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能劇、舞踊、歌舞伎 日本傳統表演藝術精髓

  • 次標題:第5期-2015/12
  • 文:林于竝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 圖:林于竝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 點擊數:23257
從歌舞伎延伸出來的另一個日本傳統藝能是「舞踊」,照片是坂東扇菊所表演的「鏡獅子」。
簡介

東方的戲劇,保存了源遠流長的舞台表演文化。在日本,這種古老的表演文化的代表,要算是能劇、歌舞伎及後來演變的舞踊。

能劇是一種介於「表演」與「祭典」之間的藝術,主要的登場人物大都是鬼魂,在歌隊低沈的吟唱之下,演員帶著面具,緩步移動,氣氛神祕而優雅。如果是在戶外舞台表演的「薪能」往往會燃燒松樹的火炬,在火光的照應之下,來自彼岸的幽靈展開一場震魂之舞。

能劇    邊讀劇本 邊看戲

能劇的舞台由三組表演系統組合而成,包括演「主角」與「配角」的演員系統,以及由小鼓、大鼓、太鼓、以及笛子四種樂器所組成的,被稱作「囃子」的樂團,另外是類似希臘悲劇歌隊的「地謠」。「主角」演的通常是鬼、精靈等非人的角色,演員戴著面具登場;而「配角」通常是和尚,它的任務只是引出主要人物敘述出他自己的內心世界。

能劇的表演形式歷經幾百年的「固定不動」,有人會擔心是否會成為活化石,但是,能劇的現代享用方式,是一邊讀「謠曲」的劇本,一邊看戲。在能樂堂裡,盛裝出席的觀眾人手一本謠曲本,一邊閱讀一邊觀賞演員表演,倘佯在古典的想像當中,是這群老文青們與舞台互動的方式。

日本舞踊是從歌舞伎抽取要素的「肢體表演」,基本上屬於「舞蹈類」的表演。

日本舞踊是從歌舞伎抽取要素的「肢體表演」,基本上屬於「舞蹈類」的表演。

歌舞伎像是打不死的

歌舞伎發音是「kabuki」,從一開始就是商業舞台,因此比起能劇更有服務觀眾的精神。多彩與神奇的變化是攫取觀眾眼光的不二法門,因此歌舞伎發明了世界最早的旋轉舞台,以及精密的服裝快換系統。最具代表性的,是從舞台延伸到觀眾席的「花道」,它是演員離開舞台,來到觀眾面前接受喝彩的粉絲服務區。

舞踊觀眾  「專業」互動

從歌舞伎延伸出來的另一個日本傳統藝能是「舞踊」。其實,歌舞伎的源頭本來就是舞蹈表演,劇情與角色都是後來才加上去的。舞踊不只是舞蹈表演,而是帶有角色與情境的肢體劇。舞踊的身段意境優美,並且配合服裝與道具,尤其是男性所扮演的女性,像是有名坂東玉三郎,他所描寫的女性,可說是超越女性的女性。

舞踊的觀眾,當然像有坂東玉三郎這類的「粉絲型」,但是另外更有不少「票友型」的觀眾。他們看舞踊,是因為學習舞踊,因為學習舞踊,所以前來看大師的表演。以劇場學而言,這種觀眾稱為「專業的觀眾」。在這種舞台當中,表演者與觀眾之間,充滿著「專業」的互動。舞台上大師的一舉手一投足,底下永遠會有觀眾,用炙熱的視線緊緊地守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