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秋:神鬼認證 王爺到

  • 文:林茂賢(民俗學者、臺中教育大學臺語系副教授)
  • 圖:林茂賢(民俗學者、臺中教育大學臺語系副教授)、遠足文化
  • 點擊數:3709
2000年的東港王船祭。(林茂賢攝)
描述

乙未年(2015年)是3年一次的迎王建醮祭典的大科年,預估全臺灣有7場俗稱王船祭的迎王祭典陸續舉行,其中東港迎王將於十月四日登場,預計將有200多個陣頭共襄盛舉,堪稱全台之最。

迎王聖典 金秋輪番登場

王爺是臺灣重要的民間信仰,根據內政部統計,國內主祀王爺的宮廟數量僅次於土地公。王爺身分歷來有許多版本,其中最普遍的說法是「瘟神」信仰。王爺數量、造型眾多,供奉方式多元,有純粹供奉王爺、有奉祀王爺並迎送客王,也有僅奉祀王船,且大多有姓無名。


迎王爺 凝聚社區向心力

臺灣位於亞熱帶,氣候高溫溼熱,自然環境蚊蚋孳生,加上往昔醫藥不發達,致使疫病頻傳,每當流行瘟疫動輒造成集體感染,民眾便認為這是有百姓不循天理,天降疫疾集體連坐懲罰人民,所謂:「人若沒照天理,天就沒照甲子」。民眾只能祈求代天巡狩的王爺帶走瘟疫驅除災難。

王爺信仰最具代表性的科儀就是王船祭典,所謂王船就是王爺押解瘟疫離境的船舶。祭儀流程籌備到送王通常長達兩年以上,從中軍府駐駕起,造王船、迎王、遶境、王船醮到送王過程繁複。

迎王即迎請「代天巡狩」的王爺,王爺可分為固定性(如十二瘟王、五府千歲)與非固定性(如東港、澎湖)兩種,迎王地點則多在海邊、河流或昔日碼頭。由各庄頭民眾組成的陣頭更是村民參與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向心力的表現。陣頭表演使王爺祭典成為民間的藝術節、文化祭。


燒王船 送瘟疫

王爺駐駕期間舉行王醮,其中最重要的科儀就是和瘟、壓煞,所謂「和瘟」就是先溫和勸離瘟神疫鬼,如有不從則進行強制驅離的「壓煞」儀式。在此期間,信眾則為王爺「添儎」,準備各式生活用品、航行器具,內容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臨行前尚舉行「宴王」儀式,以豐盛祭品為王爺餞行,最後再進行送王。

所謂送王意即恭送代天巡狩的王爺離境,並祈求王爺將地方上的災難、瘟疫、邪煞全部帶離以保信眾平安。送王(燒王船)方式分為:遊天河(焚化)、遊地河(漂流)兩種,根據文獻紀錄,早期臺灣的送王方式多為遊地河,但因風向、海流之故,王船常會漂回陸地,而民間俗信王船漂至即會流傳瘟疫,必舉行祭典再送離,為避免王船漂泊他鄉,因此現在臺灣各地王船幾乎都採遊天河燒王船方式送王。


代天巡狩會先出榜文。林茂賢攝影

 

 

王船祭儀保存工藝之美

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是臺灣目前規模最盛大王船祭儀,其儀式完整、莊嚴隆重,迎王期間東港七角頭、宮廟所組成的轎班、陣頭全體動員。西港刈香有「臺灣第一香」之稱,其特色是「香醮合一」即結合刈香和王醮兩大科儀。南鯤鯓代天府有「王爺總廟」之稱,每當王爺進香期間,來自全臺各地的分靈廟宇都會來此進香、割火,宮廟隨駕的乩童、陣頭在廟埕匯演,進香期在代天府廟埕天天有廟會。

王爺本是代天巡狩的瘟神,隨著移民播遷,在臺灣各地已成為地方守護神;王船祭儀原是「送瘟逐疫」儀式,目前也已轉化為「平安祭典」或「民俗觀光」活動,祭儀期間的各項儀式,更保存臺灣多項傳統工藝之美(如王船彩繪、造船技術),廟埕的戲台則有傳統戲曲的表演、迎王後的王爺出巡時隨駕陣頭表演,是民間的藝術盛會。王爺信仰的現代意義則有著提醒國民注意生態保護、環境衛生,以避免瘟疫、傳染病流傳的作用。

 

【迎王看這裡】

●2015屏東東港迎王日期(國曆)

10月4日(日)恭請王駕(請水)

10月5日(一)~ 10月8日(四)王駕出巡

10月9日(五)王船法會

10月10日(六)遷王船(遶境東港鎮)

10月11日(日)恭送王駕(燒王船)

東隆宮官網:http://www.66.org.tw/

 

●2015屏東小琉球迎王日期(國曆)

11月11日(三) 恭請王駕 (巡港腳、請水)

11月12日(四) ~11月15日(日) 王駕出巡遶境

11月16日(一)遷王船 (王船遶境)

11月17日(二)恭送王駕、燒王船

 

●2015屏東南州迎王日期(國曆)

11月24日(二)請王

11月24日(三)~11月24日(五)王駕遶境

11月24日(六)王船繞境

11月24日(日)送王

 

●台南歸仁王船建醮 可參閱仁壽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