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素人轉生術

  • 副標題:人人都可唱歌仔
  • 文:陳建銘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34
「歌仔上青」希望歌仔戲能成為人人傳唱、學習臺灣台語的全民運動。(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描述

2023年初,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廣發英雄帖,邀集各方好漢加入「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後簡稱『歌仔上青』)」,希望藉由競賽活動,讓更多人加入學習歌仔戲行列,展現自我機會,進而達成藝術傳承、促進臺灣台語的使用與推廣。

其中,一般組主要招收對象為高中以上學生或社會大眾,吸引各路人馬踴躍報名,包含上班族、軍公教、家庭主婦等,甚而還有外籍人士參與,因此在本次競賽中相當具有可看性,更視為養成觀眾群的最佳目標,運用正確臺灣台語發音咬字、演唱更加清晰,將歌仔戲落實在你我的生活之中,讓人人都可以成為戲曲推廣者。


從廟口開始 愛上戲臺掌聲

「我們家從小就有看戲的習慣,野臺或劇場都會帶著媽媽一起去,後來在2019年報名臺北市藝文推廣處的大稻埕戲苑歌仔戲藝研班,開始跟李靜芳老師學戲。」蔡思婷說。

平日裡, 擔任公司會計的蔡思婷,下班後仍不辭辛勞地趕場學戲、看戲,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時間,對她而言,看戲就是一帖調劑身心的最佳良方, 這幾年開始她也積極嶄露頭角。「我從兩年前加入桃園的大明園歌劇團,當時就看著他們在戲臺上穿著華麗、還可以化上很漂亮的妝容,我想說既然學過了應該也要試試看,但站上去才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在廟口野臺演出非常緊張,過程中,我很感謝團主謝學承給我一個機會學習。」如今已在大明園擔任副生(第二男主角)的蔡思婷回想起當時加入戲班的過程。


家人支持鼓勵 勇於挑戰自己

「起初,我瞞著爸媽自己報名,但所幸我先生很支持,協助錄影,平時也是他帶著我一起上山下海跑戲班。」蔡思婷難掩感恩丈夫之情。蔡思婷在工作、家庭兩頭燒的狀況下,卻依然願意投身「歌仔上青」的競賽,除讓自己的藝術更加提升進步,為的更是要向眾人證明自己對於歌仔戲的喜愛與認真投入。

「我保持平常心,每天下班後練習二十遍以上,逐漸就可以掌握到訣竅投入,咬字很重要,積極問前輩,只知道要做到不能忘記每個語詞、咬字、板式變化。」從一個業餘素人,蔡思婷一步一步走來比別人都還艱辛,下班即使疲憊也利用對歌仔戲的滿腔熱血驅使自己練習,更利用演出的瑣碎時間,積極地向前輩討教學習,讓她不斷地精進技藝。

除此之外,能夠獲得家人支持或許也是讓蔡思婷不斷前進的動力來源。「獲獎當下很感動,當天是爸爸生日,得獎感言就是我送給爸爸最好的禮物。」蔡思婷說。參賽的過程中,對於蔡思婷來說,家人始終是最大的倚靠,無論是丈夫的陪伴,又或是家人由反對到支持的態度,再再都是促使她邁向成功之路的秘訣。「歌仔上青」除推廣歌仔戲到日常生活裡,更讓許多原先對歌仔戲不感興趣的家庭成員逐一學習欣賞、認識傳統戲曲之美,進而讓臺灣台語能夠落實在生活之中。

「我們家是三代同堂,我從小就講臺灣台語,周遭的人都沒講只有我講,但我覺得自己喜歡這個藝術就一定要會用台語思考,我至今有很多文言音的唱腔還是要多練習牽韻技巧。」蔡思婷獲獎後依舊思考著自己對台語演唱的能力需要再加強。台語作為歌仔戲演出的重要主軸,即使蔡思婷自小就是生長在充滿台語環境的家庭,但對她而言還是得不斷地精進自身語言,期以讓自己在不同角色轉換中可以提升唱腔、聲韻的技巧。「希望鼓勵相近年齡的人學習台語,至少可以推薦他們看歌仔戲,但必須要有字幕,從劇場開始,加一些創新的議題吸引人,更多人認識臺灣台語跟歌仔戲。」她也以此鼓勵未來想參賽或是想認識歌仔戲的朋友,可以將日常台語先作為首重的聽講練習,更希望能夠以歌仔戲作為推廣臺灣台語的最佳來源,讓本土戲劇、母語共同閃耀。


跨海求學 粵崑旦腳愛上歌仔戲

「我是香港人,從十四歲開始學粵劇,那一年也是我第一次來臺灣看明華園戲劇團的歌仔戲演出,我當時深感這個劇種的靈活性是如此奧妙。進而影響自己向下扎根學習,十八歲又曾到南京學崑曲,來到臺灣又接觸到京劇。」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大學(後簡稱臺大)戲劇學系研究所的粵劇旦腳袁學慧說。歌仔戲的演出,一如粵劇,屬於地方戲曲的類型,促使袁學慧更能熟悉其靈活特質,再加上當時朋友的介紹跨海追戲,正是這番奇妙的經歷,讓這位粵、崑兩門抱的閨門旦一腳踏入歌仔戲的學習歷程。

