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民歌與流行的追想 夜半歌聲聽許石

  • 副標題:寫在許石百年特展之前
  • 文:徐玫玲 ( 輔仁大學音樂系教授/ 德國漢堡大學音樂學博士)
  • 圖:許朝欽、徐登芳、陳明章
  • 點擊數:3677
《台灣鄉土交響曲》唱片封面。( 陳明章提供)
描述

許石過世後,太太鄭淑華非常細心地保留他超過萬件的物品,用心呵護,也保留了她對他無怨無悔的一生。這在我研究流行歌曲近三十年所接觸過的創作者家屬中,只能以「特例」來形容。所以,我們何其有幸,因著淑華女士的堅持,得以透過這些文物的展示,閱讀許石豐富的一生。

很多人熟悉的歌曲〈安平追想曲〉與〈鑼聲若響〉,作曲者許石 (1919-1980) 是二次戰後代表性的臺語流行歌曲人物。但隨著他於1980年過世,徒留「歌」比「人」紅的遺憾。在沉寂近四十年後,因為唱片收藏家陳明章在臺南西門路的跳蚤市場買到一張許石以「臺灣」為名的器樂曲,封面許石身著紅色西裝、手拿指揮棒,這麼特殊的意象,揭開這幾年來許石的研究。

從《臺灣鄉土交響曲》說起

2013 年初識明章,他毫不藏私拿出了這張《臺灣鄉土交響曲》唱片,我不僅訝異於這個標題,對於唱片封底的說明更是覺得不可思議:四個樂章分別以〈閩南調〉、〈客家調〉、白字戲與原住民旋律所組成,並視這首交響曲為「以全副精神與時間從事研究臺灣民謠工作,同時開始寫作這一篇交響曲,開始到完成共有十八年的苦心」!為何1964 年所譜寫的《臺灣鄉土交響曲》從沒聽人提起過呢?雖在今天只可以將之視為,由許多不同民歌旋律匯集、結合西洋樂器與傳統樂器的表現,但在1960 年代的時空中,這仍是具有重大意義。 

許常惠 (1929-2001) 雖然在光復以後二十年間進行民歌蒐集工作者名單裡提及「許石」,但以「作了民謠零星的蒐集工作,但是規模太小,也沒有作進一步的學術性研究,所搜集民謠的真實性也無法確認」歸結之。若按許石之語,採集民歌18 年,那一定不會是零星的採集工作。這之間為何存有巨大的落差呢?

2透過家屬提供之豐富珍貴文獻與文物,許石流行歌曲作曲者以外的多元身分與貢獻才得以解碼,圖為《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唱片封面。( 許朝欽提供).jpg
透過家屬提供之豐富珍貴文獻與文物,許石流行歌曲作曲者以外的多元身分與貢獻才得以解碼,圖為《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唱片封面。( 許朝欽提供)

百年冥誕特展解碼
作曲者身分以外的音樂許石再現

2014年有幸與異常低調的許石家屬取得聯繫,閱讀到許石生前的手跡、演出節目表、歌譜與照片等,才了解到許石不僅是一位流行歌曲作曲者,更是終其一生積極採集民歌,進而反芻其演唱、編曲指揮、組團海內外巡迴,並設立唱片公司等全面性的音樂活動。2015 年,由許石獨子許朝欽博士主筆的《五線譜上的許石》,首次揭露了許石從原生家庭、日本留學與之後的音樂生涯。蟲膠唱片收藏家徐登芳,也提供了他在十多年前收集許石於中國唱片、女王唱片時期珍貴的78 轉電木唱片,這似乎預示了,許石正一步步地被「解碼」。

3 1952 年許石設立中國唱片,出版了〈安平追想曲〉等流行歌曲與愛國歌曲。( 徐登芳提供).jpg
1952 年許石設立中國唱片,出版了〈安平追想曲〉等流行歌曲與愛國歌曲。( 徐登芳提供)

