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藝金曲 非「非主流」

  • 副標題:第126期-2019/10
  • 文:安理實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1210
走進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唐美雲歌仔戲團新一代舞臺設計楊世丞特別為本次典禮設計的圓框舞臺。
描述

傳藝金曲獎原為金曲獎中「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獎項之簡稱,茲與流行音樂類獎項作區別,其主體性由早年的「非流行」誤解到近年的「非主流」、「新主流」、「另一個主流」定位,適逢金曲獎三十而立之年,本屆傳藝金曲獎也順勢「轉大人」,重新獲得詮釋。

傳藝金曲的前世與今生

首屆金曲獎由行政院新聞局於1990年舉辦,給獎對象僅為流行歌曲演出及其從業人員,而該局早於1976年創設以獎勵出版業者的金鼎獎,在1980年增設了「唱片金鼎獎」來表彰優秀的音樂類出版品,可謂傳藝金曲獎的前世,用心耕耘於傳統及藝術音樂領域者及其作品,如漢唐樂府《中國千年古樂─南管》、馬水龍《孔雀東南飛》交響詩、孟小冬女士國劇錄音、葉樹涵、陳必先、林昭亮、胡乃元的獨奏專輯等皆曾受獎;唱片金鼎獎獎項於1996年後轉與金曲獎合併辦理,因而廢除。

1997年的第8屆金曲獎增設了傳統暨藝術音樂、戲曲門類的相關獎項,團體獎項增設最佳古典音樂、民族樂曲、地方戲劇、民俗曲藝、口語說講、兒童樂曲/ 故事唱片獎,個人獎項則以「流行」與「非流行」區分,並在2007年的第18屆金曲獎時,首度將「流行音樂類」與「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的頒獎典禮分開舉辦。

直到2014年的第25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類音樂作品及其從業人員的獎勵作業始依文化部於同年1月發布施行之「傳藝金曲獎獎勵辦法」獨立舉辦,相關業務委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專責辦理,召集了專屬的評審會,增加了戲曲表演類的獎項,頒獎典禮開始有了自己的特色,得以更全面地開啟與社會的對話,是為傳藝金曲獎的今生。

頒獎典禮表演橋段之一《戲曲漣漪》,演出者為李家德( 左起)、張心怡、吳侑函及吳聲杰。.jpg

頒獎典禮表演橋段之一《戲曲漣漪》,演出者為李家德( 左起)、張心怡、吳侑函及吳聲杰。


非流行→非主流→非「非主流」

電視歌仔戲黃金時期全臺街頭巷尾皆能哼上幾句七字調,小約翰‧ 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柴科夫斯基《胡桃鉗》組曲等古典曲目多通俗且耳熟能詳,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董榕森的《陽明春曉》更是五、六年級生共同的記憶。但曾幾何時,傳統戲曲、藝術音樂作品與「非流行」畫上了等號? 

再者,試以主流vs.非主流的角度切入,多年來「流行音樂屬於大眾文化是主流,傳統戲曲及藝術音樂屬於小眾文化是非主流」之說,陰魂不散地糾纏著傳藝金曲獎。以產業別觀之,目前金曲獎所獎勵的流行音樂出版事業及其從業人員,屬於文化部2010年頒布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三條第十五款──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產業,而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及戲曲表演則落在該法條第二款──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兩者型態各異,宛如平行宇宙般的存在已是不爭事實。 

由文化內涵及價值觀來區別,近年的臺灣,代表所謂主流價值的流行音樂金曲獎曾授獎給樂風蒼茫的魯蛇世代代表「草東沒有派對」為最佳樂團、桑布伊以原住民族語演唱的《椏幹》為最佳專輯、蔡依林為性別氣質特殊者發聲的〈玫瑰少年〉為最佳年度歌曲,而戲曲作品則演繹起穿越時空的淒美愛情、藝術音樂作品多有觀照土地人文社會時事之作,撇去兩者是否經過商品化過程而廣為消費者熟知,流行與傳藝金曲的相異處似乎僅剩下所欲表彰之藝術門類,彼此間既無針對彼此價值的反動論述,亦無大小眾之分、主次之別,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為更多元的審美思維提供發展空間與養分,將萌苞的想法餵養成行動,行動漸漸積累為風尚,以作品的形式流傳下來,成為這一世代共有的文化記憶。 

