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科技教父的教父─邱再興:藝術,是超越時代的美好記憶

  • 次標題:第3期-2015/10
  • 文:謝繕聯
  • 圖:張震洲
  • 點擊數:8098
邱再興董事長在新書《捨得》中與大家分享他的人生哲學。
簡介

邱再興相信傳統將隨著時間沉澱,發酵累積出經典的韻味,將再次喚醒大家內心的情感記憶。

若按照媒體稱呼施振榮先生為「IT教父」的邏輯,那麼邱再興董事長──曾經是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與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的前老闆──就是「教父們的教父」了。他創立臺灣第一家電子公司,產業橫跨半導體、太陽能、LED,卻在九零年代臺灣電子業蓬勃起飛的時刻毅然決然離開,與作曲家馬水龍老師一同成立「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與「春秋樂集」。由此看來,邱再興不只是半導體之父,更是臺灣文化藝術產業的重要推手。

九零年代,臺股上萬點,邱再興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一九九零年遠赴東歐展業成功的邱再興回到臺灣時,發覺社會變富裕了,但集體向「錢」看的現象卻讓人心惶恐浮躁。回憶在東歐經商的日子,雖逢共產制度解體,人民生活日漸艱辛,但卻充滿音樂與藝術的薰陶,人們喜悅且充滿自信。體驗到兩地追尋不同的集體價值,讓邱再興開始思索真正快樂的事,回想起過去每逢工作壓力大時,都會去畫廊紓壓,欣賞藝文活動的那份踏實與滿足,讓他決定做些不一樣的事,當個快樂的人!

邱再興細細欣賞收藏的刺繡作品技藝之精巧。邱再興細細欣賞收藏的刺繡作品技藝之精巧。

培育當代作曲家 發揚傳統音樂

過去演奏交響音樂都是以西方作品為主,臺灣作曲家鮮有發表新作的機會,影響當代音樂的發展。一九九一年接受過去小學同窗馬水龍老師的建議下,以鼓勵臺灣作曲家創作及發表為宗旨,成立「春秋樂集」。

「春秋樂集」促進臺灣當代音樂的創作發展,傳統音樂也因此以不同以往的形式繼續傳承發揚。邱再興表示:「作曲家的成長背景常在潛移默化中轉化為創作內容,因此『春秋樂集』常可聽見東西文化合併的精彩作品,例如馬老師以西方作曲技巧、搭配東方樂器所創作的《梆笛協奏曲》」。

在心中埋下藝術的種子

小時候因為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與科技產品,最期待的就是到基隆廟口欣賞布袋戲。回想起因為買不起歌仔戲的票,只能等著看「戲尾」的童年,邱再興越聊越開心,那些過往的生活經驗就像在心中埋下了種子,日後他對傳統文化的喜好愈發茁壯興旺,只要聽到一小段音樂,就會勾起美好的舊日回憶。

對於藝術,邱再興從不設限,不論東方或西方、傳統或當代,他都抱持開放欣賞的態度,他說:「所有藝術對於美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差別只在表達的方式或媒材,只要能感動人心的就是好的作品。悸動的產生,經常受過往的經驗影響,因為人常常會不自主的抗拒新事物;但如果常常接觸,等到有一天藝術跟生活經驗或情感結合,那份美麗就會激盪而出了!」因此,從小紮根,推動藝術教育,也是他成立「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和「鳳甲美術館」的重要方向之一。

多多推廣傳統音樂,展現內斂之美

當我們向長期推廣藝文的他請益:現下求新求快的時代,傳統文化日漸式微,其價值是否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我們又該如何推廣呢?邱再興以音樂為例:「這一代年輕人接觸西方流行音樂的機會,比傳統音樂或古典音樂還多。流行歌曲常用強烈的節拍與旋律傳達激昂的情感,這是另一種美;但是與內斂深遠的傳統音樂還是有所不同。若我們多多推廣,讓年輕人有機會從生活中接觸更多元的音樂類型,相信這些隨著時間沉澱逐漸發酵累積而出的經典韻味,一定會再次喚醒大家內心的情感記憶。」

傳統文化的發展,經常與民族性、生活環境、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息息相關,當代藝術的養份也大多來自人民的生活體驗或反思,而文化即是人類的歷史累積。邱再興鼓勵我們多多接觸各類型的藝文活動,開發更多對於「美」的接收器,將可體會到更多「本能的美好反應」,那就是藝術文化最真實的價值了!

辦公室裡收藏著許多的作品,與藝術為伍的生活豐富了生命。

辦公室裡收藏著許多的作品,與藝術為伍的生活豐富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