2016 年,家屬將許石之音樂創作手稿與各項文物等,授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進行數位典藏,藉由這些第一手資料的再現,讓許石整個音樂歷程更清楚的被系統化與分類。20183 3 日,以音樂創作者為名的「許石音樂圖書館」在臺南開幕,而明年(2019)1 11 日將在臺灣音樂館開幕的臺灣音樂家許石百歲冥誕紀念特展「民歌與流行的追想 夜半歌聲聽許石」,不僅標示著許石研究的成熟,更是藉此別具意涵的百年展,讓大家一窺從「安平」的許石,到全面向的音樂許石。

不為人知的戰後記錄
彰顯特殊的歷史地位

許石的一生,從1946 3 月自日本回臺、1951 年北上結婚至過世,在這不算長的生命裡,因著滿腔的熱血,不惜散盡家產,締造了多項不為人知的戰後記錄:

  • 許石發行的《歌曲集》,1946 年由許丙丁編著與繪製封面,共7 首以五線譜記譜的歌曲集,為戰後第一本歌本;
  • 許石採集民歌遍及臺灣各地,總數量近40首,為戰後最早採集民歌者之一。
  • 1952 年,許石設立中國唱片,出版愛國歌曲與流行歌曲等,例如〈安平追想曲〉與〈孤戀花〉,為戰後設立唱片公司的先鋒。
  • 許石在1950 年代進入交通不便的烏來部落,與當時剛成立的「清流園」密切合作,為第一位結合部落觀光,並與之合作者。
  • 許石在1956 年成立的第三家唱片公司 —大王唱片,將所採集的民歌重新編曲、委託文人填詞後灌錄了一系列的民歌唱片。其中不僅包含了原住民歌曲,例如〈杵歌〉、〈月下歌舞〉等,阿美族學生朱艷華更是第一位錄製唱片的原住民歌手,創下先例。
  • 因應日本觀光客與日本歌迷的需求,許石出版了外銷特級版的臺灣民歌,並以烏來「清流園」團員為主,灌錄了日語版原住民歌曲。

4 許石最早出版的《歌曲集》封面。 ( 許朝欽提供).jpg
許石最早出版的《歌曲集》封面。 ( 許朝欽提供)

5 許石與清流園團員合照。( 許朝欽提供).jpg
許石與清流園團員合照。( 許朝欽提供)

三大展區主題
萬件珍藏文物精挑細選

許石過世後,太太鄭淑華 (〈港都夜雨〉作曲者楊三郎的外甥女),對丈夫的愛始終有增無減,非常細心地保留他超過萬件的物品,用心呵護,也保留了她對他無怨無悔的一生。這在我研究流行歌曲近三十年所接觸過的創作者家屬中,只能以「特例」來形容。許多後代子女因著年代久遠,或是「時代因素」無法保留長輩的文物,而空留遺憾!所以,我們何其有幸,因著淑華女士的堅持,透過這些文物的展示,得以閱讀許石豐富的一生。展區三大主題,以「民歌」與「流行」兩大軸線為基礎,並將許石寫給太太的〈夜半路燈〉 納入副標,願觀賞者所見之手稿、唱片與文物等,看如聽,在心中幻化成愛的旋律。

第一展區:「故鄉臺南我真愛」

以孕育許石的故鄉臺南,早年留學日本、戰後返臺任教職,創作與故鄉相關的歌,尋獲人生伴侶和流行歌曲創作的經歷為主。展物包括他出版戰後第一本歌本《歌曲集》,收錄戰後第一首紅歌〈南都之夜〉( 以〈新臺灣建設歌〉之名出現),甚至1949 年邀請文夏一起到恆春採集〈思想起〉時的海邊留影。

6許石與學生合影:最左邊朱艷華、左二楊金花、左四為許石,右四為劉福助。( 許朝欽提供).jpg
許石與學生合影:最左邊朱艷華、左二楊金花、左四為許石,右四為劉福助。( 許朝欽提供)

第二展區:「民歌採集聽風情」

受到日本歌謠音樂學院恩師大村能章的鼓勵,去發掘屬於臺灣自己的生活與音樂,許石回臺後,便以民歌採集為終生職志,大約到1960 年左右告一段落。他將採集到的閩南與客家民歌、白仔戲曲調與原住民歌曲皆加以考證和潤飾,並由他與嚴格挑選的學生們演唱、灌錄唱片,尤其代表他採集成果的唱片「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在這一區還會特別展出,許石與臺灣第一個觀光部落烏來「清流園」彼此合作的演出節目單、照片、唱片與許石的歌本、樂譜手稿。