然而,除戲曲本質上的技藝雷同之外,更多的是袁學慧對戲曲的那份熱情觸及自身對歌仔戲的嚮往。對於一個歌仔戲圈外人而言,真的有辦法參加比賽嗎?這或許是每一個「歌仔上青」一般組參賽者在報名之前對於自己的叩問,事實證明,每個人只要有心都可以做得到,甚至是臺灣台語說得不流利的香港人也能在這過程中獲得歌仔戲與台語的滿滿收穫。

「第一次開始講台語,就是一道難關,這個初步的關卡對我來說很重要,而報名時我也不知道要選哪個組別,面臨專業組跟一般組的困難選擇。」即使是擁有粵、崑兩種戲曲經驗的袁學慧,對於使用台語的歌仔戲仍是需要抱持著初學者的心境來面對,甚至她需要用更多的精神下功夫練習咬字發音、唱腔共鳴。

初賽以傳藝中心提供的劇本錄製影片的袁學慧順利晉級後,就不斷地想著要如何在兩輪複賽中進一步學習歌仔戲的特色,因此她便請來亦師亦友的歌仔戲旦腳演員李珞晴與自己進行個別訓練,也讓她透過實務經驗豐富的演員指導之下,選擇合適曲調,更顯自己唱腔特色。最後,在全國決賽中,袁學慧再次給自己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決賽選擇了《紅線傳情.傳柬》裡的角色紅娘參賽,但以往我所飾演的腳色多應工閨門旦,並非花旦,所以也是一大挑戰!非常感謝決賽前夕明星導師石惠君的點撥與指導,解開了許多『疑難雜症』。」


成功無他 打造台灣臺語環境更上手

「我以前看戲就稍微會注意臺灣台語發音,其實台語的閉口音、切音跟粵語的字音、聲調相近,這讓我有種親近的熟悉感,加上我會請朋友們多講台語讓我練習,如今看外臺戲已經可以不用看字幕,只有非文化語境的詞會搞混。」袁學慧談及自身學習臺灣台語的方式就是仰賴多聽、多講。臺灣台語是歌仔戲演出的特色,演員除須具有相當熟稔的語言能力之外,更須透過咬字發音讓唱腔旋律鋪排。

因此,袁學慧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地融入臺灣台語環境,讓自己的台語可以降低差異性,並掌握行腔過程不讓字音、字韻跑掉的準則,這些對於母語使用者或許不構成影響,但對於外籍人士來說,最大的挑戰即是就由不斷聽、講的過程中精進自身缺點。

「參賽時都保持平常心,平日獨自練習時我會請一個會看戲、也懂戲的朋友協助一起練習或指教,像臺大喜歡歌仔戲的學妹們就幫了許多忙。」對於一般組而言,袁學慧即使擁有豐富的戲曲表演經驗,但畢竟是跨劇種,因此她仍舊不斷努力學習、視己為素人初學者,並以平常心享受著舞臺帶給她的快樂,況且,更重要的是她還能將這屬於臺灣的文化,透過周遭親友傳播到不同的角落。「我有個平日不太看戲的香港朋友特地到宜蘭傳藝園區看我參賽演出,讓我很感動,這真是一趟我料想不到的歌仔戲之旅。」袁學慧興奮地談起,這讓我們看到一位外籍人士,能夠深深地對歌仔戲充滿熱情,足以顯見臺灣歌仔戲迷人且無限的魅力,更透過她的聲腔閃耀在不同的戲曲天地之間。


未竟之夢 國標歌仔兩門抱

「其實我算是完全沒有歌仔戲的經驗,從小受到家人耳濡目染喜歡看戲,直到國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的興趣與眾不同。」呂勝宏說著自己與歌仔戲的關聯,便是從小與家人在廟口看戲的回憶。

「想報考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國中部)的那年暑假錯過報名日期,後轉為學跳國標舞,很有趣的是,我以前剛學舞都會不小心比出歌仔戲身段,直至一年多後才改進,期間看戲的興趣也都持續進行。」呂勝宏說著自己當年與歌仔戲擦身而過的經歷,或許正是這份遺憾才造就他此次致力於歌仔戲競賽,以毫無經驗的素人之姿取得季軍的肯定。

「我知道自己的天分在於表演,也曾想過進劇團,但因家人反對,可我始終覺得站在舞臺上非常棒,因此也持續在國標舞的世界裡享受舞臺。」呂勝宏說有別於傳統戲曲的演出,在國標舞的擂臺上,肢體、眼神更勝過於語言表現,因此當他走出「舞林」接受歌仔戲的挑戰可謂是一項不同以往的演出任務。

