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新世代
慶美園亂彈劇團雖然年輕,但它出自以研究、傳承、發揚客家文化為職志的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在潘玉嬌女士於2014年被登錄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亂彈戲」的指定保存者之後,基金會於2015年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邀請辦理「重要傳統藝術傳習計畫」,除了鄭漪珮本人成為傳習藝生之外,還有胡毓昇、吳代真及其後的蘇國慶、吳卉卉、吳旻展共六位優秀的青年演員來承接潘玉嬌女士的亂彈戲藝術。
憶起成團的經過,鄭漪珮感到一切都是因緣際會,「承蒙傳習過程中一路看著我們成長的評委們的照顧」她這麼說著。
就在傳習計畫進入第三年時,當時擔任計畫評審委員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徐亞湘教授看到藝生們的傑出表現,去信邀請慶美園參加他策畫的「承功──新秀舞臺」演出,然而基金會畢竟不是演出團隊,眾人也自認還未能將亂彈戲的表演掌握得很好,因此一度退卻,但表演藝術的學習貴在實踐,難得的演出機會更是要好好把握,於是就在基金會董事長鄭榮興先生的鼓勵下登記立案組了劇團,在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上展示了傳習成果,慶美園亂彈劇團也就這麼闖出名號,開始陸陸續續接受邀請到各地演出。
慶美園不只是慶美園
雖說創團故事聽來彷彿童話,但可千萬別誤以為學戲三年就能上得了臺,若不是慶美園亂彈劇團的成員們各個都是坐科十年以上的專業演員,若不是他們在傳習計畫開啟之前就已學習亂彈戲多年,何來2017年《斬瓜》的精彩演出,而這一切都要從鄭榮興先生一句「我要請師娘來跟你們講一些戲」開始。
慶美園的演員最初都在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工作,後者創團人鄭榮興先生在1989年即拜入人間國寶邱火榮先生門下學習北管亂彈戲曲音樂,因此將邱妻潘玉嬌女士喚作「師娘」,爾後因掛念亂彈戲目演出減少而逐漸消失,便時常安排潘女士在劇團演出空檔前來為團員講戲,許多較不常使用的傳統扮仙路子如〈天官賜福〉、〈富貴長春〉、〈封相〉、〈河北封王〉⋯⋯等,連帶亂彈戲在臺灣的發展脈絡就這麼教給了採茶劇團的年輕演員們。
當時才第一次接觸亂彈戲的鄭漪珮仍就讀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高中部,因此只能旁聽劇團老師與學長姐們學戲,中州官話也講得離離落落,但潘女士精神抖擻講上一整天戲的風采她是記得的,宏亮的唱腔與老練的身段就在〈打桃園〉、〈長坂坡〉、〈天水關〉、〈秦瓊破五關〉等劇目的示範中展露無遺,也因為潘女士最初是在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講戲,即使文資局的傳習計畫最終僅有六人結業,採茶劇團的成員們對亂彈戲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獵,得以在演出角色較多的劇目時,成為慶美園最強的支援軍。
復刻作品的兩難
既有潘玉嬌女士傳習多年調教出的年輕演員,又與2020年登錄為亂彈戲保存者的王慶芳先生合作,當慶美園亂彈劇團開始正式登台演出時,自然吸引了不少館閣軒社子弟班的注意,其中還包括邱火榮先生教過的班,或是曾與鄭榮興先生共事過的北管前輩,鄭漪珮聊起劇團第一次在臺北保安宮的演出時收到不少花籃,坦言「讓我們這群菜鳥更緊張了,覺得自己在亂彈戲的領域還不算深耕多年,還在努力前進中。」
所幸慶美園在舞臺上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沒有愧對老師們的指導,但在開始面對觀眾後,也出現了新的課題。
「亂彈嬌」在衝州撞府四處巡演的黃金時期並未留下太多影音紀錄,現有資料多是五六十歲時趕在體能狀況尚能負荷時錄下來的,因此文資局的傳習計畫以「復刻」作品為目標,旨在重現舊時亂彈戲的舞臺表演,但潘玉嬌女士在見到演員們從戲曲學院習得的表演程式後,尤其是武戲,希望能將那些身段放入戲裡,原來當年並不是每個演員都有武戲功底,面對諸多不足只能折衷妥協,現在有機會可以把武戲升級,何樂不為?
小眾但不孤單
追根究柢,演員想要服務觀眾的心意亙古不變,把戲做好看是最重要的目標,因此亂彈戲雖以中州官話演出,但遇上講「白話」的片段仍會入鄉隨俗操起閩南語或客語,務必與觀眾們產生共鳴,只不過這心意與文資保存的理念總會有所拉扯,慶美園得在這兩造間找到平衡點。
近年來慶美園致力於影音保存工作,使用潘玉嬌女士親自指點示範的身段念白,原汁原味復刻經典劇目,若遇上行當繁雜的大戲,也請王慶芳先生協助重建,而在把這些瀕臨失傳的戲碼一套套演回來的過程中,眾人也生出了戲癮!比如《南天門.走雪》原本僅是年輕演員們隨著潘女士教館時協助示範的劇目,爾後竟靠著舊時的影音資料與鄭榮興先生提供的手抄文本,一點一滴把戲學了起來,並在2022年「承功──新秀舞臺」中演出。
問及未來的工作計畫,慶美園除了持續演出推廣並錄製亂彈戲經典,也努力將這個劇種推廣至校園裡,即使亂彈戲接觸門檻比較高,成了小眾中的小眾,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鄭漪珮很欣慰看到團員們從未因為曲高和寡而感到氣餒,直說道「很開心大家願意一起走,那我們就一起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