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瑞成棉被店 一床棉被 傳承世代親情

  • 次標題:第127期-2019/12
  • 文:李香怡
  • 圖:周欣儀、瑞成棉被店
  • 點擊數:2274
瑞成棉被店如今位於士林夜市熱鬧的街道裡,多角化經營之下,除手工棉被外,也銷售寢具、婚嫁等家庭生活用品,也有不少顧客專程拿老棉被來整護。
簡介

一床棉被,走過五世情。瑞成棉被店第五代繼承人張寶仁說:「這一區有幾家經營超過一百年的店,有做糕餅的、有做雜貨舖、有做中藥的,現在大概都傳到第三代,只有我們傳到第五代。因為做棉被是勞力活,累啊!」

瑞成棉被行於1888年由李天賜先生創始,至今已超過130年。李家是桃園大園鄉人,最初李天賜與兒子李溪都在大園打棉被,由於以前的人只認師傅不認商號,所以一開始並沒有商號,只有棉被上用紅線繫成象徵福祿壽的「葫蘆」標誌可供識別。

 

流傳130年的葫蘆商標

之後因大園老家失火,第三代的李火琳因聽聞士林也有打棉被的師傅,便舉家遷移北上,到臺北紗帽山務農兼打棉被。1936年李火琳在士林開店,由於他做事實在、為人風趣,士林一帶很多老一輩的人想到要打棉被,一定都會想到「火琳伯」,讓當時也沒有名號的店舖,因此被稱為「火琳伯棉被店」。唯一可認證由火琳伯出品的,便是從祖父時代就傳下來的「葫蘆」商標。

早在1900年以前,就有商標概念的瑞成,其出產的棉被都有著「紅線葫蘆」的商標,象徵著客人把福祿壽帶回家的祝福。(圖片由「瑞成棉被店」提供).jpg

早在1900年以前,就有商標概念的瑞成,其出產的棉被都有著「紅線葫蘆」的商標,象徵著客人把福祿壽帶回家的祝福。
(圖片由「瑞成棉被店」提供)

 

代代相傳的品質保證

後來接下的生意越來越多,「瑞成棉被店」的名字也正式誕生。第四代由火琳伯的長女李春茶接下生意,負責店面銷售工作,夫婿張清標則向丈人學習做棉被,負責工廠事務,也承接了傳承三代的技藝。由於火琳伯打下的厚實基礎,讓棉被店的生意一直不錯。隨著當時臺灣經濟逐漸起飛,加上傳統婚嫁必須打新棉被的觀念,讓瑞成手工棉被的發展在七零年代達到高峰。

台灣經濟逐漸起飛加上傳統婚嫁必須打新棉被的觀念,瑞成手工棉被的發展在七零年代達到高峰。.JPG

台灣經濟逐漸起飛加上傳統婚嫁必須打新棉被的觀念,瑞成手工棉被的發展在七零年代達到高峰。

 

但接下來的產業轉變和進口衝擊,生意終究敵不過時代的變化。於是瑞成也開始跟上時代潮流,不再堅持只賣純手工棉被,朝向多元化發展,除了引進其他材質的被褥;另從棉被出發,以成家的概念發展,兼賣寢具、寢飾及婚嫁等家庭用品。如今位於士林夜市的店面,除了每晚熙來攘往的人群,白天仍是有不少顧客專程慕名前來,要添購手工棉被或是把家裡的舊棉被拿來整護。

 

第五代傳人張寶仁表示曾經有一位先生帶著一床舊棉被上門,說這床棉被是小時候奶奶做給他的,如今這位先生也有孩子了,希望可以傳承祖母對子孫的愛護,所以拿自己小時候用的棉被來,要請師傅將裡面的棉花取出,重新做一床新的棉被,送給自己初生的嬰孩。張寶仁說:「看到這些老主顧,心裡常常覺得老一輩打下來的基礎,讓人家用得好,產品有信用度。我們因此傳承了好幾代,人家也來買了好幾代!」所以張寶仁始終堅持信譽與品質,悉心維護百年家業。

 

費力耗工的手工棉被

問及張寶仁何時開始幫忙家裡做棉被?又是幫忙做哪一部分呢?他說那要看那時幾歲。原來從小就在家裡幫忙的他,幼時就常往家裡工廠跑。他說:「還小的時候,去工廠都被抱到做棉被的工作檯上,用我身體的重量去『整棉』。小時候覺得漫天棉絮飛啊飛的,很好玩!再大一點開始被派勞力活兒,就發現完全不一樣了!」說完便開朗大笑的張寶仁,繼續述說製作棉被的辛苦過程。

 

一件手工棉被的製成,師傅需要先將因運送壓製成方塊的棉花,用弓和紡錘彈鬆。這個彈棉被的步驟,師傅得揹著比鋤頭還重的弓,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地均勻振動,將棉絮重新組合。棉花彈好後,要再用篩子整平,接著用同是棉花製成的細線直向、橫向、斜向地交疊在棉上;最後再用棉斗不斷掄揉,讓棉花與棉線交融固定,如此才能完成一件我們平常看到的棉被。

 