引言人/頒獎人劇作家簡莉穎( 左) 與歌手安溥。01.jpg

引言人/頒獎人劇作家簡莉穎() 與歌手安溥。

典禮舞臺的多媒體影像由王奕盛統籌設計,充滿質感貴氣。.jpg典禮表演《共振三十》由彰化縣埤頭鄉芙朝國民小學跳鼓陣點題。.jpg

(左)典禮舞臺的多媒體影像由王奕盛統籌設計,充滿質感貴氣。

(右)典禮表演《共振三十》由彰化縣埤頭鄉芙朝國民小學跳鼓陣點題。


站穩腳步 走自己的路

臺灣社會在獨有的多元價值與包容氛圍中,所謂的文化主流實由眾多小支流匯聚而成,傳藝金曲獎如也有健全的評審與獎勵制度,則可刺激產業發展,幫助演出者與相關從業人員站穩腳步,建立起自己的論述與審美標準,讓更多用心耕耘傳統戲曲表演、藝術音樂的工作者們可以被看見。

本屆傳藝金曲獎除了依產業現狀調整獎項門類:將出版類個人獎中的最佳創作獎分項調整為最佳作曲/作詞/編曲獎、最佳詮釋獎分項調整為最佳演奏/ 演唱獎、戲曲表演類增加最佳劇本及最佳音樂設計獎,以鼓勵幕後工作者,並首度明文規定於得獎名單公布後,將全體評審委員名單對外公開,以玆公評,是一大進步。

儘管從前種種,唱片金鼎獎也好,委身於金曲獎的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門類也罷,傳藝金曲獎悉心耕耘至今,是否終將走出「非流行、非主流」的陰影,得以積極形塑自己的主體論述,大膽想像未來的面貌?評審與獎勵辦法的改善與優化,相信可以協助打造良善的創作與產業環境。事在人為,讓我們期待一個嶄新的未來。

典禮表演《音樂未來式》演出,舞出水袖青春。.jpg

典禮表演《音樂未來式》演出,舞出水袖青春。

典禮表演節目之一《代代相弦》,演出者為知名小提琴家林品任,樂團由親愛愛樂弦樂團擔綱。.jpg

典禮表演節目之一《代代相弦》,演出者為知名小提琴家林品任,樂團由親愛愛樂弦樂團擔綱。


30 屆傳藝金曲獎 得獎名單

1.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

nanga tathné 來唱歌ㄖㄚ / 亞洲唱片有限公司

2.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

傅永和巴赫六首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 / 好有感覺音樂事業有限公司

3.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海翁繪—張雅晴小提琴獨奏專輯 / 好有感覺音樂事業有限公司

4.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

只為了祢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艋舺教會

5.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音出版獎

聶采霞的心 / 春美歌劇團

6.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鄭榮興 / 客家大戲—戲夢情緣

7.最佳錄音獎

黃宏仁 / 陳毓襄.雨夜琴聲—聆聽臺灣最古老的管風琴

8.最佳演奏獎

陳毓襄 / 陳毓襄.雨夜琴聲—聆聽臺灣最古老的管風琴

9.最佳演唱獎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 / 印象臺灣II

10.最佳作曲獎

賴德和 / 咬舌詩 / 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歌—中文、臺語藝術歌曲專輯

11.最佳作詞獎

李敏勇 / 傷痕之歌 / 默禱—蕭泰然老師紀念音樂會錄音專輯

12.最佳編曲獎

蔡淩蕙 /《海翁繪》組曲 / 海翁繪—張雅晴小提琴獨奏專輯

戲曲表演類

13.最佳團體演出獎

夜未央 / 唐美雲歌仔戲團

14.最佳劇本獎

李季紋 / 1399 趙氏孤兒 / 正在動映有限公司

15.最佳音樂設計獎

柯銘峰 / 咫尺天涯 / 春美歌劇團

16.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

李家德 / 陸文龍

17.最佳演員獎

古翊汎 / 夢斷黑水溝 / 薪傳歌仔戲劇團

特別獎

葉垂青 先生

王安祈 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