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京班新年的過去與現在 封箱又開箱

  • 副標題:第134期-2021/02
  • 文:徐小犀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459
歲末演出的封箱戲,常是劇團一整年戲碼中的拿手好戲。
描述

曾有那麼一個年代,年節氣氛在新衣新帽、收工放假與圍爐走春中濃郁了起來,但現代社會年味淡了,人們也逐漸遺忘那種慎重地將舊年做個整理,期待著新年到來的心情,所幸傳統戲曲界始終保留了歲末封箱、年後開箱的儀節,讓人們在歲歲年年的循環中,找到安頓身心的規律。

國光劇團的王冠強導演自5歲進入金馬劇團起,一生都在戲班度過,是後生晚輩眼中的活百科,也是每年劇團封箱、開箱各種科儀的執事,因此即便是網路上查不著、書籍上也未記載的典故講究,都可在他那兒找到答案。

賺足包銀拚滿座

「回顧過去,封箱演出拿手戲就是給觀眾一個最好的印象,博得一個滿堂彩!」王冠強一語道破封箱戲演出的奧義。在舊時代,民間戲班會在歲末的封箱儀式前演出「封箱戲」,從時間上來看是該年度最後一檔演出,因為在封箱儀式後到次年的開箱儀式前,劇團的所有工作都會停擺,戲不接、功不練、衣箱道具都不碰,眾人收工準備過年去。年末的這檔封箱戲演出,戲班除了指定自家演員端出以往票房最好的拿手戲,也常會邀請外班的大明星來參加,甚至安排反串橋段吸睛,大肆宣傳,噱頭使盡,務必連賣個幾天高朋滿座,如此做法其實有個非常世俗的用意,賺足包銀好過年。

「包銀」指的是舊時戲院付給戲班或主要演員的酬勞,民間戲班得靠演出掙收入,戲賣滿座大家荷包足,票房差眾人難度日,為了想要過個好年,封箱那一檔戲必定得使出渾身解術求賣座。

封箱戲演出最常見的是搬出這一年間最受歡迎的戲再演一次,戲班老闆也往往會再加碼,安排陣仗大一些的戲碼,拚個熱鬧,但不是每個戲班都是四樑四柱行當俱足,生旦淨丑都有明星骨幹演員撐場,所以平日因為角色不足無法演出的大戲,正好利用年末最後一檔,邀請外班的明星來補上,成了「僅有一檔,錯過可惜」的大賣點。

反串橋段的安排也是同樣的思維,製造新鮮感,以往的戲迷對戲班裡哪個演員演什麼角色行當、擅長哪個作派,都瞭然於心,若有一場演出能讓平日的武生扮起小旦、小旦扮花臉、花臉扮花旦,肯定新鮮感十足,進而掏出銀子買票看戲。

如此以「賺足包銀拚滿座」為目標而演出的封箱戲,有時也會是公益性質的義務戲,戲曲界的明星們常秉持人飢己飢的精神,在歲末到各戲班演出不拿酬勞的義務戲,貢獻自己的能力救助孤苦,王冠強憶起舊日的人情溫暖說道︰「有些戲班老闆佛心來的,請了一些人來,賣三天滿座,所得的錢就做公益,照顧生活條件較差的梨園子弟。」

國光劇團年末封箱

對現代的劇團來說,封箱戲的戲碼已少有指定,邀請外班演員或反串演出的安排也不復見,但在最後一場演出後的封箱儀式,必然要遵循古禮。

國光劇團的封箱儀式通常挑在農曆年前最末一場演出次日舉行,劇團會在擺好台後,將祖師爺請上舞台供奉,進行換袍、啟駕等儀式,也會象徵性地擡出放置蟒袍官衣的大衣箱,貼上「封箱大吉」的紅紙,表示今年的工作就到這兒了,而前述的擺台、供奉、啟駕、封箱等儀節,仍有各種細節須注意。

進行封箱儀式前須先擺台,下舞台口處會擺上5面顏色不同的旗子,代表東、西、南、北、中,左右舞台口則擺上青龍與白虎,接著是送迎祖師爺的鑾駕,所謂鑾駕指的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而國光劇團使用的則是全副鑾駕——金瓜、鉞斧、朝天鐙、玉棍各一對來迎接由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舞台右後側的三聖宮移駕上舞台的祖師爺,著實為帝王等級的排場,另外還得擺上兩樣屬於聖人的兵器,一是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另一是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最後再將靈官鞭與降魔杵擱上,才算完整,而在舞台中央供桌上,除了水果之外,還有所謂的行當代表,以花生、雞蛋、蠶豆、鹽巴、豆腐代表生、旦、淨、末、丑5個行當敬獻。

