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燒好一點 燒少一點 神靈印鈔廠 陳協和金紙行

  • 次標題:第124期-2019/06
  • 文:李香怡
  • 圖:周欣儀
  • 點擊數:3125
第二代的陳添順說早期沒有機器,紙張必須以木槌重敲刀片進行分割。
簡介

「沒辦法就想辦法啊!你不想辦法,就真的沒辦法了!」一句繞口令般的話,陳坤輝說得輕巧,卻蘊含人生智慧。 陳坤輝是「陳協和金紙行」的第三代經營者。為製金紙,第二代陳添順曾被捕入獄;大家樂的盛行,意外讓陳家有過月入百萬的日子;面對機械化的衝擊、環保政策的限縮,如今陳坤輝以「燒少一點,燒好一點」為念,護持家業、守護著竹南中港的金色餘暉。

時代進步,帶來便利,對於傳統產業,有時卻是考驗。是順境還是逆境?端看個人心境。這樣的境況,在苗栗竹南傳承三代的「陳協和金紙行」的發展中,便可窺見老店屹立不搖的可敬之處。

 

金色中港的金色餘暉

曾被稱「金色中港」的苗栗竹南鎮,西南部鄰近中港溪,舊時曾是一個繁榮的商港,也是早期閩粵先民來臺開墾的登陸地之一,曾繁榮一時。

 

「金色中港」除了比喻當年的風光以外;「金色」也被聯想為金紙的金色。這裡過去曾經有將近四百家的金銀紙店林立,是全臺灣金銀紙製造最發達的地方,鎮裡大街小巷曝曬金紙的景象,也成為金色中港給人最強烈的印象之一。

 

可惜由於機械化、國外成本低廉,導致產業外移、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使得產業逐漸沒落,現在中港仍以手工製造金紙的店家不到五家。然而,這樣的危機對於陳坤輝來說卻是轉機。

中港在全盛時期,全鎮約四分之一的人都從事金銀紙製造,街道上曬金紙的景象也成為金色中港給人最強烈的印象之一。.JPG

中港在全盛時期,全鎮約四分之一的人都從事金銀紙製造,街道上曬金紙的景象也成為金色中港給人最強烈的印象之一。

 

三代老店 記載臺灣人的堅忍可愛

個頭不到160公分,卻能量十足的陳坤輝是「陳協和金紙行」的第三代經營者。每天一早拿金紙去曬太陽是他的例行公事之一,小小身影一下就能扛起幾斤重的金紙,讓人一點也猜不出來:他其實已經77歲了。


問起陳坤輝有關金銀紙的文化,他像是一個行動圖書館般,信手拈來就可以講起古來。尤其他那活力充沛的語調和總是微笑的神情,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的言語裡過去風雨仿若雲煙,家業的發展卻像是一部民間簡史般,記錄著臺灣人的可愛與不撓韌性。

 

據陳坤輝回憶,早期臺灣並沒有生產金銀紙。而竹南地區因信仰媽祖,宗教產業特別發達,當年中港地區因與福建沿海貿易往來極盛,於是常透過中港從大陸進口金銀紙。有一年農曆七月,正好遇到多個颱風來襲,船舶無法入港,眼看普渡廟裡將沒金銀紙可用,於是居民靈機一動把剩下的紙錢拿來當範本,大夥兒便依樣畫葫蘆地製作,總算順利度過當年的普渡危機。

 

由於金銀紙製造的門檻不高,只要有樣品和原料就能比照製作。一般人很快地就可以上手,於是鎮上出現越來越多金銀紙店。陳坤輝的祖父陳餅婆因此見到商機,便跟三個兒子提議一起入行,共創家業。 

 

越禁越想燒的虔誠念想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推動皇民化運動,除了限制臺灣人的宗教信仰,也不准供奉自己的祖先牌位,更禁止製造金銀紙。日本政府認為只要不製造金銀紙,人民就沒有紙錢可燒,沒有紙錢可燒,信仰也就隨著消失了。因此日本政府不限制人民燒紙錢,處罰的卻是金銀紙製造商。

 

