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守藝 不守舊 許金烺的琉璃精工

  • 次標題:第144期-2023/03
  • 文:葉耀琦
  • 圖:劉德媛
  • 點擊數:278
許金烺致力於火熔細工雕塑創作與教學。
簡介

享譽國際的新竹玻璃工藝大師許金烺,從事玻璃創作超過六十年,其玻璃創作人生肇始於十三歲時,家境貧困而到玻璃工廠從做玻璃項鍊開始,由於天生喜歡小動物,因此異想天開地開始創造出小狗、小貓等玻璃作品,後來更常到新竹動物園觀察野生動物,陸續創作出獅子、老虎及大象。十六歲開始自立門戶,到全省各地販售玻璃工藝品,由於作品愈益成熟,更獲當時百貨公司青睞。

許式基本技法與特色

許金烺表示許多人分不清楚玻璃、琉璃及琺瑯三者間的差異,簡言之,琉璃乃是玻璃附著在一層陶土之上,琺瑯則是玻璃附著在金屬之上,而戰國時期即出現有所謂「陶胎琉璃珠」。許金烺認為新竹傳統的熱塑玻璃工藝,應該正名為「火熔細工雕塑」,這是他對新竹玻璃藝術的自創詮釋。玻璃在熔鑄時需要借助瓦斯與氧氣,一般瓦斯氣燃燒的溫度達八百度,加上氧氣之後,便可提升至二千度的高溫。許金烺的火融細工雕塑基本工法,分別為:「熔、點、接、拉、切、雕、夾」,透過這些基本技法交互運用,基本工法的實際動作如下:

  1. 熔:是將玻璃棒以瓦斯和氧氣混合之「氫氧焰」直接燒烤,使玻璃棒軟化後開始作業。
  2. 點:是將主體作品以火熔的玻璃棒直接做造型,粘接處稱為「點」。
  3. 接:將主作體作品與預先做好之副作品進行粘接, 稱為「接」。
  4. 拉:包括直線拉與側面拉兩種,在火熔細工雕塑中,「拉」的動作是塑型之精華,會產生非常大的變化。
  5. 切:就是熔點完成拉的動作後,主作品與剩餘玻璃之間的熔斷切除。
  6. 雕:用工具在玻璃上雕刻出圖案與線條。
  7. 夾:用夾子進行雙面夾或是壓。

除了基本動作,火融細工其技法則相當多元,包括:

  • 捲附法:受熱多色玻璃直接捲附在沾有脫離劑的鐵棒上。
  • 鑲入法:將花棒切成小段花片鑲入在受熱珠體上。
  • 粉燒法:將粉末狀玻璃沾附在受熱的珠體上。
  • 吹製法:利用玻璃加熱之後的熔塑特性,藉由鐵製的吹管吹彈成形。
  • 點附法:受熱玻璃直接點附珠體上。
  • 拉線法:細線狀之玻璃牽附在珠體上。
  • 造形法:在珠體上塑造各種形狀。

其中最常用的「捲附法」是把玻璃棒燒軟,再捲附在沾附有脫離劑的鋼棒上,它常以單色作基底珠,再捲附花色棒子,因不同的花色玻璃棒以及捲附的方向與圈數等不同,就會出現各有風格的琉璃珠。而「鑲入法」則是將有花紋圖樣的玻璃棒切成小段,視實際需要切片,放置在保溫爐上保溫,為了避免操作時花片爆裂,將琉璃珠體慢慢加熱,讓要鑲入的位置軟化之後,再將花片鑲入在受熱的珠體上,此時鑲入珠體之深淺將影響琉璃珠花樣變化。「善用玻璃擴散與擠壓的物理特性,加以細心控制,便可玩出很多花樣。」許金烺說。

 

創意與取材來源

許金烺在創作的路上自稱:「守藝,不守舊」。一直以來他的創作靈感都取材自在地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根據新竹的風所創作出的「彎腰花瓶」作品。「觀音怒像」作品則是取材嘉義民雄地方風情,觀音化身以鬼王面貌驅逐瘟疫,一般人看見此作品時,一般無法立刻與觀音慈眉善目的形象聯想。他到國立東華大學授課時,觀察當地特色,把已列保育的鳥翼保育蝶類的蘭嶼特產「珠光鳳蝶」做為創作題材。《珠光鳳蝶》與利用多重鑲入法製作的《王者香》已被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列入典藏作品。

除了創作,許金烺更積極投入教學,在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都曾開課。由於聲名遠播,更跨海教授日本的資深玻璃創作者,因許式獨特的技法與突破性創作方式,讓工藝精湛的日本專業人士也欽佩服氣,隨後更指導無數來自韓國、美國的海外學生。


許式教學特色及建議

許金烺的教學屬非傳統方式,「我採用的是人性教學法」。他進一步說明︰在基本訓練後,不限框架與過去技能,但須學生們主動提出想創作的題材,並預先蒐集資料,包括結構,成分、外形等,再由老師研究吸收,提出教學方式,「學生在想一個問題同時,我已經在思考十個問題。」他從創造空間與利潤的角度,讓學習玻璃技法的學生們可以看到未來前途擴展的機會;更積極鼓勵將玻璃引入珠寶設計概念,將項飾成為創作的方向,與服裝設計搭配,創造更多經濟附加價值。

許金烺認為玻璃是很好的創作素材,不同於玻璃工業環境中高溫,火熔細工的玻璃創作,入門只需要一張桌子、一個烤盤、一個火炬、氧氣瓶或製氧機即可開始作業,創作環境相對單純。對玻璃精工在臺灣與世界的未來前景,許金烺表達一貫的樂觀態度,他認為只要不自我局限,多發揮想像力並取材在地文化特色,定能持續蓬勃發展。現今,許金烺除教學外,也致力透過展覽與競賽方式推廣玻璃藝術,他發起成立的「臺灣國際玻璃協會TGA」即為一推廣平臺。

許金烺期許,若臺灣原住民族已能將他們的文化變成產業,新竹的玻璃產業更應積極發揚從產業變成一種深入生活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