除了祖師爺的金身外,平時以牌位形式一起被供奉在三聖宮的神明,也會一併移駕至舞台中央,與祖師爺一同接受敬拜,祂們包括了協天大帝武聖關公、普渡的南海大士、嘻笑人間的濟公師尊、招財進祿的正副財神、保佑劇團在外地演出時出入平安的五大仙,前方的中壇則有能保護武生們不受傷的武昌兵馬大元帥,另外還有喜神大師哥,每個牌位的擺設都有一定的位置,而移駕諸位神明也有講究,祖師爺金身一定要兩個人一起捧,諸位神明的牌位則是一人捧著即可。

將祖師爺及諸位神明順利迎上舞台並完成各式儀節後,就由8位執事帶領眾人上香祭拜,感謝神明們過去一年的保佑,劇團的每一分子,從團長、藝術總監、各行當演員、文武場樂師、衣箱、舞台工作人員,都會前來致意,最後再交由執事收尾禮成。

封箱娛人開箱娛神

「開箱戲就跟神有關係了,開箱那一天就跟上工一樣,之前封箱時將祖師爺請到舞台上面,做了一些儀式與擺設,之後再挑個吉日吉時開工,也有一系列儀式與演出,但不對外售票」。封箱重儀式,開箱重演出,王冠強如數家珍地報出劇目,有《五福靈官》、《加官晉爵》、《天官賜福》、《跳財神》、《大賜福》等,部分演出內容也會增刪或調整,並可依照每年的狀況做調配。

開箱戲也包含了對來年的期望,這些期望不出升官發財、五穀豐登、除煞平安、福壽綿綿,也希望祖師爺在看過演出後,神心大悅,將這樣的福分也賜劇團的每一位成員。

開箱戲演出後,請祖師爺及諸位神明回鑾時也有講究,祖師爺的金身通常由兩位生行的演員捧著,謂之「生生不息」,有時也由團隊中輩份最長的成員來捧著,協天大帝則交給武生,財神爺雖說人人想親近,這任務通常由淨行演員擔任,其他神明的牌位也會安排好特定的人,依序捧回三聖宮,繼續護佑劇團來年的大小演出。

藉著科儀常俗與前人連結

無論是開封箱儀典或是開箱戲碼中出現的神仙們,多出自佛道系統,過去曾是人心依歸的實際信仰,現在可能已經被轉化成某種安定人們心神的方式,如演員們上舞台前先向供奉在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舞台右後側三聖宮的祖師爺報告,以緩解演出將至的緊張感,又或是開箱戲碼中的某些神仙已轉化為乘載某種吉利祥瑞的角色設定,因此被安排在新春伊始或重要日子中演出,討個好兆頭。

以《五福靈官》為例,「靈官」是職務名稱,為道教信仰中知名的護法神,是信眾們祈求瘟疫散去的神明,但現代社會以科學方法面對各式疾病,驅疫的意義逐漸轉化為除煞,旨在剷除某個場域中無形的不淨,使人們獲得心靈上的慰藉,如2012年臺灣戲曲中心的動土典禮中,即由國光劇團在開幕儀式中演出《五福靈官》淨台祈福。

《天官賜福》與《大賜福》中的天官則是道教信仰中天、地、水三神之一,正月十五日奉玉帝敕旨,與祿、壽二星及5位財神降臨人間,前往福地降福,而典故來自狄仁傑著面具在唐朝皇帝壽誕演出的《跳加官》,被後人賦予了祈求職位升遷、官位節節高升之意,至於提著一袋寶庫灑元寶的《跳財神》,更是漢人社會中最受歡迎的神仙戲碼,畢竟賜福、升官、求財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追尋。

如歲末封箱、年後開箱這般的科儀常俗,也許已不具備它在原生信仰系統裡所被賦予的功能,卻也因為依然維繫著某些普世的價值與希冀,轉化為一種無形的文化資產而被保存下來,讓現代的人們可藉著它與前人產生連結,在回盼往日種種時,找到走向未來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