再來就是瑞成棉被店的獨家製程——「紅線葫蘆」,這個由師傅手工圍繞出的葫蘆,除了是瑞成的商標外,更帶有祝福顧客將「福祿壽」帶回家的溫暖意涵。

棉絮紛紛看來浪漫,對於人體呼吸來說其實是很不舒適的,由此可見製作棉被的辛苦。(圖為工廠師傅彈棉被,由「瑞成棉被店」提供).jpg

棉絮紛紛看來浪漫,對於人體呼吸來說其實是很不舒適的,由此可見製作棉被的辛苦。(圖為工廠師傅彈棉被,由「瑞成棉被店」提供)

第四代傳人張清標老師傅篩整壓棉(瑞成棉被店提供)。.jpg

第四代傳人張清標老師傅篩整壓棉(瑞成棉被店提供)。
 

可被典當的生活奢侈品

手工製作的棉被費時耗工,一個師傅從清早開始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二至三件棉被,這還不包含前置手工織線的作業,由此可見製作棉被的辛勞。1977年瑞成生意巔峰時期,足足請了十位師傅,每天打出三十床棉被。六斤重的一床棉被要價八十元,相當於一個師傅半個月的薪資,在當時可以說是生活必需的奢侈品。

 

過去傳統社會,貧苦人家的棉被往往也是家中唯一可以拿到當舖典當的值錢用品;一般人家也只有在有新生兒或是婚嫁時,才會添購新的棉被,與如今的社會現況大不相同。但棉花經曬太陽和拍打,就能恢復蓬鬆的特性,纖維老化還可經由手工翻新,因此一床棉被若保養得宜,不但能永保如新,甚至還可以用一輩子。如此能保值又具繁複工藝的手工棉被,也讓現代人不難理解為何從前會被人拿去典當換錢用了。

 

童叟無欺 信用至上

有人說剛曬完的棉被有太陽的味道,張寶仁說:「這個味道其實不是來自太陽,而是棉花的味道。」接著拿出好幾個透明罐裝的被褥材質以及一朵完整的棉花來解說。他說:「棉花本來就是一朵花,天然柔軟的材質讓它的服貼性好,可以隨著翻身調節與人體之間的緊密度,天然被的材質裏只有棉花可以曬。」

 

認為做生意信用很重要的張寶仁,遇到顧客有疑問,都會不厭其煩地向客人解釋各種材質的優劣,所以店裡都會準備著各種被褥原料向客人說明。他回憶前幾天有老客人問他:「老闆,你們的床組我都用了十幾年了,這樣你們要賺什麼?」張寶仁笑說:「我們的東西接近生活,所以材質要好!東西好,客人用得好,我們就值得了!」

 

瑞成棉被店裡還有一處佔地不小的婚嫁商品區,這是隨著棉被多角化經營而發展出來的商品。這跨領域的商品,對棉被達人張寶仁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他照樣可以針對每項婚嫁用品詳盡地說明由來。他還強調若是老一輩的人來詢問婚嫁商品時,他都會建議長輩把家裡要結婚的新人帶來,一來是讓新人了解習俗,二來也避免新人把老人家的好意誤解成麻煩。

 

體貼的張寶仁還說:「來問婚嫁的客人,我都不主動推薦,客人問什麼,我才答什麼。不然一問下去,知道了典故,要買?還是不買?不買,覺得哪裡怪怪的;真的買下去,就買不完了啦!」盡把生意往外推的張寶仁,說完便哈哈大笑,笑聲裡是一種身為朋友的關懷,完全不像一個頭家。

過去棉被多是家裡有新生兒或婚嫁時添購的用品。思及此瑞成棉被行也在店裡準備了各項婚嫁商品,不但方便了顧客,也為老店增添生意來源。.JPG

過去棉被多是家裡有新生兒或婚嫁時添購的用品。思及此瑞成棉被行也在店裡準備了各項婚嫁商品,不但方便了顧客,也為老店增添生意來源。

 

棉花起家 相傳五代 依舊手留餘香

從小在棉花絮中長大的張寶仁,守護家業的過程,一度經歷現代化的衝擊,幾乎被打趴。堅持信用、從本業出發,嘗試多角化經營,現代化的網路反而回過頭來幫了他一把,如今找上門的新顧客,多是因為網路口碑而來,這也讓他更加堅信「信用」的重要。

 

百年老店「瑞成棉被店」用層層棉花與世代傳承疊起了可靠信用;以絲絲棉網與關懷心念織起了與顧客間的善意互動。像是贈人予花,手留餘香般的代代相傳,我們也期許瑞成的下一個一百年持續綻放綿延。

開朗、親切的第五代頭家張寶仁,把顧客當親人般對待,他說:「我們傳承了好幾代,人家也來買好幾代了,所以信用很重要!」.JPG

開朗、親切的第五代頭家張寶仁,把顧客當親人般對待,他說:「我們傳承了好幾代,人家也來買好幾代了,所以信用很重要!」

百年老店「瑞成棉被店」用層層棉花與世代傳承疊起了可靠信用;以絲絲棉網與關懷心念織起了與顧客間的善意互動。像是贈人予花,手連餘香般的代代相傳,我們也期許瑞成的下一.JPG

百年老店「瑞成棉被店」用層層棉花與世代傳承疊起了可靠信用;以絲絲棉網與關懷心念織起了與顧客間的善意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