原以為就此將沒落的金銀紙業,卻因為人民對於時局動盪的不安,把燒金紙當成祈求平安的投射,反倒形成了越禁大家越想燒的局面。陳坤輝回憶:「二次大戰時發生新竹大轟炸,竹南就在隔壁,大家都很害怕,為了向神明祈求平安,很多人偷偷跑來買金紙回去拜。」因此竹南的金紙店不減反增。

日治時期,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宗教信仰,但在動盪的時代,焚燒金紙成了人們祈求平安的投射,結果越禁,大家越想燒。.JPG

日治時期,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宗教信仰,但在動盪的時代,焚燒金紙成了人們祈求平安的投射,結果越禁,大家越想燒。

 

沒辦法就想辦法的生存之道

在當時,一被日本警方發現製作金紙,就要被關押,抓到三次就移送法辦。當時第二代的陳添順也曾被抓入獄,出獄後為了生活,還是偷偷跑到鄉下繼續做。

 

在早期沒有機器的年代,紙張皆需以木槌重敲刀片來分割,但敲打斬紙時會發出很大的聲響,為免遭人舉報,陳添順就想辦法在木槌上加裝一圈輪胎皮。如此一來,不但有效降低敲打時的聲響,二來還意外減少了木槌的耗損。這以不變應萬變的求生之道,再度將危機變成轉機。 

 

大家樂瘋行 翻轉陳坤輝人生

70年代臺灣倡行出口導向時期,竹南的金銀紙大量外銷東南亞和美國,需求越來越多,鎮上也越來越多人投入金銀紙製造,漸漸地全鎮約有四分之一人口以此為業。

 

1980年代中期,風行臺灣社會的賭博遊戲「大家樂」,更出乎意料地將金銀紙產業帶到另一波高峰。陳坤輝憶及當時盛況說:「那時有人祈求神明報明牌,簽中了600萬元,就捧著30萬現金來店裡買金紙要還願。」最盛時期,店裡一個月就可以賺進100多萬元,大家永遠都處於趕貨的狀態。這也讓原本獨立開翻砂模具行的陳坤輝,心疼父親總是忙不過來,便收掉自己的模具行,加入經營的行列。

 

但那難以想像的盛況,儘管店裡人手增加了,貨還是趕不出來。「還好我父親頭腦動很快,帶我跑去南部向同行買金紙來應急。」憶及於此,陳坤輝顯露敬佩的神情說:「我父親說買賣就要準備現金,才有利談判殺價。他很有生意頭腦!」

 

燒好一點的堅持

佩服父親之餘,陳坤輝其實也遺傳了爸爸的基因。在面臨全球一片環保聲浪,減燒金紙成為趨勢之時,陳坤輝順應時局,以「燒少一點,燒好一點」為念,改良原料。會燒出黑煙的再生紙他不用;會造成污染的化學染料他也不用。

 

陳坤輝說:「一般印金銀紙用油性的染料,我們用水性的,因為金銀紙要用火去燒,如果用油性的原料,遇到火就會有一種難聞的化學味,所以我們堅持用水性的原料。」他接著說:「現在大家都有環保意識,我們做金紙的就要想辦法。既然要燒就燒好一點,所以我寧願多花功夫去做,給大家燒好一點、燒少一點,心意最重要!」

 

目前陳協和金紙行所生產的金銀紙,主要以壽金及刈金為主。多年來訂單也不見間斷,對此陳坤輝笑笑地說:「人吼!沒辦法就要想辦法啊!你如果不想辦法,就真的沒辦法啦!」說完,勤奮的身影繼續在店裡巷弄間穿梭。

 

「陳協和金紙行」一家順應時代而生,經歷過大起卻不凋落的老店,以正向樸實的精神面對每一天的日常,在中港的金色餘暉中,持續綻放光芒。

貼錫箔被稱為「褙錫箔」,錫箔易折皺、易破碎的特性,要讓錫箔的四角完整無缺損,還要在紙的正中央,讓「褙錫箔」成為一項極需技巧與高度細心的工作。.JPG

貼錫箔被稱為「褙錫箔」,錫箔易折皺、易破碎的特性,要讓錫箔的四角完整無缺損,還要在紙的正中央,讓「褙錫箔」成為一項極需技巧與高度細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