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總蘭社春榭
木、漆
寬242.5 x 高177 x 深61cm
匡七咚匡⋯⋯,在離街路尚遠處,北管陣頭喧騰的樂音早已響徹天際;除了聽覺的震撼外, 街道兩旁眾人更引領企盼著,此番出陣隊伍當中還有哪些精彩看頭?
宜蘭總蘭社是宜蘭歷史最悠久的北管福路派社團,相傳創立於清道光25 年(1845),從此開枝散葉,鼎盛時總社社員達百人,並分衍出四城總蘭社、五間總蘭社、枕山總蘭社等諸多分社。
蘭陽老軒社 北管憨子弟
早期為了迎神賽會陣頭的排場,各軒社子弟除了必須在戲曲造詣不斷精進外,更為了「輸人毋輸陣」,傾其所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展現館閣實力,舉凡軒社所用之繡旗、燈托、鼓架與鑼桿等,無不爭奇鬥艷,出人意表,以凸顯屬於自己軒社的榮譽感與向心力。因此「北管憨子弟」這句話,就是用來形容北管子弟義無反顧的執著情深,就像是這座雕鏤「厚工」,是總蘭社在2001 年捐贈給傳藝中心的春榭,當初也是因著這樣的初心而被製作、流傳下來。
由左至右雕飾木吒、姜子牙與哪吒、金吒。
精雕細琢茶水擔
這座春榭,體型龐大,雕飾繁密精緻,竟只是充做盛裝茶水的茶水擔;如其提架兩端各有一孔,可穿過木桿,供人出陣時扛舉;下方小小的茶水座內裝有盛裝茶水的茶水筒,其上方的盤架則放置祭祀用的四方金、水果及點心, 在在大材小用,炫耀競秀的意味反而更加濃厚。
提架上頭雕飾的三組人物,皆為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人物,其中居中長鬚、頭戴盔帽者, 為輔佐周王的姜太公,與姜子牙同做一夥的即為三太子哪吒,兩旁則為哪吒的兄長金吒與木吒。這些精美的戲文人物,一方面烘托出北管出陣的鬧熱氛圍,而且都屬助周滅商的闡教陣營,或也反映出軒社間激烈的競爭意識。
至於其中四堵木雕,分別雕飾著漁夫、樵夫、農夫與書生,反映舊時社會四個重要的職業「漁樵耕讀」,並隱有嚮往自然生活的象徵以及耕讀傳家的核心義理。其中「讀」做兩學子手提書包,並著日式學生帽,反映此物成於日治的時代背景,極富生活趣味感。
讀 – 頭戴學生帽的莘莘學子們。
細雕泰斗陳銀生
根據軒社耆老表示,該件春榭出自名匠陳銀生之手。陳銀生(1899-1963) 福建省惠安縣埭頭鄉人, 自幼拜師學習木雕,16 歲隻身東渡來臺謀生, 以雕琢細膩著稱,被譽為「蘭陽人物細雕泰斗」,作品散見礁溪協天廟、艋舺龍山寺、宜蘭城隍廟、利澤簡永安宮等處。
除藝術造詣外,陳銀生更積極投身政治,參與蔣渭水召集之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 並因投身農工運動受日人忌恨下獄長達7 年, 戰後還擔任過3 屆的縣議員。因此從這件春榭, 我們也得以緬想前人風華於一二。
蘭陽人物細雕泰斗 陳銀生。(陳磅礡手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