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預算規模在「她」手中得以擴大? 期待鄭麗君掌文化部後的文化之光

  • 次標題:第10期-2016/05
  • 文:趙靜瑜( 中國時報文化組撰述委員 )
  • 圖:趙靜瑜
  • 點擊數:10166
藝文界歡送文化部長洪孟啟(左),準文化部長鄭麗君到場致敬
簡介

但要如何從一個稱職的文化立委成為一位稱職的文化部長,檢驗的標準只有兩個,一個就是文化預算的規模在她手上是否得以擴大,讓過去因為奶水不足的各種政策美意有充分落實的機會。二則文化藝術至上的思維是否能凌駕政治,擺脫「意識形態」,這才是文化界有意義的,真實的關注。

從過去文建會主委到現在的文化部長,鄭麗君不是第一個「非文化界」出身的部長,但她對於文化事務的關心,從她過去擔任教育文化委員會立委問政之認真,她曾踢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中鐵道藝術村有四間投標公司,地址、電話都相同,有違標之嫌;兩岸文化前瞻論壇不能執行還續編隔年預算;出國費用編列浮濫;文化部有27個網站,以網站濫竽充數為政績,質詢句句都在刀口上,不言而喻。

但要如何從一個稱職的文化立委成為一位稱職的文化部長,檢驗的標準只有兩個,一個就是文化預算的規模在她手上是否得以擴大,讓過去因為奶水不足的各種政策美意有充分落實的機會。二則文化藝術至上的思維是否能凌駕政治,擺脫「意識形態」,這才是文化界有意義的,真實的關注。

準文化部長鄭麗君(背對鏡頭者)與即將卸任的文化部長洪孟啟兩人互動熱絡,相互勉勵,也創下文化部會不同黨派首長交接少見的「表裡和諧」。準文化部長鄭麗君(背對鏡頭者)與即將卸任的文化部長洪孟啟兩人互動熱絡,相互勉勵,也創下文化部會不同黨派首長交接少見的「表裡和諧」

文化界盼得到文化預算加碼?

文建會升格成為文化部之後,文化總預算一直不到國家總預算的百分之一,也與馬英九總統執政承諾要逐年增加到百分之四相距甚遠,這一直都是文化界之痛,也是一個國家漠視藝術文化的表現。

身為為準總統蔡英文撰寫文化白皮書的鄭麗君又何嘗不知,身處綠營核心,鄭麗君是否能積極為文化部發聲,與其他部會如外交部、內政部、教育部等建立起有效溝通的機制,讓一加一大於二,這都將是文化部能否重新活絡的表徵。

貫徹臺灣主體性PK發揚文化軟實力

其次,面對中國大陸驚人的文化力,在臺灣文化主體的發聲與兩岸文化交流孰輕孰重?這恐怕都是鄭麗君轉換角色之後必然面對的挑戰。

現在的文化部之大,業務包山包海,要求文化部長是專才或是通才都不切實際,鄭麗君也許沒多聽幾場音樂會,沒多看幾場表演,但她關注古蹟的搶救與維護營運,臺灣文創的發展;她在乎臺灣年輕世代對於文化的品味與追求,她間接投資國片,重視電影文化,她認為文化事務必須更公共性的訴求,重視「下對上」意見的交流,這些都將成為她執掌文化部的光劍。

期盼開闊胸襟 回歸文化本質

引文化大老林谷芳所言,民意代表就自己所關心的文化事務深入鞭策監督,「以一為足」,但作為一個部長,就要有全方位擘劃全局的眼光及能力,「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正是文化價值之所在。期待鄭麗君能顯現開闊的胸襟,對文化典型有其一定的尊重,且能透過文化政策帶動常民對生活的熱情,回歸文化的本質,這才是當初成立文化部的不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