「我當初看到『歌仔上青』宣傳􀀥􀀮是在大稻埕戲苑八樓,將其帶回家後也沒有放在心上,直至初賽截止前兩天才又發現這張傳單,因此便決定嘗試錄製自己擅長的曲目寄到傳藝中心進行海選。」險些再次錯過歌仔戲的呂勝宏相當熱切地說著。或許是突如其來的緣分,讓他這一次選擇不再錯過歌仔戲對自己的召喚,嘗試著踏上這為期半年的歌仔戲路程。

決賽時呂勝宏選擇了一齣較為哀戚、悲傷風格的曲調【哭墓】來呈現,這也讓人看到年紀輕輕的他在看過許多歌仔戲演出作品裡,所參透出的生命意義,進而能夠從歌聲中傳達出真切且動人的面貌,也讓他一圓當初站上歌仔戲舞臺的夢想。


體驗人生 成就藝術斜槓

「由於先前沒有歌仔戲參賽經驗,這次獲獎令我很意外,不但可以在興趣上發揮,又能激發自己新的可能,在過程中還有許多老師們提點我發音與唱腔的細膩度。」對於從小站在戲臺下的呂勝宏來說,獲獎之前,臺灣台語早已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家裡從小就講臺灣台語、以前看戲就會跟著唱,也會透過Youtube影像揣摩情感的方式。另外,還有國小參加閩南語演講競賽的經驗影響,讓我字正腔圓,還可以用羅馬字寫筆記讓韻腳可以跟著旋律走,這也是歌仔戲牽尾韻的重要性,使得情緒可以疊加,讓它跟下一段有所連結。」從前種種都讓他比別人有更多一重的準備方式,強化自己的語言能力。

然而,善於以藝術行銷的他,對此次活動有不同的想法。「傳藝中心也可以用現在流行的行銷手法吸引年輕人,例如,透過錄製短影片讓得獎者帶動觀眾學習臺灣台語、歌仔戲,畢竟需要時間去累積觀眾。」於此,或許可以思考著未來的世界,是從網路擴及到全人類的數位載體中,或許現代科技不再是阻力,而是讓歌仔戲乘風向上,使其落實在你我的生活,也讓歌仔戲的榮耀時光,一如諸多得獎者站在戲臺下的童年回憶那般,捲土重來。


觀眾扶持歌仔戲 方得萬年久長

「我看著一般組的參賽者,攏毋是專業科班出身的,毋過攏足厲害嘛唱了袂禾黑,雖然閣是有一寡需要改進的所在,但這是作為培養觀眾的方法,值得愛鼓勵,以後做歌仔戲的推廣就會閣較緊。」「歌仔上青」一般組評審王金櫻說。

綜觀而言,一般組參賽者對於戲曲本質的專業或能力雖不及專業組,但評審的評語中有更多的期許,更可以成為臺灣未來推廣與保存歌仔戲的莫大助力。

「我看著足濟人為著這改比賽, 勤練臺灣台語實在是非常好,而且這嘛是比賽中最重要的部分,就算講字不正、腔不圓,我嘛是會用鼓勵的方式,知影愛按怎改進,講了閣較好。」王金櫻說著對於一般組參賽者的看法,也跟她目前傳承歌仔戲、積極推動臺灣台語正字歌仔戲劇本同時,總會注重學生唱腔、咬字息息相關。目前社會大眾、青壯世代族群幾乎都以華語為主流,母語則在時代洪流中逐漸消散,而使用臺灣台語演出的歌仔戲,更能透過這項比賽重新增加台語的使用度。

「臺灣台語若無好,我會鼓勵大家先用網路教材練習,但袂使以『偶像』影片來選參賽題材,愛選符合家己的歌,就好親像一个少年人來唱彼種老生的歌,有可能就干焦唱佇皮頂懸,無法度深入體會,甚至閣會有咬音、倒字的問題來發生。」王金櫻再次強調參賽者選擇歌曲的方式,並須符合自身優勢、情感投入等面向,若非有把握也不能單以喜愛的演員來作為考量,應是用自己能否完全深入體會為主要方向。另有所謂「倒字」問題,即是指歌仔戲在行腔中,有臺灣台語發音無法正確轉韻而造成訛誤的狀況,因此發音對於演出參賽過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重點項目之一,唯有唱腔、咬字兩者兼具之下,方能讓歌仔戲的牽韻、聲腔更顯突出。

「我一直講藝術無境界,永遠學習才會進步,培養觀眾是上重要的一件代誌。」王金櫻強調對於歌仔戲學無止境的期許。如今,歌仔戲的各項推廣、演出蓬勃發展,加之「歌仔上青」一般組得獎者的演出實力已受肯定,未來仍須努力保持學習之心,求取進步,方能使得自己對於演出的精進;參賽者也能夠做為歌仔戲最忠實的守護者,推薦身邊更多親朋好友一起來欣賞認識歌仔戲,進而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認識,成就歌仔戲的萬年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