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南新營「竹馬陣」團~逐漸被遺忘的藝陣

  • 次標題:第1期-2015/08
  • 文:施德玉(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 )
  • 圖:花龍雄
  • 點擊數:4433
「竹馬陣團」資料出處:花龍雄提供
簡介

在臺灣臺南市的新營區土庫里,有一非常特別的藝陣團體,稱之為「竹馬陣」團,他們將宗教的儀式活動與民間歌舞和戲曲表演結合,以十二生肖為祭師,擔任驅鬼逐疫、除煞的角色;在呈現戲曲的情節時,則運用車鼓的身段和唱腔進行表演,展現了竹馬陣團與臺灣車鼓密不可分的關係。

竹馬戲  南宋小戲遺響 

test

 「竹馬陣」耆老告知該團起源是在西元1732年(雍正九年)從大陸傳至臺灣,由於竹馬陣的地域性和宗教性非常強烈,多年來並未流傳到其他地方,因此在臺灣僅有臺南市新營區土庫一地有竹馬陣的演出,並且目前在大陸也未見具宗教儀式的十二生肖竹馬陣,更顯其特殊和重要性。筆者曾於民國86年2月參與閩西閩南田野調查工作,也於民國86年5月參與臺灣地區田野調查工作,瞭解閩南與臺灣一帶戲曲的表演情形及生態現象,並進行劇種之比較分析,以探討閩臺戲曲的脈絡和淵源關係。曾寫過《閩臺竹馬戲之探討》,論及竹馬戲為南宋小戲遺響,足見竹馬戲之歷史久遠矣。

竹馬陣之表演形式和內容分為藝陣和小戲兩類,其中是小戲的表演是屬於車鼓藝術的一種類型。「車鼓」乃流行於閩南和臺灣一帶的表演藝術,是以其特有的扭動身段舞步,配以閩南流行的民歌或通俗化的南管音樂,甚而演員有唱腔、說白來搬演故事的民間藝術。由於車鼓表演內容豐富、精彩而多樣化,並經常與民間生活或宗教儀式結合,以致能流傳久遠,並遍及閩南和臺灣。

車鼓凋零  政府出力保存

臺灣車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間藝術背景,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和內容,曾盛行於臺灣。近年來由於社會的變遷、經濟的快速成長,使得車鼓表演團體日漸減少,各團體也逐漸改變其表演形式與音樂內容,以配合環境的需求,甚至於曾經流行興盛的地區,車鼓都在快速凋零與消失。

文化部傳統藝術中心前主任柯基良有鑑於臺灣傳統藝術面臨即將凋零的危機,啟動「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民國87年委託筆者執行主持「新營竹馬陣研究計畫」,當時臺灣大學曾永義教授安排筆者一行研究者到臺南市新營區土庫里進行田野調查,發現當地的仕紳和竹馬陣的耆老們,對於外界要記錄保存竹馬陣非常的排斥,因為當地民風保守,咸認竹馬陣只要外傳,必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因此多年來竹馬陣只在當地演出和傳習。

感傷竹馬陣團即將消失    

為了能夠保存特別又有意義的竹馬陣,筆者和曾永義教授特別邀集村民,以一個下午的時間和他們溝通,爾後他們又自行開會討論,最終才同意我們對於竹馬陣表演藝術進行研究與錄影,使得今日才有該團當時的表演藝術紀錄。時至今日,有許多當時演出的藝人已經先後逝世,並且面臨傳承斷層,再難看見十二生肖共同演出,實在令人感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今年10月將舉行「亞太傳統藝術節」,特別邀請台南市新營土庫里土安宮的竹馬陣團到宜蘭演出,這又激發老藝人傳習動力,但該團已經無法湊齊十二生肖的角色,演出實難,期望在政府和民眾的關注之下,竹馬陣團不要消失在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