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森興燈籠店 敬仰天地 百年老店 正念傳家 點亮百年家業

  • 次標題:第117期-2018/04
  • 文:李香怡
  • 圖:李香怡
  • 點擊數:14556
森興燈籠店裡滿室的手作燈籠,寫有來自各地宮廟的名稱與供奉的神尊聖名。
簡介

男丁畫燈籠、女人做骨編,是森興燈籠店這一代的傳統。說起燈籠,森興燈籠店第五代傳人林聰賢師傅說:「中國人說『燈』代表光明,燈也是『丁』,添燈就是添丁!」燈籠在民間的婚喪喜慶時出現,代表著人們的心念與敬仰。

家的凝聚力
  「森興燈籠店」位於雲林朝天宮前的北港老街上,不大的空間、滿室的手作燈籠,對應大街上的人聲雜沓,店裡的每一個人聚精會神地做著自己的工作,讓整間店鋪的氛圍顯得凝神而專注。

  森興燈籠店於清同治五年(1866 年)由林祥瑞先生創立,最早發展「燈籠」與「神明雕刻」兩項技藝,由於手工好、價格公道,於清朝時期就已經打響名號。後來順應時代的變遷,燈籠相較於雕刻經濟實惠,對於需求者來說更容易入手。於是在林聰賢祖父林森先生的時代,將家族事業的經營方向調整為專心致力於「燈籠」的製作上,並以祖父名字的「森」字、和興旺的「興」字作結合,成為店號與祖父對家業的期許。而這一傳載,到如今已經是第五代了。從清朝同治年間,便有從臺南府城慕名而來的訂製者;到了光復後,高雄三鳳宮迎神賽會的大小燈籠;乃至於現在,仍使用手繪燈籠的各地廟宇,幾乎都是向森興燈籠店下單訂製的。回顧家族的百年事業,林聰賢說:「我是吃這個(指燈籠製作)奶水長大的。」
位於雲林北港老街上的「森興燈籠店」,不遠處就是北港朝天宮。.JPG
位於雲林北港老街上的「森興燈籠店」,不遠處就是北港朝天宮。

邊做邊學 篤定踏實
  從高中時就跟著祖父林森學藝的「聰賢師」說起接手製作燈籠的衣 ,「這一切都是緣分。」林聰賢說,他二十三歲當兵剛退伍,原本正興致勃勃準備要前往外地發展,卻意外遇上祖父中風,同時店裡接到了來自臺南的一筆訂單, 林聰賢因為放心不下家裡的生意,心想:「先把這一筆做完吧!」於是開始接手祖父留下的工作。然而這一做,就做了四十個寒暑,一路到了現在。

  回顧剛開始接班時,礙於祖父身體的不便, 有些難度較高的技藝,林聰賢必須自學。當時的林聰賢常常騎著摩托車到全臺廟宇走透透,一邊研究別人的燈籠、一邊向廟方介紹自家的生意。一步一腳印地步步踏實,也讓林聰賢更篤定朝廟宇燈籠專心發展的方向。

「我們做的事,面對的是神明,一定要心存正念。只要心念不偏,神明就會給你保護。」林聰賢說。

護持正統
  林聰賢說,傳統的燈籠分一般、喜慶、喪葬、祭祀及宗教等類別,傳統燈籠有紙燈籠、布燈籠,舉凡媽祖遶境、迎神賽會等場合都不可或缺,不但有傳統的規格,文字、圖樣、顏色也都有區別,完全不能有誤,否則可是會鬧笑話的。

  每一種燈籠也都有它的吉利尺寸,跟木工的「文公尺」一樣,稱為「燈尺」。在林家, 燈籠塑形的工作都是由林聰賢的太太丁秋香負責。燈籠的形狀,圓要如球、方要平正, 靠的全是林太太的手上功夫。燈骨編好了, 接著是「裱燈」,紙燈糊上紙、布燈粘上裱布,成品必須要平順、不能有任何皺折。裱燈完成後還需要經過晾乾後,才可以在燈籠上描繪與寫字。一對竹編燈籠從無到有,必需經過劈竹、修茸、編骨架、裱糊、彩釉、上油等多道工序,相當耗時。

