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跟老屋搏感情 為城市敲打出聚落新生命的社區木工班

  • 文:李昀諭(文字工作者)
  • 圖:李昀諭(文字工作者)、盧昱瑞、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 點擊數:5041
新濱老街木工班利用二手木料、建材,協助打狗文史再興會社修築衛浴空間。(盧昱瑞提供)
描述

學員利用二手材料,在一刀一刨中學習大木作、傳統榫接窗扇等工法;更於城市考古課程中教授文史資料蒐集、建築調查、比較分析、訪談歸納等知識,帶著學員們在老街區中尋找舊建築,當學員們的眼能觀、手能做、心能惜,城市紋理,也在一次次的木作課程中被加以閱讀,逐漸清晰。

2013年9月,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所開設的第一期木工班,在高雄港邊哈瑪星地區的新濱老街一隅正式敲敲打打了起來,接連兩年,開辦五班,已累積近六十位跨行業、跨世代、跨性別的學員。


需要面試重態度與承諾的木工班 


這個木工班很不一樣,首先,走的不是下班後學木作的療癒系風格,而是要紮紮實實投入週休假期,跟著匠師、國手學習與建築整體木框架構有關的傳統大木作技術;再者,投注心力所做的木作,都會原封不動地留在新濱老街廓,能帶走作為紀念的只有照片;第三,不僅學習木作手藝,認識老建築的「城市考古」,也是木工班的必備課程;第四,想進入這個木工班,除了繳交學費,還必須通過面試。即使如此,還是吸引了前仆後繼的學員,今年上半年(2015)開辦完第五班,會社依舊時常接到詢問何時開班的電話。


所設下的諸多條件,其實也就僅是想說明「非誠勿擾」、杜絕誤會,因為,新濱老街木工班,是要招收願意與老屋搏感情、有決心一同守護哈瑪星街廓老屋的學員。只要具備熱忱,理念相符,零基礎無妨,力氣小亦可,也因此,木工班成員泰半為女性,幾乎是素人,敲著打著,也造出了新濱街廓許多老屋的新生命。


木工班學員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解決木作問題, 在長時間的相處下,已建立出良好默契與革命情感。


木工班學員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解決木作問題,在長時間的相處下,已建立出良好默契與革命情感。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提供)


新濱老街木工班 以木作閱讀城市紋理


成立於2012年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落腳在高雄哈瑪星,是一個很年輕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持續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議題與城市文史研究,憑藉會社的近10位幹部、50位會員,這幾年來逐步開辦課程講座、挖掘老屋歷史、引進跨域合作,已吸引許多民眾重新認識哈瑪星與高雄在地歷史,也不乏日本人回哈瑪星尋根,找尋前人的生活軌跡。


近年來,老屋在臺灣,儼然成為一種「顯學」,老屋的改造與活化,在各城鄉的街區巷弄裡遍地開花,但有更多的老屋,在歲月的日曬雨淋中凋敝,由於木頭是過去臺灣建築中十分普遍的材料,這些老屋多半為運用傳統木作技藝建成的木造建築,為了讓舊建築留存在城市裡,繼續見證城市歷史,會社遂興起開設木工班的念頭。


請來師承國家薪傳獎得主陳專琳老師傅、擁有近四十年經驗的大木作師傅林焜煌老師,與身為國際技能競賽「門窗木工職類」國手的梁智修老師;日積月累的撿回老屋拆遷遺留的廢棄木材窗框,讓學員利用這些二手材料,在一刀一刨中學習大木作、傳統榫接窗扇等工法;更於城市考古課程中教授文史資料蒐集、建築調查、比較分析、訪談歸納等知識,帶著學員們在老街區中尋找舊建築,當學員們的眼能觀、手能做、心能惜,城市紋理,也在一次次的木作課程中被加以閱讀,逐漸清晰。


每回踏入會社空間,總又會有新意與驚喜, 不管是新的週邊商品或是新的擺設方式。 會社研究員林芸竹說,會社擁有許多貴人。 電風扇、蚊香、衛生紙、統一發票、郵票、 桌椅、音響、甚至投影機,都曾有人捐贈。 疲累心灰之際,總再被這些溫暖動力所驅動。


每回踏入會社空間,總又會有新意與驚喜,不管是新的週邊商品或是新的擺設方式。會社研究員林芸竹說 :「會社擁有許多貴人。電風扇、蚊香、衛生紙、統一發票、郵票、桌椅、音響、甚至投影機,都曾有人捐贈」。疲累心灰之際,總再被這些溫暖動力所驅動。


串起人與文化資產的關係 學員的城市修行


近六十位的學員們,年齡從八年級生到四年級生,裡面有大學講師、自由作家、高中教師、學生等各種職業與身分。進了木工班,皆一起學著磨刀,鑿孔,鋸切,配置木板,將舊木料上的鐵釘一根根摸出,耐心去除,以刨刀整理表面,讓木料重現美麗木紋,使用傳統榫接技法接合整理完的舊木料,這每分每秒的耗時耗神,都宛如城市裡的一場人生修行。


每一期的木工班,都會在最後安排實作課程,兩年的時光裡,師傅帶著學員們,將一處於會社隔壁荒廢多年、原為永豐餘紙業員工宿舍的空間,從無到有的打造成木作教室,教室中可見到竹編夾泥牆、無雙窗等傳統建築技藝;哈瑪星街廓的一些老屋,也在學員的巧手下修繕了日式雨庇;更補強了打狗會社空間大樑,還在室外建出一間衛浴設施。


老建築尋回其空間脈絡,老長輩尋回其兒時影像,年輕一輩,也認識了城市的古往今來,這場以傳統技藝砥礪的人生修行,也修補回人與文化資產之間的關係。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由在地居民與反對哈瑪星拆遷的民眾組成, 成立三年多來,透過播映紀錄片,街廓導覽, 舉辦工作坊、打狗講堂、與新濱手作市集,開設木工班等活動, 帶領民眾進入文化資產保存的領域, 也讓他們理解為何這裡的老房子值得保留。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由在地居民與反對哈瑪星拆遷的民眾組成,成立三年多來,透過播映紀錄片,街廓導覽,舉辦工作坊、打狗講堂、與新濱手作市集,開設木工班等活動,帶領民眾進入文化資產保存的領域,也讓他們理解為何這裡的老房子值得保留。


從社區撒下種子 茁長後與城市對話


許多結業後的學員,就像被栽種在各個社區的種子,茁壯後,展開與城市的對話。木作則是其橋梁,讓他們通往文化保存的領域,甚至是另一個城市。於是,第一班的學員如藍少賓,成為之後木工班的助教;有學員開始協助修繕自家祖厝或社區老屋;還有想學習更多傳統木作手藝的北部學員,乾脆地遷到了高雄。


會社主要空間,就是成員靠雙手,一點一滴逐步整修的老日式商行,隨著屋況愈發穩固、設備逐漸齊全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則容納了展覽、演講、課程、工作室、周邊商品展售空間、不定期假日市集等。由於獲得在地民眾的認同,其活動也經常延伸至鄰近街廓,用深耕而富創意的方式,不僅留住老房子,更要將在地歷史文化,更源遠流長的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