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多一點深度傳統文化 作傳統藝術營運上的戰友與盟友

  • 文:郭耿甫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 點擊數:5408
青年演師把踏入傳藝園區當作生涯分水嶺
描述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同時也是臺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林崇熙表示,傳統藝術園區化的構想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推敲原本鮮活生長或者已經日漸凋零在原鄉土壤上的傳統藝術,有集中概念的「園區」可以或者應該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以及園區與傳統藝術界、以及社會大眾之間的相對關係。

傳藝文化園區重新熱鬧開幕,國內文化藝術界熱切期待新的氣象與新的可能性,也期待早一點有機會能夠參與,尤其是過往在園區留下過的光輝的日子與難忘的記憶,在踏上新園區之前,分享許多美好風景,更不禁寄望更多的期待。


國寶級的薪傳獎得主鍾任壁憶及參與傳藝中心園區創立之初的許多活動,包含個人珍藏戲偶的展覽、傳習班、駐紮演出、亞太藝術節的交流,甚至還有針對園區遊客的操偶體驗教學。特別是從民國85年到民國92年,中心一系列「民俗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涵蓋了各類戲種、樂種,以及手工技藝。當中曾經特別展開「新興閣鍾任壁精選DVD」的計畫,錄製鍾老師12齣經典劇目以及曲譜整理。


無獨有偶劇團用現代偶戲精神融入傳統元素%2c 駐紮園區期間創造獨特氛圍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用現代偶戲精神融入傳統元素,駐紥園區期間創造獨特氛圍。


藝術經典與高超技藝的展現舞台


這些年鍾任壁較少特意去傳藝園區旅遊,但是特別期待傳藝中心園區能夠維持是經典技藝的展現舞台的形象,「雖然為了園區的活潑氛圍,開始會邀演製作一些特別強調創新與改良、或者注重互動性與趣味性的團隊或演出,但是可以觀察到其實反而不若真正高水平的藝術展現,更能讓觀眾真正停留、著迷。」


鍾任壁強調,這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年輕人深具創意精神,但也難免在技巧、內涵與經驗上不足,讓這兩者同時都在園區舞台上,國內外的遊客或者參訪團隊,更能感受到台灣文化的多種層次與蓬勃活力,更可以讓年輕藝師有請益與交流的進步機會。


傳藝中心與園區由官方與民間合力%2c 應該開創單方面創造不出的遼闊可能性傳藝中心園區由官方與民間合力,應該可開創出更遼闊的可能性。


青年藝師的榮耀國家擂台  


剛獲得傳藝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團長李京曄表示,2007年開始傳藝園區還辦理過限定四十歲以下的『布袋戲青年主演大車拚』,持續了好幾年,對於台灣各地正在崛起摸索的青壯輩主演後進,是個絕佳的鼓舞與肯定,對我們這一輩,有很特別的意義。李京曄直白的形容:「當時大家都覺得,就算只是獲得初選進去演一次,都很爽!」


不僅青年主演把踏入傳藝中心當作登上殿堂的感覺,回到地方再繼續奮鬥也好像被業界有不同的看待,有助於對於日後發展。李團長還補充,對於劇團還有更實質的幫助,自己在第一屆就獲得優等獎與最佳創意獎,傳藝園區還有後續邀演得獎者回到傳藝駐演的安排,幾乎現在各地比較活躍的中生代主演,都是當時大車拚的得獎主。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以園區為家  深植傳統藝術小鎮記憶


同樣也是來自偶戲團隊,卻比較被歸類到現代偶戲類別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因緣際會,卻是極少數曾經以傳藝園區為家的表演藝術團隊。在2012年劇團打算搬到傳藝中心鄰居的利澤老街上,因為進度未能配合上,頓時流離失所,所幸位於園區內的傳藝中心傳習所正好空出檔期,得以救急,因此團隊的排練、辦公、甚至部分住宿有了著落,除了天天生活、工作在傳藝園區,也開放工作室給來園遊客參觀。


劇團行政總監曾麗真對於園區活絡的傳統藝術氛圍特別印象深刻,從大街、劇場到臨水舞台,許多手工藝師傅駐園展示工法、綵街、演出,此起彼落,清晨、黃昏、日落後的園區處處皆美,是全團上下難以忘懷的時光。另外也因為「駐紮」在園區,與許多受邀來園演出的團隊得以深度交流,迄今都仍是藝術與營運上的戰友與盟友。


做民間做不到的事  不怕失敗的理念嘗試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同時也是臺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林崇熙表示,傳統藝術園區化的構想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推敲原本鮮活生長或者已經日漸凋零在原鄉土壤上的傳統藝術,有集中概念的「園區」可以或者應該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以及園區與傳統藝術界、以及社會大眾之間的相對關係。


無論這些年園區營運規劃權責委外概念如何,傳統藝術中心園區絕對還是一個運用到公資源,也就是運用到全民資源的場域,需有其公益性與理想性,臺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林崇熙認為,「就是能夠做民間做不到的事,或者可能失敗的嘗試,倘若不能如此,那就需要有再重新省視其規劃思維與執行細節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