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採茶山歌變客家大戲

  • 點擊數:4006

鄭榮興:「所謂採茶戲,乃是由茶產地的廣東族人演出的戲劇,略與歌仔戲(福建種族)相同,他們同樣是因為狎褻的緣故被警察取締上演。近年來由於被改良而稱為改良戲,在除去其不良的部分後,大規模地流行。」

明當初在日治時期,客家採茶戲本身的劇種發展以及變遷,已經有相當激烈的變化。原本演出內容比較樸實的三腳採茶戲藝人,決定在保存或維持活動力的考量下進行改良,使客家採茶發展成從「三腳採茶戲」漸漸傾向「改良採茶戲」。三腳採茶戲的專業表演人才也逐漸被分散到改良戲的領域中,三腳採茶戲便逐漸式微,連帶形成臺灣光復後,三腳採茶戲急速沒落的原因之一。

20091204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楊家心臼》國家戲劇院演出照片 (2)

2009年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楊家心臼》於國家戲劇院演出。

客家三腳採茶戲的表演型態

早期臺灣三腳採茶戲屬於業餘性質,其編制大多為二人或三人。二人則為一旦一丑,三人則為二旦一丑,此種三人的組合編制大多包含文場與武場。演員同時也必須兼任樂師,自拉自唱,自打自演以非常原始而簡單的模式演出,通常被稱為「三腳戲」、「三腳採茶」、「三腳採茶戲」,演出組合也常以「三腳班」稱之,雖然規模簡單,由於演出內容生活化而活潑逗趣,廣受客家族群的歡迎。

落地掃的表演型態

客家三腳採茶戲的表演方式一般稱之為「落地掃」,是指不搭建舞臺,而隨處選擇廣場,圍起簡單的表演範圍,演員不需要穿著戲服,穿著時裝在地上表演,稱為「落地掃」。

這種落地掃型態的小戲,在整體規模及表演的複雜度都比不上大戲,所以才認為不宜視為演戲。然而,這種小戲的表演是日治時期客籍民眾的重要娛樂。此種表演主要依附廟會活動做「定點」演出,有時也以「陣頭」的表演型態「邊走邊表演」。另外,客家三腳採茶戲一直是屬於跑江湖賣藥的「文場」表演,這一種江湖賣藝的簡單商業型態,也以「落地掃」的型態演出,是三腳採茶戲藝人維持重要生計的重要方式。

三腳採茶戲在臺灣戲曲史上,其存在價值是無庸置疑的,對臺灣客家文化的象徵意義,也是深遠而難以被取代的。然而它卻一直未能受到適切的重視與評價,造成這樣的情況,個人認為有三個主因:

客家戲曲音樂

• 流傳於客家地區,音樂以山歌與小調為主,是客家戲劇的基礎。

• 實例:臺灣三腳採茶戲的發展歷程,山歌 採茶唱 三腳採茶戲

 

客家戲曲類型

提供客家各式藝文活動、歌舞表演及戲劇演出,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 客家八音是客家人在遷徙的過程中,利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聲,吸收了各地民間的音樂,融入原有音樂的喜好與風格,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的曲調,主要出現於宴饗、迎賓與祭祀等重要場合。

客家戲曲的特色,在於獨特的唱腔與曲調,主要以山歌與小調為基礎,共分為:一、小戲性質的「三腳採茶戲」;二、大戲性質的「客家大戲」。

20101015榮興客家採茶劇團《雙花緣》新舞臺演出照片 (3)

2010年榮興客家採茶劇團《雙花緣》於新舞臺演出。

客家戲:

• 類型:客家戲曲,大戲(含改良戲)、三腳採茶戲(獨特的唱腔與曲調特色)。

(2)客家戲曲:

• 以客語演出或用客家音樂的戲劇。

(3)客家戲曲音樂:

• 伴奏音樂,如平板、山歌子、小調,北管曲等。

• 流傳於客家地區 ,音樂以山歌與小調為主 , 是客家戲劇的基礎 。 • 實例:臺灣三腳採茶戲的發展歷程 。 山歌 採茶唱 三腳採茶戲

客家戲曲音樂表演形式與音樂特色

• 演唱形式:

(一)只說不唱(含「誦」和「唸」)。

(二)只唱不說。

(三)又說又唱(結合說、唱和樂器演奏,順序不一)。

• 音樂形式多樣化。

小戲與大戲

(1)「小戲」 :腳色與情節簡單,演員一至三人,以逗趣的故事內容為主,對白俚俗,表演形式粗獷,音樂純樸,具濃厚的鄉土味。

(2)「大戲」:演員可勝任各腳,情節複雜,會反映社會百態,其表演成熟完整。目前臺灣客家戲演出,多以大戲呈現。

客家戲曲─三腳採茶戲

• 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客家戲,百年前由廣東客家人帶到臺灣來,以山歌為基礎的歌謠戲。

二、以茶採為主的臺灣新竹地區,是起源於臺灣的客家劇種。

• 地方小戲,兩到三人組成(含妖嬌嫵媚的旦角及詼諧逗趣丑角),以說、唱、舞等方式陳述故事。

• 演出不著戲服,搭配簡單道具或裝飾等。

• 最名的臺灣三腳採茶戲:《張三郎賣茶》。

「三腳」的表演特色:呈現劇中的不同段 :呈現劇中的不同段落,三人角色可不斷轉換 三人角色可不斷轉換。

• 身段:含「矮子步」 、「扇子花」、「挷散尾」 、「拋採茶」 、「單水袖」等特殊動作。

• 故事分數段,每一段配合一個曲調(該段落與曲調名稱同名),其中【上山採茶】、【送郎十里亭】、【糶酒】、【問卜】、【盤茶】、【十送金釵】與【桃花過渡】等,客家三腳採茶的經典劇目。

三腳採茶戲

• 於農閒之時演出,在廟口、三合院或大樹下以「落地掃」形式,先以表演「棚頭」聚集人氣後,才由一丑、二旦三個角色演出「張三郎賣茶」、「扛茶」或「拋採茶」等幾段故事。

三腳採茶戲─伴奏音樂

• 從單純的胖胡樂器,逐漸引入二絃與鑼鼓類樂器,擴大樂隊的編制規模。

• 文場:「椰胡」為主,又稱「胖胡」。

• 武場:以打擊樂為主,一人操作數樣樂器,如小鼓和單皮鼓。