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舞動客家獅頭 再啟第二人生

  • 次標題:第130期-2020/06
  • 文:陳林君曄
  • 圖:劉德媛
  • 點擊數:1245
劉文珍現今在桃園地區戮力推廣客家獅文化。
簡介

客家獅製作匠師,劉文珍師傅,年輕時曾因為市場需求,投入廣東醒獅的製作及演出,在退休之後,因年幼時學習客家獅的記憶,走上傳承客家獅製作技藝之路,當劉文珍師傅舞動起得獎的客家獅作品,生動霸氣中,製作客家獅的趣味及堅持瞬間展現。

位在桃園平鎮山仔頂的劉文珍客家獅工作室,藏身鄉間小徑中,是難以獨自前往的私藏地點,從二樓遠眺一望無際的農田果園、藍天白雲,心情相當放鬆愉悅,劉文珍說,就是這樣的好風景、好心情,讓他更能靜心專注在全手工打造的獅頭製程。

談起他珍藏的獅頭,已年過古稀的劉文珍便眼神發光,原來這些展示在工作室琳瑯滿目的獅頭及演出道具,是集他將近50年功夫之大成的呈現,尤其吊掛在牆面的獅頭,無論是「臺灣獅(閩南獅)」、「廣東獅(醒獅)」、「客家獅(盒仔獅)」,多由劉文珍親手打造,甚至有帶領獅團演出獲得金獎的作品。

文化流轉 回見初心

劉文珍說客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漢,隨著千年來的時代變遷及人口遷徙,客家庄在臺灣落腳,武館文化也因為遷徙需求被保留下來。起初是因為臺灣之族群械鬥,需要練武術健體強身保護村落,另一個原因則是對當時人們來說,舞動這些手工製作的大型器材,是聲光效果十足的娛樂節目,於是有武術底子的武館師傅就結合不同型態的舞龍舞獅、陣頭一起演出。劉文珍介紹著︰「彼時演出客家獅陣的,大多是孔武有力甚至有練武的農夫,畢竟以前客家獅頭都用牛皮紙糊,重可達30公斤,操作時相當辛苦,還要一手撐著獅頭,另一手控制著嘴巴開闔,體能一定要練就相當程度。」

劉文珍說自己會接觸客家獅藝,也是小時候看了覺得有趣興起學藝念頭,「那時候我們家還在新竹寶山,平常幫忙農活、上學,遇到有人到村裡來賣膏藥表演武術功夫,大家會呼朋引伴一起看表演。當時初中還必須要考試,農家小孩在那個時代,家裡不會要求一定要升學,結果我看了客家獅的演出後覺得很有興趣,又獲得父母的同意,就開始去學藝。」

劉文珍坦承國小畢業學了幾年後,漸漸被更有表演市場的廣東醒獅所吸引。出社會不久便結婚成家, 又因為當時看準平鎮工業區興起而舉家搬遷至此的劉文珍,更是拜師學藝投入了廣東獅製作演出的行列,爾後扎根此地開辦「集大國術館」在地經營40多年,如今更在將醒獅技藝交付予多位優秀青年輩所個別領軍的醒獅團後,回歸到自己最初的起點:投入客家獅藝製作教學。

塑形風乾製作數月

拉出模型推車,劉文珍準備起要將盒仔獅頭「退模」的工作,同時詳盡介紹獅頭製作步驟:「首先,會在這個模型的工作檯上先糊上12層,邊糊邊乾,這一來一往到第5層可以退模的時候,快一點也需要1週左右。」劉文珍說這是因為客家獅不同於廣東獅,內部沒有框架,完全要靠紙糊塑形,因而想要成型,一定要確保紙糊上後等待自然風乾,才不會因為濕潤而變形,「而且退模之後最終還要再糊上5層,所以1個獅頭製作期都長達13個月的時間。」

而糊好10層紙後該怎麼繼續完成這客家盒仔獅呢?劉文珍拿起已經完成糊紙塑形風乾程序的獅頭,坐下來開始釘起木板!原來這客家獅之所以稱為「盒仔獅」,就是因為這獅口處要用木板製成一方框模樣,接著再加裝下顎開闔的活動木板便像是一方盒之故。待獅嘴的木板釘好,下顎及內面操作獅頭用的木桿也都安裝好,才能開始進行彩繪的工作。

彩繪也有其講究處。一般客家獅常見有綠獅跟黃獅,其中綠獅為「武獅」,黃獅則是「文獅」,另也有一說是綠獅乃「公獅」,黃獅為「母獅」。而頭頂上的傳統圖騰可見鎮煞及馴服用的八卦,額頭處則有皇帝親封的「王」字,兩頰上也可看到代表金銀財寶的葫蘆造型。劉文珍表示也有匠師為了展現客家人的堅毅精神,會將桐花繪製於兩頰。劉文珍認為匠師保持好心情反而比要求樣式更重要,這可說是相由心生,有開闊的心境就會在獅頭上展現出不凡的氣魄。

完成彩繪後獅頭看起來已是氣宇軒昂,但這還不夠,眼睛、鬍鬚、獅背一一安裝起來,才是完整的客家舞獅!只見劉文珍帶著自己的金牌之作,化身客家獅舞動起來,更顯這方口盒仔獅的神氣活現!

在地經營 開枝散葉

談起傳統藝術的傳承問題,劉文珍表示:「在客家獅的部分我們也籌辦賽事,鼓勵獅團相互切磋,甚至帶團到中國、印尼、新加坡、菲律賓巡演,更有印尼的客家獅團力邀我前去教學!我大兒子也全心投入,幫助我進行桃竹地區多所中小學、政府輔導的推廣教學、桃園客家百工百業紀錄片活動等,這過程他因此教學相長,現在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師傅了!」

劉文珍回想自己42年來投身於武術、龍獅運動的歲月,如今獅藝、武館文化也開枝散葉多年,對比年輕時見證了客家獅式微,劉文珍既感慨又感恩,這些年獅藝傳承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而舞獅跟武術的學習在劉文珍年輕學藝時是一脈相承之事,他開設集大國術館後也持續教授客家拳術「流民拳」,提及此事劉文珍開心地說,他的孫女的拳術很是優秀,舉凡傳統武術到自由搏擊都是孫女的強項!想想自己所學至今的一身絕活,在外有表現優異的學生們流傳著,在家族內子孫們也個個都成為老師級的人物,「他們都成長得很好,還能將這些文化精髓繼續代代相傳,我很開心也感到很安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