三角捲、形捲、半圓捲、目形捲、櫻花捲、心形捲、方形捲等,儘管已接觸越南捲紙藝術十一年,但阮氏雪直到現在,仍一直在學習中。

阮氏雪說,捲紙最初使用的材料是金線、金箔,後來衍生以紙替代。十六至十七世紀,法國及義大利將其裝飾於教堂、修道院等各項宗教物品上,如聖經、聖物箱等等,隨後傳播到北美,到了十七、十八世紀,成為皇室貴族及富人消遣娛樂的手工藝。越南作為法國殖民地將近一個世紀,也許是當時捲紙藝術就傳進來,並演變為越南當地的文化藝術,如今走在河內街道上,捲紙畫商店經常可見。

傳統越南捲紙畫藝術主要以描繪越南當地生活景觀為主,常見的建築物有胡志明市的濱城市場和河內的一柱寺;人物方面則以穿著國服的西貢姑娘最具代表性。除了作畫,也可以將捲紙藝術做成卡片、書籤、筆筒、相框或收納盒上的裝飾,應用層面相當廣泛。

 

越南捲紙畫代表──西貢姑娘

阮氏雪因學生時期主修服裝設計,本身有繪畫底子,學起來較一般人駕輕就熟,她的捲紙作品主題眾多,其中「西貢姑娘」系列大多以象徵越南女性的西貢姑娘為主,畫中西貢姑娘均穿著越南傳統服裝——長衫服,「這也是越南國服,是越南女子在正式場合穿著的服裝,高中生穿白色,一般婦女則穿著其他顏色。」阮氏雪說,國服除了美觀優雅,也代表禮貌與尊重,是最具代表性的越南女性服裝,她將越南傳統婦女的身段演繹得維妙維肖,不論是光影明暗,抑或色彩深淺,都讓捲紙畫裡的西貢姑娘有種栩栩如生的立體視覺感,阮氏雪還別出心裁的將西方萬聖節元素融入西貢姑娘的捲紙畫作裡,生動活潑的表情動作,令人耳目一新。

至於捲紙所需材料,除了衍紙外,還有捲筆、鑷子和白膠,「其實一般民眾想學習越南捲紙畫藝術,不一定要有美術天分,只要手夠靈活,會捲捲黏黏就行了。」阮氏雪表示,如果只是要體驗,只須花兩三個小時,想學習基礎捲紙技法,也只要花兩個星期就夠了。

不過,若想學得透徹,就得效法阮氏雪,不斷地學習。以阮氏雪的《萬聖節巫婆》為例,身上穿著的雖然是藍色國服,但仔細端詳,顏色有深有淺,藉此形成光影明暗差,呈現立體感。另外,精靈、南瓜頭、巫婆騎的掃帚,所用到的衍紙不但粗細不同,就連捲曲的角度與形狀都不同⋯⋯,由此不難想像已屬大師級的阮氏雪,為何每年暑假都要飛回越南,精進捲紙技能。

 

持續推廣豐富臺灣的多元文化面向

阮氏雪認為,越南立體捲紙藝術並不曲高和寡,只要在家裡利用簡單器材,就可以做出一朵花、一幅畫,或是生活上的藝術小品,不但能布置家居、還可怡情養性,提升生活美感。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項越南傳統藝術,她和姪子近年來開班授課,並獲得文化部「新住民藝文體驗推廣實驗計畫」補助,除了帶著這些作品走進社區和校園舉辨展覽,也陸續在高雄、屏東、臺南各地開班授課,吸引不少人報名參加,更培訓出不少種子教師。

阮氏雪從沒想到自己能走這麼遠的路,看到那麼多人學習捲紙藝術,並對此懷抱熱情與興致,她感到非常高興,也期待未來能有像類似文化部的單位,可以提供更多資源,讓新住民瞭解自己的母國文化,並為臺灣帶來豐富精彩的多元文化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