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戲迷變團主 走出布袋戲的新思維

  • 文:郭耿甫
  • 圖:蘇俊穎、黃冠維
  • 點擊數:4948
蘇俊穎 (持麥克風者)運用自身的美術能力與偶戲天分要走出布袋戲的新未來。
描述

兩個在廟會長大的臺南小孩,沒有家族淵源,一樣被「史艷文」影響很深,走上迥異的布袋戲生涯。

不同於大部分的布袋戲團名不是冠上一個「閣」,要不就是用團主或創辦人為名,在臺南有一個「古都」木偶劇團,似乎也多少透露著,團主黃冠維想要走一條不太一條布袋戲的路。


黃冠維(右二) 帶領龐大的演出與製作團隊向觀眾表達感謝。黃冠維(右二) 帶領龐大的演出與製作團隊向觀眾表達感謝。


 


中輟生在布袋戲臺上開創一片天


黃冠維,在臺南府城邊緣鹽埕老區出生長大,在巷弄廟口玩耍時,總是會被大戲上演的鑼鼓聲吸引停下腳步,母親也描述過,三四歲時,只要電視國劇播放時間,黃冠維就瞬間定格,自得其樂,幾乎不用照顧陪同。就這樣在黃俊雄布袋戲、電視歌仔戲與電視國劇的黃金年代一天天長大。


黃冠維希望古都能將劇場技術與思維導入布袋戲演出。黃冠維希望古都能將劇場技術與思維導入布袋戲演出。


然而黃冠維對學校的學習始終沒有興趣,國一輟學本來要去修車廠當黑手,結果被修車廠附近的布袋戲演出吸引,布袋戲團看他著迷,詢問他學戲的意願,便轉介12歲的黃冠維到臺南金興閣團主林國翬家裡當學徒,從此布袋戲便沒有走出他的生命。


青黃不接的走班生涯  走出劇團新眼光


由於沒有家族淵源,黃冠維的布袋戲生涯走得有點顛沛流離,雖然技術日見成熟,但為了求溫飽,經常必須同時跟不同戲班合作,過著誰家有戲需要人手便去支援的「走班」人生。中間一度有機會加入從小的偶像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拍攝工作,反而幫助黃冠維認清自己真正熱愛的是有觀眾互動的外臺演出,於是他毅然離開,繼續與戲班合作,十七歲終於有了第一次的主演經歷。


圖片三 古都掌中劇團持續耕耘在地故事獲得巨大回響古都木偶劇團持續耕耘在地故事獲得巨大回響。


由於戲班演出還是有淡旺季,空檔時黃冠維也去參與舞臺公司的燈光音響工作,也因此累積了不少參與劇場表演藝術的經驗,並且深刻感受到文本的重要性,以及技術環環相扣的劇場表現能夠展現的深度與內涵,便萌生要將這些帶入布袋戲的世界。


民國九十九年26歲的黃冠維創立了「古都」,開始以在地歷史為核心的完全劇場化的布袋戲創作,雖然起步艱難,但在不斷堅持原則,並且導入企畫導向的藝術團隊營運觀念,32歲的他說:「我已經開始感受到,即將要看到花開了!」


圖片四  蘇俊穎在自己家門口的善化慶安宮廟埕公演蘇俊穎在自己家門口的善化慶安宮廟埕公演。


宮廟小小廟公  一路玩出布袋戲新出頭


在臺南善化老鎮大廟慶安宮,二十年多前廟埕商家出了一個老愛往廟裡鑽的小小孩,由於對於廟裡的一切都感到興趣,從建築、裝飾、彩繪,到文史典故與祭儀活動,小小孩都充滿了學習了解的企圖,並嶄露高度的天分,最後竟然客串起小廟公,幫人解籤、收驚、畫符… 後來小廟宮出外念書,大三的時候,領軍學校的布袋戲社團,第一次在慶安宮重修的建醮上「衣錦還鄉」公演布袋戲。


他是蘇俊穎,屬於不按牌理出牌的布袋戲怪咖。因為家裡緊鄰大廟,他笑說廟裡早晨啟動的電動光明燈誦經聲便是他的起床號,但是對於布袋戲的愛好卻是從收藏開始,五六歲時便指定要疼她阿嬤買布袋戲偶給他,他會藏身在電動車裡伸出手用偶戲自導自演。阿嬤見他喜歡戲偶,便不斷為他講述當年黃俊雄手中史艷文與藏鏡人的精彩,使得蘇俊穎雖然成長在霹靂布袋戲的時代,卻只對黃俊雄有感,並在慢慢接觸網路世界後,才開始欣賞那些阿嬤口中的精彩展現。


布袋戲在廟口的凋零  引發投身舞臺的心願


大概十歲開始透過電視與網路逐漸領略布袋戲魅力的蘇俊穎,對於當時就在自己家門口廟埕上布袋戲的景況感到疑惑與不解,為何明明五光十色的布袋戲被安排到下午演出,而晚上搬演電影?也因為下午場次,大量錄音、甚至了無生意的演出一再重複,都讓他看在眼裡,覺得應該要改變布袋戲逐漸與觀眾沒有交集的情況。


蘇俊穎與超級偶像黃俊維合影。


蘇俊穎與超級偶像黃俊雄合影。


從國中開始,他就自行編劇和同學一起在圖書館裡的童書區自創布袋戲演出,加上自己對於美術上的天分展現,也自行設計各種不同的戲偶與布景,加上從小揣摩角色變換,練就的口白能力,使得學生蘇俊穎獨樹一幟的布袋戲演出,獲得不少肯定,到了進入臺南應用科大,就開始帶領學校的布袋戲研究社,開始接演商業場,有意思的是蘇俊穎的大學畢業製作,就是一臺布袋戲的布景與偶戲設計,評審委員得端坐在臺下看他演戲打成績。


大學畢業五年了,27歲的蘇俊穎除了用自己名號闖蕩江湖,也經常支援如同兄弟的新興劇團團主們的演出,也繼續騎著摩托車在閒暇時,追蹤他的偶像黃俊雄的演出,他還年輕,未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