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624》歌仔音樂劇 跨劇種、跨世代的史詩級海洋大冒險

  • 次標題:第148期-2024/04
  • 文:楊為仁
  • 圖:楊為仁、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189
《1624》以少年玩家進入虛擬遊戲的手法,引領觀眾從多聲部的歷史視角,重返十七世紀風雲際會的大時代。
簡介

1624年是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起點,文化部長史哲在論述這段歷史時指出:「在2024年的當下,我們不談四百年,也不說是慶祝或紀念,而是要回首反思臺灣歷史。」他說,正當大家都羨慕日本運用大河劇談論自己的歷史時,臺灣也將首次以大型歌仔音樂劇這種最專業、最大眾的表演方式,透過《1624》這齣戲,不迴避對於殖民的反省,呈現臺灣自己的歷史過程。

臺灣戲曲界的天王天后

同臺登場

這場史無前例的歌仔音樂劇,不只有臺灣數一數二的歌仔戲團參演,更跨劇種的集結京劇、豫劇、國樂等戲曲界的天王天后同場飆戲,演出團隊包括一心戲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明華園戲劇總團、秀琴歌劇團、春美歌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高雄市國樂團、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薪傳歌仔戲劇團、鶯藝歌劇團等十一大天團。

演出要角則有人間國寶新科國家文藝獎得主小咪,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王海玲、傳藝金曲獎得主許秀年、郭春美、張孟逸、黃宇琳、古翊汎、孫凱琳,還有人氣爆棚的閃亮巨星孫翠鳳、陳昭香、米雪、孫詩珮、孫詩詠、孫詩雯、陳昭婷、吳奕萱、劉建華、鄒慈愛、羅裕、周浚鵬等人,臺灣戲曲界精銳盡出。

更難得的是,臺灣歌仔戲兩大天王孫翠鳳與唐美雲,各自扮演戲中要角鄭芝龍與荷蘭長官諾一知,兩人打破「王不見王」的慣例,世紀同臺、同場飆戲,在舞臺上兩人你來我往、火力四射,打造史無前例的精采對手戲,為《1624》帶來最大高潮;至於劇終集結全體演員的大合唱,更是氣勢宏大、蕩氣迴腸,完美展現《1624》的史詩傳奇感,令臺下觀眾讚嘆不已。


讓世界看見 就從臺灣開始

「在文化部長的帶領下,愈困難的事情愈要完成,這就是臺灣人的精神!」唐美雲說,從1624年到2024年,眾人都可以看見臺灣人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情感,先民們流汗、流血,用性命保護臺灣,「我們大家若能用這樣的心態看待臺灣土地上的任何一件事,就會心懷感恩的心,所以『讓世界看見,就從臺灣開始。』」

而明華園戲劇總團無敵小生孫翠鳳則誇獎史哲創意連連、點子很多,由他主舵的《1624》可說是超級大、大、大型的歌仔戲音樂劇,為臺灣歌仔戲立下新里程碑,她以鄭芝龍在戲中的一段歌詞「冒死求生路,精神代代傳」為《1624》作了最完美的註解。


天王天后打破藩籬世紀同臺

讓人驚豔的是,在《1624》中飾演西拉雅族尪姨的豫劇天后王海玲,不僅打破戲劇藩籬,唱起歌仔戲,且以西拉雅語呈現,將全劇最重要的對白「海洋不是阻隔,而是連結世界。」吟唱了起來,令人動容;史哲聽了王海玲的演唱後有感而發地說:「這就是臺灣獨特的多元文化,這樣的多元在舞臺上的呈現、在劇種的呈現、在歷史觀點上、正是臺灣文化力最大的表現。」不僅豫劇天后,就連身為臺灣京劇翹楚的國光劇團,也參與《1624》的演出,為這齣史詩級仔戲音樂劇增添更多的創意與想像。

《1624》由國家藝文獎得主李小平擔任總導演一職,出身傳統京劇的他,早已涉及各劇種戲曲、舞臺劇、音樂劇、歌舞劇、打擊樂、環境劇場,甚至大型運動賽事開幕式等不同展演領域,跨界合作、求新求變的挑戰對他而言並不陌生。「從《見城》、《船愛》到《1624》,讓我們再次相遇,這次回到歷史的端點相遇。」他說,「唯有自己面對自己,在歷史的端點上,澎湃心情才會被激起。」


相遇積蓄的能量 引爆戲曲火花

李小平表示,他每天都在排練室與參與演出的藝術家們相遇,這是珍貴的緣分,這種偶遇也象徵著臺灣跟世界相逢的端點。「不論是說歷史、或是談作品,從過去到現在,一路走過,都是累積而來的,坐在這些團隊面前,既是榮耀、也是安心,」他笑說,「但縱使是像《1624》這樣大型的景觀式演出,我總是先耗乾自己的大腦,再去榨取演員在表演上最大的養分。」

李小平說: 「自從接下總導演一職,每天和這些藝術家互動,自然會從他們身上、從這個故事裡面,得到愈來愈多感動,所有的相遇,都會產生最新的媒合,而這樣的呈現就在《1624》。我也總想像著在這樣難得的時間點與場合,要帶給觀眾什麼樣的體驗。」李小平表示,孫翠鳳和唐美雲二人平常都忙碌於自己的劇團和自己的作品,如今讓雙方世紀同臺,總要找出一點火花,因此不只劇本要寫的深入精闢,也希望展現出人物的多面多樣,既鬥智又鬥狠,激起臺下的共鳴。


金獎級製作團隊共同施展奇幻視聽效果

《1624》更請來金獎級的創作團隊精心打造,包括施如芳、蔡逸璇兩代戲曲編劇聯手,傳藝金曲獎得主周以謙、陳歆翰、郭珍妤操刀音樂設計及編腔作曲,劇場影像魔術師王奕盛、燈光設計車克謙、舞臺設計陳慧、服裝設計邱聖峰等人。

音樂是這齣戲的主要靈魂之一,為了呈現臺灣四百年前豐富多元的文化,音樂設計大膽融合電玩風、歐風、日式、原民古調等,由指揮郭哲誠率領高雄市國樂團現場震撼演出,顛覆大家的聽覺想像。音樂總監周以謙說,臺灣的戲劇環境變化不斷,有很高的包容性,因此有時候會運用些許西方音樂劇,並保留許多戲曲元素,將其融合在一起;《1624》的起點是從現代電玩少年按下START鍵開始,化身時空旅人,回到十七世紀的歷史場景,所以在演出剛開始時,會出現以電子琴彈奏的電玩音樂旋律,指揮郭哲誠說,這也是國樂過去從所未有的創舉,「希望透過《1624》讓國人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感到驕傲。」

編腔設計陳歆翰說: 「由於參演《1624》的演員都是各劇團的名角,所以每一段唱腔都是重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開會討論,發現要添加的東西愈來愈多,例如荷蘭人、日本人都有自己的音樂特色,內容也愈來愈滿。」於是音樂團隊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日本幕府時代、中國明朝和當時臺灣西拉雅族等皆融入劇中,參考眾多西洋音樂,而對高雄市國樂團而言,以國樂演奏出歐洲文藝復興的音樂,是史無前例的巨大挑戰。

藉由戶外展演,結合多個劇團優秀演員,演繹四百年前臺灣大航海時代與世界相遇的故事,帶給大家戲劇的饗宴外,也讓觀眾意識到身為臺灣人是多麼幸福、驕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