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藝園區重開幕 聚焦蛻變的臺灣工藝 全聯善的美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昱駪:透過五感認識臺灣工藝之美

  • 次標題:第19期-2017/02
  • 文:倪暐
  • 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 點擊數:7878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李昱駪操盤園區營運。
簡介

「翻轉過去遊園軸線,讓遊客進到傳藝中心,先用五感方式體驗,相信可以讓很多對於傳統藝術或傳統工藝不是很了解的人,可以感受這個園區的多樣性,原來臺灣工藝是源自生活,涵括臺灣傳統。」李昱駪表示。

趕在農曆過年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屬的宜蘭傳藝文化園區在1月下旬重新對外開幕,光是大年初一單日入園遊客人數衝破3萬5千人,創下園區15年來最高紀錄。新的園區聚焦蛻變的台灣工藝,有藍染、木工、琉璃、金工、陶藝等工藝師傅現場傳習,展現新時代的工藝新面貌,期待讓遊客入園後,親身體驗台灣工藝之美。

臺灣工藝之美將會在傳藝文化園區發光大。臺灣工藝之美將會在傳藝文化園區發光大。

認識臺灣工藝之美

傳藝文化園區新年度由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接手,取得15年經營權,整個園區從裡到外大幅變身,最明顯特色就是致力讓「臺灣傳統工藝」被看見。已入籍宜蘭的執行長李昱駪表示,重新開園的傳藝園區著重工藝精神與工藝生活,希望「工藝生活化」,讓遊客入園後透過五感體驗,慢慢認識臺灣工藝之美。

「翻轉過去遊園軸線,讓遊客進到傳藝中心,先用五感方式體驗,相信可以讓很多對於傳統藝術或傳統工藝不是很了解的人,可以感受這個園區的多樣性,原來臺灣工藝是源自生活,涵括臺灣傳統。」李昱駪表示。

一進園區,觀眾就可以看見5個招牌傳習館,分別是呂美麗精雕藝術館、卓也藍染、青木工坊、臺灣宜龍陶器、琉園水晶博物館;緊接著進入魯班街,則有台灣墨玉、臺灣布衣、金工、皮革等工藝展示與職人體驗;一旁的文昌街也有像是從臺灣傳統中藥行轉型的「登義參藥行」,都是希望突顯蛻變的臺灣本土工藝,從傳統走出新的生命。

 

傳藝中心內的文昌戲臺前面大批民眾等看北管戲。

傳藝中心內的文昌戲臺前面大批民眾等看北管戲。

與在地結合  讓廟宇文化真正進來園區

李昱駪表示,過去宜蘭唯一的夜間活動就只有羅東夜市,很難留客,傳藝中心新團隊嘗試在開園第一檔「燈籠節」活動安排夜間展演,邀請蘭陽舞蹈團、鴻德醒獅傳藝坊和薪生民俗傳藝劇坊等演出,讓大家晚上不會無聊。團隊也重啟「水路」,遊客可以在內河道碼頭搭乘古色古香的仿古畫舫船,沿著冬山河前往親水公園,途中除了泡茶吃點心,也能夠細聽船伕說著拾遺事往,別有趣味。

重新開園,新團隊強調與地方的多點連結,廟宇神明互訪就是一例,除了傳藝文化園區內的文昌帝君、舞獅陣頭等會一同出去遶境之外,晚上利澤簡永安宮的媽祖和二結王公廟的王公還會進來傳藝園區「暗訪」,和文昌帝君一起夜巡。這樣的「神明互訪」,和節慶結合、與地方互動,也豐富了傳藝的夜間營運。「廟宇的背後就是人群,」台中教育大學臺文系副教授,也是善美的基金會董事林茂賢觀察,「這是在建立傳藝中心和信仰圈的關係。」

社會公益企業   繼續追求最好

「夜間基本上只要有燈、好的餐飲,再加上表演,就能留下遊客,」李昱駪表示,要是累了,也用不著趕回臺北,全聯和老爺酒店聯手在傳藝開設的老爺國際青年旅宿和老爺行旅,加起來一共100多間客房,還有三間餐廳,可以讓旅人安心住下來。

身為執行長,李昱駪必須掌控預算,「但我的老闆卻讓我無法錙銖必較。」不光是園區整建費用從2億元追加到3.8億元,「去年60幾天的工期有50天在下雨,但林董事長堅持下雨天不准灌漿,主動將入口處升級成鋼骨結構,文化部官員來勘查都驚訝廁所竟全部用TOTO,希望提升質感,老板捨得下重本,我想守住錢都沒辦法,只能繼續追求最好。」

 

全臺灣民眾在過年期間到傳藝文化圈感受臺灣傳統之美。全臺灣民眾在過年期間到傳藝文化圈感受臺灣傳統之美。

有趣、親民、互動、體驗

李昱駪指出,工藝的價值在於「美」,工藝的生命在於「用」,不論普通的、裝飾的或欣賞的工藝,都應該回歸「工藝生活化」的本質;讓工藝被「善」用,且向世界呈現臺灣工藝的美,傳藝文化園區希望成為工藝基地,讓臺灣工藝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副董事長徐重仁正是重要推手,身為徐重仁多年重要左右手,李昱駪理解全聯努力把傳藝文化園區打造為臺灣文化藝術標竿的用心,「要讓傳統藝術與現代接軌,必須要用有趣、親民、互動、體驗的方式,讓大眾認識、親近、喜愛臺灣文化藝術,我們會一直努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藝文化園區1/21-2/12傳藝燈籠節期間,特別延長營運時間至晚間8(9002000),更提供宜蘭縣民於活動期間每日下午6點後提燈籠免費入園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