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青年笛子演奏家 李宛慈 專心面對音樂

  • 次標題:第118期-2018/06
  • 文:郭士榛
  • 圖:李宛慈
  • 點擊數:11798
李宛慈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
簡介

你還記得在臺灣曾紅極一時的「無雙女子樂團」中,有位氣質與才華都出眾的竹笛吹奏者李宛慈,22 歲那年,她帶著一支竹笛和一顆赤子心,隻身到大陸闖蕩10 年,努力加上毅力,李宛慈不但受賞識加入「上海民族樂團」,同時成為舞臺表現亮眼的青年笛子獨奏家。

青年笛子演奏家李宛慈,22 歲那年,她帶著一支竹笛和一顆赤子心,隻身到大陸闖蕩10 年,努力加上毅力,李宛慈不但受賞識加入「上海民族樂團」,同時成為舞臺表現亮眼的笛子獨奏家。

苦熬3 終於研究所順利畢業

80 後的李宛慈,大學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由於國北師的出路是國小老師,但自己並不想走教師這條路,我仍對表演、獨奏有興趣。大學畢業後想繼續讀研究所,笛子老師葉紅旗是南京人,建議我去南京看看。」李宛慈述說往事,「於是我報考了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研究所,選學專業作曲。」李宛慈說,「當時只是想人生可多一項專業選擇,以前在臺灣,多少都有配曲、作曲經驗,一直以為自己是可以作曲,但真正開始學作曲後才發現是件很恐怖的事。」

「我只能承認,作曲真的是另一個領域,有太多規矩和限制」,李宛慈受到很大衝擊表示,以前她作曲是有了旋律,就一點點試,覺得好聽就寫成曲子,但學作曲後,一定要嚴格依老師規矩做,記得剛開始老師教的是寫首歌唱的曲子。老師問:你是先有歌詞才作曲, 還是先有了旋律才作曲;李宛慈回說: 是先有了旋律覺好聽才作曲,再配歌詞; 結果老師說:不行,寫歌唱曲一定要先有歌詞才可作曲。

這種嚴格限制的教學讓李宛慈相當不能適應,尤其後來學創作的曲子架構愈來愈大,這些限定問題讓李宛慈愈來愈沒信心,甚至讓她有打退堂鼓的想法, 但雙魚座個性中理性一面,讓她可以冷靜思考,想到媽媽的苦心栽培,想到既然都千里迢迢來到南京上課,她決定就面對問題,努力做好,「最後也創作了幾首管弦樂的曲子,苦熬3 年,終順利畢業。」


李宛慈的演出服裝都是自己設計.jpg李宛慈的演出服裝都是自己設計

因緣巧合認識了王甫建老師
並受到賞識

李宛慈表示,那時是一個人在南京, 無依無靠,仍可以平常心面對學作曲壓力,除了藉逛街,吃美食減壓外,主要是她沒放棄笛子的功課,這算是最有力的精神糧食。上研究所時,李宛慈也是臺灣無雙女子樂團的第一代團員,經常四處演出,排解當時學作曲的苦悶,「當時我計畫,研究所畢業了就會回臺灣, 看是教書,或是報考樂團重新開始。」就在快要畢業前,李宛慈剛好有機會跟隨臺灣的樂團到上海比賽,因緣巧合下認識了王甫建老師,受到王甫建的賞識,「王老師提議我畢業後加入上海民族樂團。」當時想,在上海這座城市擁有許多的平臺和學習機會,對自己來說都是一種提升,就選擇繼續留在大陸打拼。

2012 年李宛慈順利加入「上海民族樂團」, 有很多獨奏機會,大家給予的肯定,讓李宛慈有了成就感,「當時團裏只有一位臺灣人,也算是當時第一個加入大陸樂團的臺灣人,有可能因在二線城市南京待了3 年,經歷過辛苦的日子,使我在上海生活就更方便。」李宛慈在樂團和團員相處融洽,並沒有排擠問題,她表示,剛入團時,她一心只做好自己事,日久自然會有氣息相通的朋友接近,也交了些好朋友。

無雙女子樂團時著短裙,站著演出,都是為吸引人目光的創新手法.jpg竹笛是李宛慈小五時開始學習的樂器.JPG
圖左:無雙女子樂團時著短裙,站著演出,都是為吸引人目光的創新手法
圖右:
竹笛是李宛慈小五時開始學習的樂器

一直被人誇為美女,又才藝兼具的李宛慈,
讀幼稚園大班開始學鋼琴,到了小學5 年級時要學另一種樂器「我其實想學的是西洋長笛, 但是媽媽剛好有朋友的女兒是跟隨葉紅旗老師學習竹笛,媽媽認為有熟人比較好,於是我也隨葉紅旗開始接觸竹笛。之後發現笛子和長笛完全不同,竹笛的音色或是音樂的風格,表演的張力和感染力都吸引了我,一路學下來就喜歡上竹笛。」

音樂人生一路走來順暢也要把握機會

一直是媽媽乖女兒的宛慈表示,小時練琴都是媽媽催促下進行,其實她內心也想出去玩, 剛開始那二年覺得學琴很煩,還會委屈的哭。不過李宛慈在學校成績都不錯,受到老師肯定,再加上她國小即開始參加音樂比賽獲獎, 受肯定的榮耀化解她不想學琴念頭。

李宛慈透露,隨著年齡漸長,經驗多了,內心想法也多,她也會擔心觀眾會不會喜歡自己的演出,也會想自己對音樂的詮釋,夠不夠完整表現等等,「比賽時我也會緊張,就不斷提醒自己要加油,機會只有一次,只要把平日練習水準表現出來即可。」

說實話,李宛慈的音樂人生一路走來算是順暢,她國、高中生活除練琴外,為了表演還得學上臺的儀態等等,當時李宛慈就找到自己善長走獨奏的表演路線,她也有信心走下去。

人生每一步都接得很好李宛慈真是有福氣之人,她以自己經驗來談,並建議年輕人,「不論學任何樂器都要專心,由音樂角度出發,由內心對音樂了解來詮釋來演奏,音樂演奏必須得感動人才有用,演奏不論是外在技巧,或內在必須自我內心出發,先理解樂曲的內涵,讓觀眾感受到你要表演的音樂才重要。」

不論跨界、創新音樂仍要嚴格要求

在大陸生活10 年,李宛慈觀察兩岸的國樂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她指出,現在臺灣的國樂團都會想各種方式,讓國樂團受關注,不論跨界、創新,都是只為吸引一般大眾和不是學音樂的人的做法,但重點對音樂及程度上還是有嚴格要求。

李宛慈也強調,許多大陸人士喜歡臺灣學國樂人的素質、人品及音樂表現,大陸因競爭激烈,學樂器的人都拼命練技巧,舞臺上不但動作大只求表演酷,但仔細聽其音樂少些內斂的東西。可臺灣從小學音樂是學科、術科都要兼顧,接收各方訊息多,致使臺灣國樂發展很全面,演奏技巧中內涵豐富,是臺灣和大陸國樂發展最大的不同。

2016 年李宛慈和遠距離戀愛6 年的男友終於有情人成眷屬,「面對感情,要有好結果,專一的個性很重要,6 年時光我們兩人都沒有其他想法,平常用手機發訊息,沒事就開視訊維繫感情,最後決定攜手共度人生。」李宛慈婚後在臺灣時間多,樂團有獨奏演出機會才去上海,「雖然我現在是臺北至上海間空中飛人,但仍感謝上海民族樂團的支持和愛護。」

無雙女子樂團李宛慈才藝具備受重視.jpg
無雙女子樂團李宛慈才藝具備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