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該如何進步?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就是要帶著記憶與靈魂前進。」
的確,無論是無形或是有形的文化資產,都是臺灣重要的記憶與靈魂,保存文化資產是對臺灣這塊土地、人民生活智慧積累的尊重與珍惜,也是建立自我文化認同的基礎。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反映在每個不同的藝術形式上,都有豐饒的軌跡,這期「傳藝聚光燈」專欄聚焦多元文化薈萃下的臺灣舞蹈類型,包括基因轉錄為原住民族樂舞祭儀、藝陣舞蹈、戲曲舞蹈、雅樂舞與邊疆民族舞蹈,以及解嚴時期後引入的大陸秧歌舞、少數民間舞、民族舞劇,還有受現代舞蹈形式影響的民族舞等不同的面貌。如何保存傳統又能展示當代新意,本期將有深度探討。
持續活化臺灣珍貴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傳藝擂臺」介紹了進入第二屆「戲苑遊藝」活動,以藝文活動的匯演形式,深入臺灣的北中南地區,同時結合在地傳統古禮習俗,將優質的傳統表演藝術文化資產保存團體帶進臺灣廟埕,還原過去生活聚落中最令人期待的酬神謝戲文化,希望透過傳統表演的感動加上古蹟建築的氛圍,帶給民眾滿滿的感動。
以《流浪到淡水》一曲享譽流行樂壇的民謠作曲家陳明章,11年前開始投入臺灣月琴傳承,更研發南管調弦吉他、南管絲弦吉他等樂器改革,與世界音樂交流,要讓屬於臺灣的本土樂器不要失根。
感受到朱丁順老師傳承的精神,12年前發現自己有高血壓,讓陳明章從此覺醒,開始投入月琴傳承,「這是我最初對音樂的感動,我希望盡我之力得以延續。」這期「寶貝說故事」將介紹國寶大師朱丁順送給陳明章的月琴,感受背後深刻的付託與傳承的心意。
臺灣歌仔戲藝師名伶王金櫻,從事歌仔戲工作超過一甲子,見證歌仔戲興衰變化,她從6歲演到現在74歲,至今仍沒休息,還在為歌仔戲打拚,仍致力於歌仔戲文化保存工作,也成為這期《傳藝人物》的主角。除了演戲,王金櫻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教書8年,也參與少年、嬤孫經典口傳等歌仔研習,整理出古早戲曲裡的字句用詞押韻,希望能讓年輕人有興趣學歌仔戲,盡一己之力,持續歌仔戲的命脈,也讓讀者看見老藝人持續為傳統藝術燃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