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表演藝術跨國連線 從愛丁堡藝術節到臺北藝穗節

  • 次標題:第133期-2020/12
  • 文:楊為仁
  • 圖:臺灣崑劇團
  • 點擊數:1215
在愛丁堡藝穗節開跑期間,臺北藝穗節也開跑,此為今年參演的臺灣崑劇團《玉簪記》。
簡介

往年8月,世界級的藝術盛會——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及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吸引全球藝術工作者齊聚一堂,但受新冠肺炎影響,今年此一藝術盛會停辦。不過幸運的是今年暑期臺灣疫情暫歇,備受矚目的臺北藝穗節如期舉行,568場的表演,吸引不少藝術愛好者前往。

1947年二次大戰後,為撫平戰後傷痛,藝文人士選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舉辦一場以大製作、高品味、一流國際表演團隊為號召的藝術活動,內容涵蓋戲劇、舞蹈、音樂、芭蕾和歌劇等表演型態,並力邀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英國莎士比亞劇團等天團共襄盛舉,這就是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的源起。與此同時,因有6個藝術團體未獲主辦單位邀請,憤而自行籌資演出,同樣辦的有聲有色,被一位前往採訪的記者稱之為Fringe,即「藝術節的邊緣」的意思,也就是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的由來。

藝穗節 不限形式表演多元

由於愛丁堡藝穗節完全開放、無限制的表演風格,深獲表演藝術工作者推崇,時至今日,不論數量規模、創意活力,甚至票房收入,都超越「正統」愛丁堡藝術節,影響力擴及全球,同時啟發全球超過200個國家舉辦藝穗節。

在此國際藝術盛事, 臺灣亦不曾缺席。文化部從2014年開始徵選臺灣表演團體參與愛丁堡「臺灣季」,迄今已邁入第7屆。今年正取4個團隊,分別為翃舞製作/《無盡天空》(Boundless)、太古踏舞團/《無盡胎藏》(The Back of Beyond)、告白熾造/《觸底的形色》(Touchdown)、小事製作/《五虎將》Fighters)等,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愛丁堡藝術節和藝穗節實體活動都停辦,僅以網路線上平台形式,推出以英語進行的「臺灣季」活動。除了有4個演出團體的作品編創訪談外,還包含了剖析臺灣表演藝術趨勢的論壇、鎖定國際藝文場館人士的作品提案發表會等。

臺灣各地縣市政府也開辦在地藝穗節,從2008年開始舉辦的臺北藝穗節最具有代表性。臺北藝穗節在今年82296日開跑,共有125組演出團隊參與,帶來了568場演出,使用了25個包含畫廊、公園、咖啡廳、老宿舍、舊舞廳等場地,演出內容涵蓋戲劇、舞蹈、音樂、喜劇、音樂劇,以及多樣跨領域的展演。

保持愛丁堡藝穗節傳統,臺北藝穗節亦以開放自由的精神,盡量每天保持都有各形各色、不拘演出形式和場地的創新小劇團、舞團演出,其中包含了曾入圍金曲獎客語男歌手曾仲瑋與新生代客語新星曾怡玲組成的「兩公婆樂團」把傳統客家音樂結合流行樂;「云云Yun Collective」則是將繪畫與舞蹈共冶一爐,以反思女性在社會中的定位。

除了不少演繹意識形態的創意演出外,臺灣傳統戲曲也不缺席,臺灣崑劇團的《玉簪記》也選段演出〈月明雲淡的愛情〉,上演朗朗月夜,書生潘必正聞琴聲,循聲而去,與道姑陳妙常藉琴音互訴衷懷的故事,也讓更多人有機會一親傳統戲曲芳澤。

即便,正規的臺北藝穗節於96日結束,為了持續表演熱力,臺北藝穗「即刻重演」計畫從125組表演團體中,選出5組年度獲得藝穗大獎的表演團體,於11月初在牯嶺街小劇場接力重新搬演得獎之作,包括蘇品文《少女須知(後)》、老張老趙の樂劇實驗《一口氣》、李明潔《前方天空有片小的烏的雲》、「不然,B計畫」《古典派的SM 》及「劇聚GGCLUB 《封箱家庭》等,每齣表演創作都是臺北藝穗節期間,獲得觀眾好評的演出;好戲重新搬演,也讓錯過的觀眾獲得再一次重新欣賞的機會。

生活化的演出場地,把藝術推進一般人生活中,不拘形式的演出內容,打破藝術只為菁英者存在的刻板印象,在地藝穗節為臺灣的表演藝術生活憑添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