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臺灣保存傳統製墨手藝
位居新北市三重區一條寬度僅能通行一部小發財車的巷弄內尋覓著,終於尋到臺灣製墨大師陳嘉德的「大有製墨廠」。說是「廠」,其實並不大,從地板、椅子到冷氣,全都蒙上了一層「黑」,只見老師父陳嘉德來回忙碌著,攪拌著松煙與牛皮膠的墨條逐漸成形,香氣逼人。
屋內有一副已經流傳百年的墨條木模,每個他製作的松煙墨都經過他的巧手逐一搓揉,細心壓印;已有歷史痕跡的木架與架上掛滿了正在風乾的各式墨條半成品,陳嘉德說:「製墨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傳承。」
誤打誤撞 踏上製墨之途
陳嘉德是嘉義縣鹿草鄉人,國小畢業之後,帶著簡單行李和150元北上打拚。當時職業介紹所在火車站找做墨條的人,陳嘉德就這樣「誤打誤撞」,踏上製墨這條路至今。
陳嘉德先是在三重的國粹墨莊當學徒,老藝師林祥菊對他非常嚴格,但陳嘉德很有耐心,不放棄,終於讓師父願意知無不盡,無私相授,陳嘉德28歲就出師自立門戶,開設「大有製墨廠」。
製墨大師陳嘉德的墨條不但天然,寫出來的字墨韻醇厚,充滿力量
每天的製墨人生非常規律,陳嘉德每天都得搬出火爐,將烤紅的木炭放進火爐;再放入狀似石頭的黑色固體「松煙」往機器裡放,一起攪拌;這個黑色固體,就是從漢朝以來以松樹燒成的煙灰當做製墨原料的「松煙」。
隨著機器不斷攪拌,過程也得加上幫助墨條凝結的牛皮膠,還有增加香氣的傳統麝香、梅片、冰片等,製墨室內香氣四溢,陳嘉德一切遵循古法,決不用石灰、人工合成膠等化學原料,「感冒的人站旁邊一陣子,鼻子就通了!」
陳嘉德製墨工作室裡,到處都有「黑」
堅持傳統 轉型升級松煙墨深獲好評
陳嘉德說,時代在改變,不少人工香料的墨條削價競爭,讓製墨廠逐漸凋零;加上製墨非常需要體力,不少老藝師就選擇退休,只有陳嘉德堅持繼續維持傳統,並轉型製作高級「松煙墨」,讓市場有更多選擇。
陳嘉德曾獲得第十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民俗工藝類獎項肯定,問老師現在買墨條的只剩下書法愛好者,「這樣夠生活嗎?」老先生語重心長地回答:「我從少年做到老,也只能加減做,我只擔心這門手藝無人可傳。」平時除了工作製墨,陳嘉德也經常受邀演說與介紹簡單的製墨技法,希望可以尋得有緣人繼續傳承這項傳統手藝。
低頭製墨,陳嘉德心靜藝遠
陳嘉德曾獲得第十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民俗工藝類獎項肯定,牆上也掛滿了獎狀與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