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隨團帶藝 明華園歌仔戲團展現世代交替新能量

  • 文:郭士榛
  • 圖:資料照片
  • 點擊數:7975
「風神寶寶」的成立宗旨在打造屬於孩子的傳統戲劇,讓傳統戲劇向下紮根傳承。
描述

明華園採用「隨團帶藝」的方式,年輕團員一邊實習、一邊學習。劇團的資深前輩、主角,都有所謂的「嫡傳弟子」,大家會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所學、所知道的傳給下一代,即使他們彼此間沒有家族血緣關係。

明華園即將邁入創團87年,去年由當家小生孫翠鳳帶領總團、子團的青年演員同台共演,讓年輕學子參與,展現世代交替新能量,至今一年看來,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非常感動,也很滿意,「把機會留給有準備的年輕人,是最正確的決定。」


傳承不是使命  而是義務


明華園傳承到第四代,接手明華園第二代總團長的陳勝福感性地說,目前這個戲劇家族接棒給第二代,連第三代、第四代都出來了,所有子弟、媳婦全數投入歌仔戲演出行列,成為表演藝術界一大特色,對明華園的成員來說,傳承台灣這門珍貴的本土藝術已經不是「使命」,而是一種「義務」。


讓薪傳教育的紮根有更深入的成效,明華園成立兒童歌仔戲團「風神寶寶兒童劇團」。讓薪傳教育的紮根有更深入的成效,明華園成立兒童歌仔戲團「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陳勝福表示,過去歌仔戲並沒有像京劇、國劇一樣有學校,為了要將歌仔戲傳承下去,明華園一直採用「隨團帶藝」的方式,有點類似現在的「技職教育」,一邊實習、一邊學習。劇團的資深前輩、主角會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所學、所知道的傳給下一代,即使他們彼此間沒有家族血緣關係。


就連當家小生孫翠鳳,都已採「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帶領年輕團員同台演戲,明華園若演3場戲定有一場讓年輕演員上場,但為回饋熱情觀眾,所有前輩演員、老師都會全程陪同上台演出,就連孫翠鳳都退居配角角色,讓舞台上的學生安心演出。 


對明華園來說,只要進到這個團隊,就是整個「戲劇家族」的一份子,只要肯學習,都會一視同仁,用心栽培;現在更有許多從表演藝術專科的大學畢業生加入,讓劇團向上提升的能量更為穩固。


明華園戲劇總團《四兩皇后》讓中生代演員上台挑樑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四兩皇后》讓中生代演員上台挑樑演出。


老師輩跟著學生一起上場   文武場更強大


陳勝福表示明華園甚至連文武場都細心栽培年輕學子,「傳統戲曲文武場以打鼓佬為主線,被稱為『上手』,其他絃樂、吹打者皆稱『下手』。」陳勝福說,平日年輕樂手都要經歷嚴格訓練外,正式演出也會讓年輕人上場,尤其年輕人上場任打鼓佬上手時,文武場的其他樂手一定是老師輩做下手,一方面陪伴學生,再方面讓文武場陣容更強大。


「演員的技藝表現都是台上3分鐘,台下要練10 年功」明華園平日就有固定訓練時間,每周排清唱、練功,資深老師都會全力以赴,將自己的功力傳授學生。


2013年,為培育年輕演員、深耕年輕觀眾族群,讓薪傳教育的紮根有更深入的成效,總團開始成立直營的兒童歌仔戲團「風神寶寶兒童劇團」,以及青年軍團,並擴大招募非家族成員的專業表演者。陳勝福說,「風神寶寶」的成立宗旨在打造屬於孩子的傳統戲劇,這是明華園讓傳統戲劇向下紮根傳承的第一步。


孫翠鳳的么女陳昭賢,24歲就創立風神寶寶兒童劇團,目標是讓歌仔戲往下扎根。孫翠鳳的么女陳昭賢,24歲就創立風神寶寶兒童劇團,目標是讓歌仔戲往下扎根。


觀眾也需要傳承  傳統戲劇才有生命力


陳勝福說:「明華園除積極栽培年輕演員外,同時也培養年輕觀眾,每場演出會保留1/4的票券給從不走入劇場看傳統歌仔戲的年輕人,希望由老戲迷引導一批年輕觀眾入戲,因為觀眾也要傳承吸引新血,傳統戲劇才可有生命力往前走。」


陳勝福將電影與歌仔戲的資源及知識互相交流,讓明華園在一步步的改革中,成為第一個建立完整編導制度、引進國樂團、運用電影表現手法演出的歌仔戲,讓看明華園歌仔戲跟看電影一樣的情節緊湊,更導入現代劇場科技,讓舞台的演出更為豐富。


陳勝福期許,未來的明華園仍將以表演藝術為核心,慢慢的將觸角伸入觀光、出版、影視、設計文創等跨界領域,用「創意複製」的概念,擴大產品品項、市場連結和品牌規模,為傳統文化產業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