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學布袋戲得先演歌仔戲 李天祿用心良苦

  • 次標題:第2期-2015/09
  • 文:江武昌(戲曲學者、布袋戲導演)
  • 圖:江武昌(戲曲學者、布袋戲導演)
  • 點擊數:3849
新亞歌劇團曾有外國人扮相唱戲。
簡介

早期傳統偶戲藝師學北管亂彈戲、子弟戲、南管戲、高甲戲、歌仔戲的,比比皆是,就我所知的就有李天祿、王炎、黃海岱、南投萬得師、陳俊然、台中南屯石頭先、大雅張秋橋、員林埔心林牛、謝富有等等,他們演偶戲兼學人戲不為其他,就是為了在身段動作、戲曲鑼鼓音樂、唱唸上都能更精準地抓到操控戲偶的精神韻味。

「歪國人」演歌仔戲?一點也沒錯!

很多人知道已故人間國寶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曾待過歌仔戲班,和歌仔戲班、演員都很熟,卻可能不知道李天祿還「整過戲班」(組過劇團)和唱過歌仔戲。這幾張照片大約是在民國70年左右,李天祿帶著來學布袋戲的外國學生去看傳統戲曲,甚至也帶著學生親自粉墨登場。

讓身體內化鑼鼓點節奏  與布袋戲偶合而為一

李天祿的想法非常「頂真」,他認為,外國人粉墨上場扮歌仔戲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演出,而是為了讓身體感受與體現戲曲鑼鼓點節奏和身段動作上的密切結合關係。

早期傳統偶戲藝師學北管亂彈戲、子弟戲、南管戲、高甲戲、歌仔戲的,比比皆是,就我所知的就有李天祿、王炎、黃海岱、南投萬得師、陳俊然、台中南屯石頭先、大雅張秋橋、員林埔心林牛、謝富有等等,他們演偶戲兼學人戲不為其他,就是為了在身段動作、戲曲鑼鼓音樂、唱唸上都能更精準地抓到操控戲偶的精神韻味。李天祿帶外國學生登台扮演歌仔戲的目的,也正在此。只是不知這幾位外國學生當年體現了多少?能否具體了解李天祿的用心良苦?

(右圖)帶著外國學生學戲,新亞歌劇團推廣傳統戲曲不遺餘力。


保存布袋戲演出精髓  李天祿有秘方

民國71年,在台北藝術大學邱坤良教授的安排下,我和包括王麗嘉在內的幾位學姐、學長向宜蘭頭城林讚成老師拜師學提線傀儡戲,當年台北藝術季活動在台北新公園(現二二八和平公園)有香港飛鵬傀儡劇團演出,我和李天祿一起看戲。還記得戲演出結束後,李天祿突然問我一句:「你現在向林讚成學傀儡,但是你有學大戲嗎?」我還記得我的回答是,在學校有學國劇,也去靈安社排練北管戲,但這些不過是「搵豆油」而已。

手腳配合鑼鼓點  作戲才宛然

李天祿就再三叮囑:「有搵尚好,最好是要把腳步手路配合鑼鼓學好,做戲才會宛然!」當時年輕,還不懂大師話語中想要傳達的經驗談,後來我也學南管、布袋戲,雖然也都是「搵豆油」玩票性質,但是當鑼鼓戲曲音樂一動,鑼鼓戲曲律動節奏即刻在我身體血液中流動著,我當時才體驗到「做戲才會宛然」這話的奧妙。

沒錯,我的傀儡戲老師林讚成除了是傀儡戲演師外,還是頭城總蘭社北管子弟館的前場、後場老師,跟隨林老師看戲有10餘年,看他演戲總是「真宛然」,除了技巧外,一定還有什麼我沒學到?

後來我多次和王麗嘉師姐聊到「偶戲與人戲、戲曲鑼鼓節奏關係」,我們才恍然大悟!就是了,就是如此!因為偶戲老師傅都學過傳統大戲,還親自登台唱過戲,所以他們早已將自己身體的律動與鑼鼓音樂節奏、戲偶的動作合而為一,所以「做戲才會宛然」!

(上圖)下戲之後的外國學生,成了當年傳統戲曲的另類風景。

臺灣第一代女主演江賜美也曾對我說,「我早期常去宜蘭演出,你師傅林讚成公懂戲,他看我去,都會來台上幫我打鼓,只要是他打鼓,我演出就更不敢草率,也演得特別盡興舒暢。」

演傳統戲  更要懂鑼鼓點

看傳統戲,要懂鑼鼓音樂,演傳統戲當然更要懂。但是現在演傳統偶戲的有幾人懂傳統戲曲鑼鼓音樂?戲演得好不好,其實很容易看得出來,不是手拿傳統小戲偶登台就叫傳統布袋戲,不是配著鑼鼓戲曲音樂演戲就叫傳統戲曲偶戲。

數次觀看台北延樂軒北管子弟戲的演出,表演上仍值得期待,但在延樂軒學習演子弟戲的,多為台北木偶劇團前後場演員,主演黃僑偉說:「我能體會戲曲鑼鼓音樂節奏體現在自己的身體律動內,再轉化在布袋戲演出中呈現表演藝術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