7 《臺灣鄉土交響曲》總譜首頁。( 許朝欽提供).jpg
《臺灣鄉土交響曲》總譜首頁。( 許朝欽提供)

第三展區:舞臺巡迴展魅力

許石不僅讓音樂存於紙墨之間,更是讓它躍升於舞臺之上。從1946 年舉行第一次的環島巡演廣受歡迎後,1959 年舉行「許石作曲十週年音樂會」,到1979 年最後一場「許石作曲三十週年紀念發表會」,近30 年共舉行了十多場大型、以鄉土民謠為主的發表會。此外,許石在1960 年代中期,先從雙胞胎女兒 Taiwan The Peanuts 「臺灣若比娜子」,再擴及由五個女兒所成立的「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出唱片、巡迴於日本與馬來西亞檳城、新加坡。這些大量的節目單、演出照片與演出單位接洽的文件,更加證明了,許石對於舞臺的執著。

除此之外,與他有同樣音樂理念的友人楊三郎、許丙丁、周添旺、呂訴上、吳晉淮、林天來與鄭志峰等,學生如鍾瑛、顏華、艷紅、林峯明、劉福助、朱艷華、林秀珠、長青、林楓、陳婉玲、高義泰與呂憲光等,亦會展示他們與許石之間的互動。

圖8 1973 年「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第一次出國全家合影,後排由左到右四姐碧娜,三姐碧珠,大姐碧桂,許石,鄭淑華,二姐碧芸,五姐雅芳.jpg
1973 年「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第一次出國全家合影,後排由左到右四姐碧娜,三姐碧珠,大姐碧桂,許石,鄭淑華,二姐碧芸,五姐雅芳。前排由左到右,六姊碧霞,朝欽,九妹碧琴與八妹碧芬。( 許朝欽提供)

特殊展品 述說偉大樂人的夢與情

許石紀念特展中最特殊的系列展物為《臺灣鄉土交響曲》唱片原件、此首交響曲總譜手稿,與1967 年日本King Records 文藝部教養課長長田曉的信件。應該是目前僅有的一張 ( 或是兩張) 《臺灣鄉土交響曲》,從它保存狀況良好,甚至可以說是「新」的狀態,我們藉此推論,這樣的唱片出版在當時沒有引起什麼注意。在後來唱片收藏者的眼中,或許普通如一般流行歌曲的輕音樂版,卻是發現許石的開始。交響曲總譜因為年代久遠,有所破損,但參觀者定能體會,許石一個音符一個音符所付出的心血。而長田曉的信則證明了,許石當初也想把這張唱片推到日本的意圖。

9 臺南許石故居門口。( 許朝欽提供).jpg
臺南許石故居門口。( 許朝欽提供)

我在策展的過程中,不斷的詢問許石家屬,可有什麼保存至今、許石使用過的文物?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一個物品,為許石第一次帶著「許氏中國民謠合唱團」出國,在松山機場拍照時所戴的太陽眼鏡。這張照片的後續為,送走了五個姊姊,其餘留在臺灣的四個小孩,回到位於航道下的家中,跑上頂樓,對著每架飛機揮舞毛巾,然後號啕大哭,因為這個11 個人的大家庭,充滿愛與思念。這就是我想要在展覽中所點出的「溫暖」與家庭的小趣味。

許石的音樂生命史雖然在過往的數十年間暫時被塵封,但它竟以如此「慢熟」的方式跟大家見面,就在我們驚呼之間,藉由這個特展凸顯這位可以說是流行歌曲界的全方位人物,與跨越流行和民歌的實踐者。

10 許石簽名照。( 許朝欽提供).jpg
許石簽名照。( 許朝欽提供)

許石特展 相關音樂活動訊息
地點:臺灣音樂館B1 視聽室

2019 3 /10 下午2
許石特展演講:
1970 年代臺灣黑膠唱片刻版及製版技術
( 講員:葉垂青)

2019 6 /30 下午2 點開始入場
許石特展音樂會:劉阿昌 & 打幫你樂團


2019 9 /21 下午2
許石特展座談音樂會:
許石家屬與歌手的音樂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