「善惡觀念」是林聰賢一直強調的,「心存正念」也是他的處世之道。尤其從事面對神明的工作多年,所見所聞讓他更有所感。.JPG林聰賢說畫燈籠跟平面不同,一樣是直線,在燈籠上要順著圓弧走,不然直線就會變成斜的。林聰賢邊說著,左手邊熟稔的轉著燈籠,右手則飛快的落筆。.JPG
(圖左)「善惡觀念」是林聰賢一直強調的,「心存正念」也是他的處世之道。尤其從事面對神明的工作多年,所見所聞讓他更有所感。
(圖右)林聰賢說畫燈籠跟平面不同,一樣是直線,在燈籠上要順著圓弧走,不然直線就會變成斜的。林聰賢邊說著,左手邊熟稔的轉著燈籠,右手則飛快的落筆。

燈籠
象徵光明與威儀
  就宮廟的燈籠來說,通常會依照宮廟的需求製作,早期只有書寫宮廟的名稱與供奉神尊的聖名,後來逐漸演變成在燈籠的其中一面畫上象徵吉祥的圖騰。遶境時,燈籠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人們看燈籠能便知道隊伍是來自何處的聖駕;「十方眾生」看到燈籠自然也會迴避。林聰賢強調,燈籠象徵光明與威儀,對於宗教儀式所使用的燈籠,更必須慎重其事。因此製作宗教建醮用的燈籠,林聰賢必先齋戒七天、沐浴更衣慎始敬終,而這也是森興燈籠店所堅持的一項傳統。

  近年來,有些宮廟的年輕人為了追求獨特,曾經提出在燈籠畫上美女、或卡通等非傳統的圖樣,都遭聰賢師拒絕。林聰賢認為正統有其必要性,老祖先流傳下來的製作規格與工法,自有其意涵;在傳統上,燈籠畫上各方神尊只能作為展示之用,應是不允許出現在宗教祭典的。因此遇上太特殊的訂製要求,他寧可不接單,也堅持不能違背傳統,要讓宗教儀軌的正統能夠繼續維繫下去。

薪火相傳
  「善惡觀念一定要有!像我一路做到現在, 有三個兒子,每一個兒子都很好。」說完林聰賢望向店裡另一個忙進忙出的身影,他是聰賢師的二兒子林胤騰,也是林聰賢口中具繪畫天份的接班人。林胤騰原本從事髮型設計,因為不忍家族事業斷層,也希望減輕父母親的負擔, 林胤騰決心帶著妻小返鄉繼承家業,準備成為森興燈籠下一代的接班人。

  從小就耳濡目染的林胤騰,除了承襲父親的傳統畫工,也遵循古法發展出了新式的圖樣。有別於父親所繪傳統、大器的風格,胤騰的新款圖騰筆觸精細、卻仍極具張力。「他從小就會畫畫、手也巧。看他從事喜歡的工作,想到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建議他可以去開美髮店, 不過他決定接手(指燈籠製作)。現在大概有七成的功力,還要繼續練習。」林聰賢望著二兒子欣慰地說道。

有子繼承衣缽,讓林聰賢放下心中的大石。兒子林胤騰在繪畫上的天份,也讓他安心。不過謹慎、要求嚴格的聰賢師說:「他(兒子)現在功力大概七成,寫字還要再練!」.JPG燈籠的美觀與否,除了圖樣,支撐燈籠的骨幹是否平滑方正更是關鍵。削竹片也是燈籠製作必要的過程,然而竹片多纖維的特性,也讓這一份工作增添不少難度。.JPG
(圖左)有子繼承衣缽,讓林聰賢放下心中的大石。兒子林胤騰在繪畫上的天份,也讓他安心。不過謹慎、要求嚴格的聰賢師說:「他(兒子)現在功力大概七成,寫字還要再練!」
(圖右)燈籠的美觀與否,除了圖樣,支撐燈籠的骨幹是否平滑方正更是關鍵。削竹片也是燈籠製作必要的過程,然而竹片多纖維的特性,也讓這一份工作增添不少難度。

捨我其誰的信念
  問二兒子林胤騰當初是什麼樣的機緣與心念, 讓他決定返家?他只有說,「朝天宮這裡的燈籠都是我們家做的,要是沒人繼續做下去要怎麼辦?」就是這樣的信念,森興燈籠傳承百年, 不能,也不會消失,林聰賢與林胤騰父子對於這項技藝濃烈的情感與使命,傳承一百五十載, 成了凝聚家族不散的力量、也為地方平添了一股令人感佩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