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臺灣早期民間重要藝術活動之一,演出形式有酬神娛人的北管大戲,有廟會慶典的出陣演奏,有北管軒社成員婚喪喜慶的排場活動。從清代、日治到戰後,北管一直是常民生活中的娛樂選項,有句話:「吃肉要吃三層、看戲要看亂彈(職業北管戲稱為亂彈)」。業餘子弟不但有北管大戲、出陣喧鬧的音樂,還包含了漢樂(幼)細曲,他還影響了布袋戲、客家戲、歌仔戲、民間藝陣…等的後場音樂;北管繡旗戲服、鑼鼓吹、鼓架鑼槓…等傳統民俗工藝,可說是台灣民間文化的底蘊。
難逃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走向凋零之路,傳統北管的當代處境雖然也讓人憂慮,但是光是憂慮畢竟也不是解決之道,一切的藝術都只有往下前進的一條路。而往前繼續走之前,讓我們看看此時此刻的臺灣北管風景。
本期主題故事選擇了四個面向:甫獲得國家文藝獎的83歲的北管鬼才藝師莊進才,帶領我們連結過去到現在,依然用最富現代感的突破精神,堅持正統北管,尋找傳承妙方;竹塹北管藝術團為代表的一群秉持憨子弟精神的後進,企望在大破大立與維護傳統中,走出一條子弟文化的新路;情繫北管家族第三代的邱婷,如何用現代音樂劇場的概念,要轉出北管與當代觀眾間的新聯繫與新感情;獲得傳藝金曲獎的青年作曲家王乙聿,如何思維北管與當代音樂創作。
你可以說這些都是星星之火,誰說一定不會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