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的疫情災難,使得全球展演團隊傳出經營困難與暫停營業的消息。成立36年的太陽劇團在今年取消全球演出,負債超過10億美元並於6月宣布破產;而美國百老匯今年41座劇場也完全取消演出,直到2021年將再重新開放演出。「比起太陽劇團、百老匯這些規模的劇團,我們的優勢反而是小而靈活。」螢幕上人稱郎姑、百變女郎的郎祖筠,除了為人熟知的演員、主持人、製作人、導演身分之外,更有一個經營了16年的「春河劇團」,今年亦同樣面臨疫情的嚴峻考驗。
劇場道具 再生創造營收
「原定5月開演的《救救歡喜鴛鴦樓》也因為疫情取消,那時候根本不確定什麼時候可以重新再上演。」郎祖筠說起了延至今年9月、10月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再開的新戲,忍不住露出了感嘆的神情。為求生存,春河劇團也開始將過去表演的劇服拿出來拍賣,4月份時將《大家安靜30》等舊戲的戲服放上粉絲頁拍賣,以變換金流。
另外,由於疫情導致無法表演,為了避免劇團人員空轉,轉而邀請多位業界講師就藝術行政、組織蛻變等進行授課。郎祖筠說:「上半年,礙於辦活動不能超過100人,我們就做內部的教育訓練。」藉由變賣戲服、補助方案等,劇團總算撐過了禁演的時間,透過教育內訓,劇團的組織運轉更為順暢且穩健。
線上宣傳 誘惑觀眾回流現場
疫情爆發期間,許多國內外的劇團將表演轉成線上的「線上音樂會」、「線上劇場」方式呈現。如臺北市立國樂團在3月21日率先推出了網路免費直播音樂會《望春風》,直播觀賞人數高達3,400人,引起觀眾轟動。
但這是否就代表觀眾已準備好接受線上表演的觀賞模式?甚至是線上「付費」的方式?
郎祖筠說舞台劇的現場魅力在於演員與觀眾之間那「一秒換一秒」的直接互動。演員能感受到觀眾的回饋,觀眾也能感受到演員在台上的爆發力與情感。那不是透過螢幕、鏡頭所能感受的空氣、氛圍。因此,郎祖筠說,現階段她不是很贊成將舞台劇全程錄影後,全部上傳至網路平台上,或透過電視播放,因為這跟觀賞一部舞台劇的重點有關。例如京劇,「當一個人物剛出場的時候,舞台上就只有一桌二椅,整個畫面是空的,如果導演覺得畫面太空去拉特寫,但這麼一拉,就完了。因為京劇從人物一出場就有各種規矩,從什麼門出來、怎麼走、什麼動作、手怎麼捋、都在表達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什麼樣的情緒,看不到這些,現場的規矩就都沒了。」郎祖筠手一抬、花指一擺,邊說邊演了起來。
同樣地,網飛(Netflix)上雖然也有許多脫口秀的現場表演影片,不過,就舞台劇而言,節奏的鋪陳、起承轉合的流動,以及視覺畫面的變化,往往需要更多的鏡頭來帶動,這和脫口秀僅需要3至5個鏡頭就能完整呈現是完全不同。此外,如果說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決定一場表演的成功與否,那麼喜劇成分高的舞台劇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掌聲、笑聲,更決定了其8成的成功與否,因此要轉為線上串流的呈現方式,難度極高。
郎祖筠過去是做電視出身的,對於鏡頭的了解度極高,她並不認為影音串流平台不能做,「相反的,完全可行,只是這是跟舞台劇截然不同的表演模式,即使是同樣的劇本,都需要做大幅的轉化。」
郎祖筠認為,網路串流的優勢,仍舊是在行銷方面,透過平台的特性,讓部分表演的內容露出,如臉書粉絲頁不斷記錄著「春河劇團」舞台幕前幕後的形形色色生活,讓更多人認識舞台生活、表演內容,觀看者透過露出的片段對表演內容產生好奇,對舞台劇本身產生興趣,看了影片後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進而想走進劇場,去體驗現場的魅力。
發展短視頻 創造劇團明星
過去劇場的經營發展,都專注在演技、編導、幕前幕後等的發展上,但未來勢必會為了因應後疫情時代,而發展出更多的線上項目,郎祖筠表示,例如YouTuber的可能性,不只從劇團頻道的經營考量,而是從YouTuber的角度,將劇團新演員、編導等打造成明星,一方面提升新生代觀眾對劇團的認知度,一方面創造觀眾對劇團的黏著度,若是頻道的經營能創造流量,還有機會能創造新的金源。
「春河劇團的特色就是喜劇,因此我也希望能夠透過一些有趣的短視頻,同時跨足影音串流這塊,來傳遞我們喜劇的精髓,吸引觀眾的目光。」郎祖筠說。至於她個人如果要成為YouTuber,她的競爭對手可能會有哪些人?「我的想法倒不會是去想我的競爭對手有誰,而是去看我有些什麼是別人沒有的。」郎祖筠俏皮又充滿自信地說。
「春河劇團」如果是一個品牌傘的架構,那麼底下的演員、導演、編劇,都可以是一個獨立的品牌,而網路社群或網路平台的特質,可以增強春河過去粉絲的品牌信任度與黏著度。「簡單來講,就是讓觀眾感覺到,未來只要看到『春河』出品,或是『春河』底下的這些人出品的表演,就是品質保證,就是能夠讓你看得開心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