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才傳承、培育與斷層的問題,長年來始終備受各界關注,在行政院組織改造與調整之後,文化國力的培養與提升為文化部之施政目標,而藝術教育之規劃與推動則屬於教育部之業務範疇,位於宜蘭的佛光大學有地利之便,積極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合作,校長楊朝祥更提出「藝術大學聯盟計畫」,希望透過締結策略聯盟關係,整合傳統藝術的資源,建立傳統藝術的優質推廣、活化、提升環境。
透過學術賦予傳統藝術新生命
「政府再造之後,文化部擁有最多的優質文化機構及最頂尖的藝術人才,但是要落實人才培育,開創文化藝術的新境界,必須與教育系統密切結合、合作。」楊朝祥說,這個平台的構想,一開始是因為佛光大學有地利之便,正巧就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在之地,「我們必須讓學術給予傳統藝術更多新生命,不管是理論建構或是人才培育。」
楊朝祥認為,未來傳統藝術人才的培育,必須落實在跨部機構的結合,「大學在國際化方面,已有相當的成效,以教育的強項,可以讓傳統藝術更加國際化,也透過國際化將進步的理念帶進來,讓傳統藝術更加活絡。」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右)對於落實人文書院精神不遺餘力。
淬鍊傳統展新意 現在正是最佳時機
楊朝祥大學就讀師大工業教育學系,取得學士學位曾短暫任教後出國留學,1975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1978年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工業職業教育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後在美國阿肯色大學職業教育學系擔任助理教授。返國後,在師大任教並於1982年兼任工藝教育學系主任,負責工藝教育的推廣與人才培育的工作,也與傳統藝術有邂逅的機緣。
1986年楊朝祥進入臺灣教育行政體系,歷任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司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後出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再轉任教育部部長,考選部部長。2010年在星雲法師三度邀請下請辭考選部部長,回歸學術界,擔任佛光大學校長。「我覺得現在是推廣文化藝術,開創文創產業的最佳時刻,也是傳統藝術再發揚的最好時機。」
嫻熟行政體系的楊朝祥舉例,文化部及教育部部屬機關(構)總加約有30個,分屬表演藝術、工藝藝術、博物館、美術館、文學館、圖書館、文創園區等不同專業領域,「在具備實體營運的館舍載體下,如何透過跨部會資源整合,架接合作平台,成為學校培育文化人才轉戰職場的中繼站就非常重要。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擁有深厚的行政與教育經驗。
藝術大學聯盟計畫 蔚然成行
楊朝祥也提出「藝術大學聯盟計畫」的構思,計畫聯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化大學、臺灣戲曲學院與佛光大學等六所藝術大學及學院,透過策略聯盟,建構教育夥伴環境,日前已在北藝大召開過第一次會議,並獲得各校的全力支持,「現在主要聚焦在藝術大學,未來包括各類藝術的科系、院校等都可以海納進來。」
各校分工合作 連結學習與職涯
楊朝祥表示,這個平臺屬於自發性平臺,未來落實到藝術人才培育,聯盟如何幫忙協助,各校將分工合作,「過去就是各校自己發展,沒有統合,更沒有合作,在未來將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共同為傳統藝術的發揚光大、國際化以及人才的培育,貢獻心力。」
「例如結盟後,佛光大學可藉地利之便,延聘傳統藝師為技術職教授,再到傳統藝術中心開課授徒,各藝術校院學生都可以到傳藝中心跟著傳統藝師學習,最後經考核後由佛光發給正式認證學分,帶回原校成為畢業學分的一部分,這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楊朝祥說,傳統藝術當中有太多美好的元素,希望有更多人才可以理解,消化與吸收,再加以轉化,老東西就會有新面貌,這才是臺灣社會所樂見的發展,也是當初成立傳統藝術中心的真正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